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合所有: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分析了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企合作领域卓有成效的发展模式。学校的校企合作以“混合所有”为突破口,体现了“合作主体多元化、合作模式促动化”的办学特色。通过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业务多元化创新,走出了校企合作的特色之路,具有典型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度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36
  0 引言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而言,由于受到各种体制机制的制约,校企合作无法通过“市场之手”打通“筋脉”,只能局限在传统的空间操作,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效,使得校企合作成为职业学校的“鸡肋”,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顺德中专学校”)就将“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重要抓手,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标准设置、教学内容的把握方面,都积极地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起点。进入2017年,为配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顺德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大动作予与跟进。顺德中专学校所属顺德区第二职业教育集团,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定位,以汽车运用与维修、城市轨道与交通、酒店管理与服务为龙头专业,与顺德的支柱型产业相配合。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95号》,教育部也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中继续加码,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具體引导。新的机遇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顺德中专学校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在校企合作领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体现了“合作主体多元化、合作模式促动化”的改革特色,彰显了“混合所有”的办学亮点。
  1 校企合作特色
  1.1 合作主体多元化
  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的主体思路,充分纳入各参与方进行合作,构建起命运共同体的牢固根基。在新形势校企合作的舞台上,学校和企业是主角,政府作引导,行业协会作配合。通过明确各利益方的站位,分配好各自的角色,来商定各方责、权、利的内容,再审视各方资源的匹配度。学校多个校企合作项目,都充分体现了合作主体的多元化,政府、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第三方办学和评价机构、服务提供商等,都积极地参与进来,用政策开路,实现资源互补式共享,极大地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1.2 合作模式促动化
  学校将混合所有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主导模式,让公有制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共同参股,形成新的办学实体,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的新突破。(1)佛山市中恺汽车公共实训中心。该中心是学校与佛山市恺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共建汽车服务产教研一体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管理市场化,用企业化模式来运营,让师生拥有双重身份,实现“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2)广东任我通汽车改装学院。学校与国内汽车改装龙头企业“任我通”强强联合,利用双方的设备、技术、师资、课程等资源,共同创办专业型的技术培训学院。(3)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学校凭借着优厚的实力获得上海通用课程体系的授权,采用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体系和教材,对上海通用华南区所有4S店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获得了市场的主动权。可见,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灵活运用混合所有制模式,合作项目管理市场化,运营模式企业化,从利益端捆绑各合作主体,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团队智慧,提升整体执行力,形成显著的促动效应。
  2 校企合作创新策略
  2.1 治理主体、结构创新
  在合作主体多元化的主导下,遵循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项目治理结构上,按照企业理事会的形式运营,保证学校和企业对共同体的“主体发言权”和责任担当,推动了企业对职业教育深入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了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局面。
  2.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政、行、校、企共建实训中心项目是学校校企合作的特色。其中,佛山市中恺汽车公共实训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岗位群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实施“基础学习+岗位培养+岗位实践”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释放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弥合了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学徒跟岗培养影响生产效益的矛盾,解决了行业组织综合统筹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培养能力不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2.3 资源共建共享创新
  在资源共建上,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学校和企业按比例出资投入,共同启动项目的财务效益杠杆。合作各方共同完成项目的场地、基地建设,完成设备、装备的配置。而后,充分发挥各自人力资源的优势,校企双导师形成强大的执行主体,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在基础学习、岗位培养和岗位实践三大核心环节,实施学习任务,执行人才培养计划。
  2.4 业务多元化创新
  学校立足于职业教育特色,履行社会培训职责,以资源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佛山市中恺汽车实训中心项目,承接了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师“新能源汽车诊断检修技能提升”培训班 (国培),举办新能源汽车社会培训和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工匠班,从而创造了有效的社会效益。
  3 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2016〕96号)决定,2016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现代学徒制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顺德中专学校联合佛山恺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国际车城共同建设汽车类现代学徒制公共实训中心—佛山市中恺汽车公共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3.1 建设思路和目标
  中心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校企双方按照“资产归属不变,中心统一运营”原则,成立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依照“学校+公共实训中心+企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运营,通过构建“校中厂”“厂中校”,实现“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培训”三大环节的综合对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汽车类人才培养基地,搭建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平台。
  3.2 实训中心运营
  (1)管理共同体领导机制。中心设立理事会,聘理事长一名(由校企双方轮流担任),副理事长两名(校企各一名代表担任),下设实训教学办公室,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或由理事会授权,负责日常营运管理。
  (2)师资共同体互补机制。中心聘任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由中职学校30名教师形成一个实践教学联盟。每个项目组由合作企业配备1-2名专职的“师傅”型导师,根据中心容纳实训实习学生的数目,不得少于10名企业导师。
  (3)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由企业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校企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向,共同制定和开发与企业岗位深层联通的课程体系。学校教师负责课程的整体设计、体系性知识的讲解、对企业教师实践指导的提炼总结等工作。企业教师主要从事教学项目的选择、经验型知识的讲解传授以及对学生实践操作的专门指导和作品点评。
  (4)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中心把企业资源支持与学校专业设置对接,学校通过资源“开放”与企业需求结合,推动企业资源与人才培养工作双向“融入”,形成互助互益关系。
  (5)文化共同体交融机制。校企共同体的文化交融,走过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的三个阶段,从表层的“主动贴近”,到中端的“互相体验”,再到如今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心特有的校企双文化体系。
  3.3 保障措施
  (1)财务保障体系。中心建立了“产权清晰、资源共享、效益分配明细”的三大财务体系。以资源配套和经费投入比例为依据建立股份制,委托第三方会计机构进行财务核算和审计。
  (2)企业保障体系。中心与佛山市恺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约束性”汽车类实训中心建设与运营协议,由公司牵头,组织筛选合作企业,对合作企业进行动态管理。
  3.4 项目成效
  佛山市中恺汽车公共实训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要求找到了一条办学机制的突破口,特别迎合汽车这个分散型岗位群的专业,解决了汽车类,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型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痛点。
  3.4.1 人才培养成效
  (1)承接了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师“新能源汽车诊断检修技能提升”培训班 (国培);(2)举办了新能源汽车社会培训,来自佛山100多家维修企业的员工参加了培训;(3)举办了顺德区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工匠班,首批培训了新能源汽车维修高技能工匠100多人;(4)完成了规模百人以上的现代学徒制跟岗实习。
  3.4.2 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中心已完成了全部实训车间建设,设备总投入200多万元,成为目前佛山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实训车间,为各个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未来发展建议
  5.1 需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项目的产业支撑能力
  按照顺德区委区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城市规划布局,顺德区未来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以及以华侨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学校的汽车专业群和酒店与旅游专业群,需要开发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适应产业人才的需求。
  5.2 需强化校企合作项目的区域影响力
  做优、做大、做强,是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参与合作各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学校需要通过开拓更多的合作空间来确保持续的生命力,并通过打造出色的区域服务能力,形成辐射作用。目前,学校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在顺德区乃至华南区,皆具备了瞩目的影响力。未来,需进一步夯实基础,勇于创新,打造出强大的标杆效应,在同类学校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产教融合背景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2):179.
  [2]朱乐平.职业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境况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45-49.
  [3]雷世平.用何种标准来衡量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4):1.
  [4]朱躍东,何风梅,李玮炜.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典型模式、阻力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5):4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2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