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密不可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部分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现状,阐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组织保障、队伍保障等,由此证明保障中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建设  校园文化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的背景
  校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冲击、西方价值持续入侵、校园文化导向不明确与师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合理规划传统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二、我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我校紧跟党中央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步伐,一直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效融合,并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然而,社会、家庭、网络,甚至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这样的有机结合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并找到更有效的传承与建设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认同度不高
  由于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在校大学生只看重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精心安排的综合素质课程兴趣不高,甚至还会出现缺席和代课现象。而且有很多在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主观,存在一定偏见,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现在新时期就应该摒弃不看,并固执地以自己对以前封建时期核心价值观念的了解来以偏概全的理解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观念淡薄或持否定态度。比如倡导的关爱的老人,他们就以老人存在碰瓷为由,为自身的冷漠态度找借口推脱。
  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是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只要自己能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就行,所以他们不会主动了解、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参与度也不高。甚至很多大学生说到娱乐追星等问题可以侃侃而谈,但对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底有哪些体现、哪些内涵、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实例都说不出来。
  虽然部分大学生喜爱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娱乐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赛》和《谜语大赛》等等,但他们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围观与消遣,对于这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内涵了解不多。很多大学生可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只停留在四大名著、四大发明、诗词歌赋、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常见领域,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都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涉及到的书信写作里,教师们列举了林觉民的脍炙人口之作《与妻书》,在学生们深入了解其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况的前提下,都不能理解林觉民那样博大胸襟与爱国情怀,甚至有些学生还觉得林觉民为何如此痴傻!这样的无知、愚钝与冷漠实在是社会不幸!所以在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度,进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建设是必要的教育教学目标,刻不容缓。
  (二)世界多元文化冲击
  现在全球化发展迅速,各种信息化资源丰富,大学生们除了在学校接受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他们还可以从很多渠道了解各种咨询与消息。面临前所未有的频繁文化交锋,且加上竖立的三观牢固程度不高,大学生们很难做出理性分析和正确选择。信息化的空前发展让人类得到了咨询的便捷、革新了传播方式、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让当代大学生们习惯了在“碎片化”时间内自己选择一些容易理解、篇幅短小和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没有耐性和倾向自我,也导致了大学生们很难真正领会和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在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内涵认识上,大学生们只会认为所谓节日就是为他们休闲娱乐提供的便利,可以蜗居寝室整日游戏或者出门胡吃海喝搞消费,对于节日真正的内涵和精神体现了解甚少。相对于中华传统民族节日,一些大学生们更崇尚于西方的洋节,比如对中国的新年兴致缺乏,却在每年西方新年的圣诞节想方设法出去狂欢;对中国七夕乞巧节的内涵不明就里,却愿意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庆祝西方的情人节。所以世界多元化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新时代大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我们的责任需求。
  (三)课程设计无法满足大学生当前的需求
  我校在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上一直都不敢懈怠。校内对部分班级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通识平台的必修课程,专业教师们自己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编写教材,集体备课授课,精心教学。同时还开设有《中国经典名著欣赏》《书法》《太极拳》等等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院性选修课程。每年有机会还会邀请传统名家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每年也会组织开展“经典诗词诵读大赛”“成语大赛”等等相关的活动。但由于教学资源、师资和课程人数容量等条件非常有限,导致很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学习兴趣的大学生们抢不到名额,无法参加课程学习,错过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非常遗憾。且大部分相关课程都是通识课或者选修课,课堂上教师们只能提纲挈领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史以及不同领域的文化成就,不能深入的讲解其内涵和精髓,这样大学生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求知需求远远无法满足。所以高校对于传承和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计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规划。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在校园文化体系各项建设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的保障必不可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间长,维持起来工作量大,对于两者的融入与结合需要有效规划,从长计议。用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来规范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起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文化育人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可根据各高校情况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团队,每年根据发展情况制定建设方案及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经费保障,统筹调节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并逐步解决,建立评价激励体系,保证校园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质量发展。
  学校可发挥各党支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个党支部、学生最接近的班团组织、宿舍管理部门可以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开展的具体指导。要发挥好教工党支部与部门、党支部与各二级部门的互动作用,带动各部门的工作。学生党支部要经常开展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学习活动,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按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率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者、实践者,然后带动广大学生的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教职员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保障体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在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設中负责协调、落实的作用。为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高校要不断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让这支党政领导干部们通过教育培训等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树立正确认识,人人提高理论素养,具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和方法,用自己能够说明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接地气的业务会增加干部们的自信心,明确各自在“融入”工作中的内容与职责,主动指导各自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祎颖.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探索——以X高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9):126-128.
  [2]朱京凤,张桂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49-51.
  [3]李西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4]韩立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5):83-84.
  [5]姜涛,王帅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才智,2019,(7):48-49.
  基金项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一带一路”建设中族际交流语“普通话”的保护与多元发展研究——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706583546)。
  作者简介:龚渝婷(1982-),女,重庆人,人文教育学院,讲师,语言文字应用推广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普通话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5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