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专业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虚拟仿真实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各高校各专业中已经得到了廣泛应用。文章以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尤其是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现状,指出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不足,然后对跨专业开展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财会类和非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满足跨专业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求,提出了构建财务云综合平台的建设思路,并对平台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财务管理;跨专业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08-0112-03
  一、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形式目前主要以各种软件、平台、沙盘为主,实验教学开设的方式主要以课程为主,结合实验项目,既可以满足独立课程的需要,亦可按照单独的实验项目开展。实验平台方面,主要是操作类软件结合实训类、沙盘类软件(如VBSE、ERP等)。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实验成为主流模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基于VR、AR、3D等开发工具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逐渐成为各高校实验项目建设的新趋势。
  二、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
  财务管理类实验作为经管类实验的一个分支,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开展一般是利用各种软件、实训平台等,模拟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实际场景,学生通过体验和操作,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企业理财的实务。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虚拟和仿真的不对等。比如现在已基本普及的ERP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抽象虚拟大部分的经济管理运行环境,但情景仿真度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和情境体验[1]。以VBSE为代表的基于情景体验的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VBSE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综合实训平台,以模拟商业社会环境为出发点,由多个不同专业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流程,锻炼学生在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
  三、跨专业开展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的必要性
  不同高校经管类专业设置不同,以财会类和非财会类为划分标准,财会类专业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相关专业,非财务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物流管理等。财会类专业涉及的财务管理类实验课程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综合实验等以及各个课程对应的课内或者独立实验(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等),非财会类专业涉及的财务管理类实验课程以财务管理为主。
  (一)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类实验课程改革的要求
  “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完全打破时空的局限性,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交流,课堂上亦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度扩展,由此达到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的。[2]
  财务管理类实验无论是传统的实验模式还是当前的虚拟仿真实验(如ERP、VBSE等),都需要一定的场所,且不能完全由学生独立操作,即无法脱离时空的限制。对于非财会类专业学生而言,实验课时往往不能得到保证,导致学生很难参与到财务管理实验中来,也就不能体验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云计算、云平台等的应用,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即可体验企业真实场景,学生在仿真的场景里,虚拟操作各种财务管理活动,处理各项财务管理任务,并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决策。
  (二)不同专业的需求
  1.财会类专业实践需求。财会类学生的实践通常是进入企业的财务或者会计部门,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企业财务部门防范严格,学生即使进入企业实践,也只能走马观花或进行基本操作,完全接触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内容。鉴于企业实习的局限性和实际困难,在校内让学生通过校内虚拟仿真实践最大限度地接近企业的实际工作,对促进学生财会理论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均具有重大的意义。[3]
  2.非财会类专业需求。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财务会计类岗位、物流类岗位、市场营销类岗位、工商管理类岗位,这些岗位之间工作关系密切,其工作业务、运作流程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协作性、关联性和交互性。[4]非财会类专业学生虽然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与财务管理和会计无关,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会和财务部门有所关联,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岗位顺利开展工作,也必须要了解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提高非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兴趣,可以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在自主学习虚拟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5]
  四、跨专业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由于国内各高校特点不同,经管类专业设置也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划分为财会类和非财会类,非财会类专业的范围不同学校各有侧重。
  (一)构建虚拟仿真共享实验体系——财务云综合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和大数据背景,本着服务于教学,提升实验层次,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总体思路,建立跨专业财务管理云综合实验共享平台(见图1,以下简称财务云综合平台),由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支撑课堂-案例-实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平台功能由实验室延伸到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   跨专业财务管理共享平台的构建既要考虑财会类专业需求,又要兼顾非经管类其他专业需求,做到关联性和独立性。平台分为两部分内容,对应财会类和非财会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别为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企业实体经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涵盖财会类专业财务管理实验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学生层次、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不同,划分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综合三个板块;企业实体经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置业务中心、财务中心和用户中心三大板块,其中:业务中心按照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驱动业务数据,交由财务中心处理,财务中心涵盖投资、筹资、预算、核算、税务等岗位职能体系,学生使用岗位工具处理业务中心分配的业务数据,处理结果传递至用户中心,用户中心根据处理效果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认定。
  财务云综合平台的企业数据采用上市公司行业类别划分,按照不同行业特点设置企业案例,财务管理和实体经营两个平台共享企业数据,兼具独立性和关联性。独立性体现在,所有模块均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单独开设,关联性在于两个平台以及下设各模块之间保持互动关系。财务管理活动影响企业实体经营的效果,反之亦然;實体经营下设的财务中心对应财务管理的三大板块,财会类学生在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综合等板块进行企业理财活动的具体任务,其结果反馈于非财会类学生,后者在财务中心体验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部流程。
  (二)财务云综合平台的特点和应用效果
  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财务云综合平台的构建符合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时代变化,通过云端资源将海量真实数据变成教学资源。首先,所有企业的数据都与各财经网站和数据库形成互通,平台上的数据保持动态更新(学生可按照不同行业类别选择企业,也可由教师选定企业),从最大程度上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满足虚拟仿真实验的核心要求;其次,虚拟经营平台亦可接入现有的商业化软件,如ERP、VBSE、VCASE、EPC、EVC等,既可利用现有软件功能,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最后,云平台通过互联网接入,学生不受时空限制,符合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以学生为中心,跨专业共享。如下页图2所示,财务云综合平台实施后,可以解决财会类和非财会类不同学生的实践需求。对于财会类学生而言,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实践熟悉企业理财实务。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实习、实践等很难接触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唯有通过财务管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才可解决这一难题。财务云综合平台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财会类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中应用的工具和模型,通过对环境背景、任务复杂程度、工具难易程度等参数的调节可开展难度适宜的实验项目。在教学方法上,应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课程中的知识,通过相互沟通和协作找到问题的答案。[6]
  对于非财会类的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不同岗位的需求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因此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无论以后从事何种岗位都可以和财务部门互相配合以便顺利开展工作。财务云综合平台从这一角度出发,给非财会类的学生设计的是企业虚拟经营平台,平台以实体企业为对象,搭建业务中心、财务中心和用户中心三大功能体系,其中业务中心体现实体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要求,财务中心涵盖企业主要财务活动,其信息来自财务管理虚拟经营平台,学生根据业务中心和财务中心的相关情况,在用户中心完成相应任务。同时,非财会类专业学生在实体经营虚拟仿真平台的经营结果又反馈于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平台,财会类专业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再进行相应的财务决策调整和控制。
  (三)财务云综合平台的建设难点
  1.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云技术打造信息化综合实验平台是当前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的趋势,但是财务管理类实验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受诸多条件限制,比如VR、3D等技术在财务管理类实验软件中,尚未得到普遍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很多也只是停留在将手工操作转换为计算机操作,人机交互效果不佳。构建基于信息化环境和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架构,按照线上、线下的不同需求,将能在网络上实现的资源共享和教学活动放到网络上完成,不能在网络上实现的放在线下完成,实现实验课程、项目、软件、数据库、案例库及其他资源的有机协同,以及实验教学资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互动。[7]
  2.跨专业共享。财务云综合平台构建的目的是实现跨专业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共享,构建不同专业实验信息、实验结果共享机制。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和非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互为影响,从而保证虚拟仿真实验的动态性。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时间合理安排,即按照企业经营的流程安排实验的先后次序。但由于高校不同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不尽相同,经管类专业众多,如何协调各专业的实验安排是财务云综合平台能否实现其核心功能的关键问题,需要高校各部门协同解决。
  3.教材建设和师资要求。根据不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需求,财务云综合平台需要和不同的商业软件进行对接,因此实验教材的设计和师资的培训也是平台建设的难点。教材的设计方面需要将现有的各个软件融合,并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和课时要求编制能够满足本校实验教学需求的教材;跨专业平台需要团队式的教学队伍,这就需要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合理配备实验教学师资。[8]指导教师需要掌握多种软件,并能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实验流程,辅导学生完成实验。虚拟仿真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孵化师”,持续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熟悉并精通专业技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保证。[9]此外,由于商业软件自带案例资料有限,教师不仅要熟悉软件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本校不同专业需求补充相应企业案例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实验教材。   五、结语
  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需求,搭建开放性和前瞻性的实验教学平台,是解决跨专业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共享的关键。跨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活动关注行业发展、企业运行、岗位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的训练,而不指向某个单独的专业。让学生在体验工作环境的同时完成经营决策,同时还要求执行与体验各种管理岗位的经营任务。[10]财务云综合平台不仅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还涉及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重大决策,根据课程需要,平台可以开放不同模块以满足不同实验课程的需求。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验中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和实验项目共享,可解决目前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动态性不足的问题,将虚拟与仿真融为一体。财务云综合平台构建的目的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构建财务类在线实验教学的可持续运行模式,因此平台应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应保持动态更新,不仅包括数据库的更新(涉及宏观环境和相关企业),也包括财务模型和工具的更新,即平台必须保持和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相一致才能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目的。跨专业财务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难点在于协调不同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建设,前者需要高校各部门、各专业相互配合协同解决;后者涉及实验平台的搭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以及应用、师资培养、教材建设,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结合实际和高校需求进行软件开发和更新,教师主动适应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变革,产学研合作共建才是保证虚拟仿真实验可持续性发展的唯一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1] 乔鹏程,朱卫东,赵莉.情景虚拟仿真技术在会计教育中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6,37(31):36-39.
  [2] 郑海英.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商业会计,2018,5(9):123-124.
  [3] 袁良荣.虚拟仿真环境下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6,23(11):143-145.
  [4] 邓文博.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3):44-48.
  [5] 张亚南,文福安.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年,3(6):93-96.
  [6] 马超,曽红,王宏祥.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185-189.
  [7] 孙畅.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279-280.
  [8] 徐慧亮.經管实验中心跨专业实验平台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7,20(4):236-240.
  [9] 田志良.大数据时代虚拟仿真教学的改革研究——以高校财会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5):95-99.
  [10] 薛永基,陈建成,王明天.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0):283-2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3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