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发展战略下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秦兴涛 任海军

  摘 要:新形势下,甘肃省在抓住时代机遇、大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加。生态环境问题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压力,也制约了甘肃经济的发展。目前,甘肃省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把投资引导到绿色项目,加快能源、交通等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绿色金融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产生环境效益,因此,甘肃省应该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去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进甘肃省绿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态;绿色金融;绿色经济;绿色转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却忽视了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导致了一系列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问题。新时代下,经济发展不能单靠速度来衡量。近年来,我国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有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大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甘肃省生态依旧脆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生态问题,仍然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仍然是甘肃省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甘肃省自身情况来看,甘肃省发展绿色金融具有很大的潜力,甘肃省綠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比如,丰富的风能资源、光能等。在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甘肃省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改善甘肃省生态环境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力。
  1 研究综述
  冯之浚和周荣(2010)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减排空间比较大,减排成本比较低,技术合作潜力比较大。王玲玲和张艳国(2012)阐述了经济和环保的关系。一方面,发展经济要做到低碳环保,强调的是把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保证经济发展的“绿色性”。另一方面,通过环境保护活动,实现经济增长。胡鞍钢和周绍杰(2014)介绍了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制定科学的绿色规划,通过绿色规划引导绿色经济增长;二是积极强化绿色投入,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鼓励绿色投资;三是突出绿色政绩考核,转变各级政府观念,强化绿色考核。刘纪远和邓祥征(2013)阐述了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必要性。由于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大批东部产业需要到西部寻求发展机会,这也给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会给西部地区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西部地区不光要抓住机遇谋发展,更要有科学的规划,来进行绿色发展。张瑞怀(2019)阐述了关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发挥最大调节作用,引导绿色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2017)阐述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及最新进展:银行业的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银行业绿色信贷迅速发展;绿色融资方式刚刚起步,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谋发展;发展绿色经济需要科学规划,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行业中;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市场、政府、企业一起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2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1 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大
  近年来,甘肃省绿色金融不断创新发展,投资的企业和项目越来越多,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据2017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银行金融机构的绿色融资额新增236.56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13.28%。
  2017年,甘肃省对绿色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额增加77.71亿元。占各项融资新增额的32.85%。接下来,甘肃省会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资力度,为环保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甘肃省绿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据2017有关数据显示,甘肃省绿色农业项目融资额为262.93亿元,比绿色金融融资总量增速高0.6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44%;绿色农业项目融资额增加26.98亿元,成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占各项新增额的11.41%。
  2.2 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
  甘肃省绿色信贷相比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较为迅速。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绿色信贷总量居全国各省排名前列,业务总量达到2420.85亿元,占全省各种贷款总额比重的13.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甘肃省在绿色债券上面也实现了突破,2017年5月,甘肃银行成功发行全省首单1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并将6.3亿元资金投向绿色产业项目。
  绿色保险方面,甘肃省对1435家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并对其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工作,引导这些被监控的企业投环境责任险,目前已有350多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2017年3月,兰州银行30亿绿色金融债获批,并于2017年11月发行了第一期1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
  2.3 绿色金融市场初步形成
  绿色金融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运作。甘肃省已经在兰州和平凉建成两个排污权交易试点,并且都顺利开展了交易。兰州市还建立了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兰州市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已经完成6次排污权竞价交易,主要达成的交易有:24.26万公斤二氧化硫、35.08万公斤氮氧化物等大气排污权、2.01万公斤化学需氧量及1696公斤氨氮的排污权。这也说明了甘肃省绿色金融市场初步形成。
  3 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3.1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甘肃省制定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与绿色金融的发展不同步,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已经出台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都是一些政策框架,是一些宏观性,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针对性和实质性的条款。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不能明确地划分金融机构、企业、环保部门的责任和权利,造成市场主体责任指向不明,追责效果不理想。   缺乏完善的惩罚和激励机制。这就纵使有些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对一些企业发放贷款时,忽视该企业的环境信息,在决策时会优先考虑利润高,收益快的项目,而不考虑是否是绿色环保的项目。有些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之后,其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的惩罚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中的意愿。
  3.2 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甘肃省绿色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直接融资的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比例很低,直接融资有关的结构和制度不合理,这就会引起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存在垄断现象,国有商业银行在投融资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这种现象对企业、对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导致金融市场不能自由健康的发展。
  政府部门对绿色金融资本市场干预过多,政府部门为了自己的政绩,会让金融机构为一些污染企业发放贷款,导致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优胜劣汰的机制,不能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3.3 环保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环境保护的重视为前提,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披露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甘肃省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虽然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信息已经纳入银行信用数据库,但是环境保护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尚不完善,环保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的环保信息,商业银行不能正确的判断项目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把贷款发放给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另外,金融机构有时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向环境保护部门反馈环保信息使用情况,这样影响了对绿色金融的监管和评估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
  4 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
  4.1 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提高立法层次,明确政府、企业、环保部门的责任,例如,明确金融部门的环境法律责任,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银行必须对其进行环保测评和风险评估,确定该企业是否满足绿色发展的标准,如果金融机构贷款给有污染风险的企业,被污染的个人或者企业具有起诉为污染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的权利。
  对于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帮助金融机构完成绿色转型,政府给予参与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补贴。对于企业,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大政府对企业贷款的贴息力度,鼓励企业进入绿色金融市场融资。通过财政政策降低环保企业的经营成本。
  4.2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健全甘肃省水权、排污权等交易市场体系,推进跨区域排放权交易,充分发挥排放权市场的作用;政府部门引导社会资本进行绿色投资,简化审批程序。健全甘肃省财政对绿色贷款贴息机制,增加财政部门对贷款企業贴息;对环保企业融资资金进行跟踪,确保资金的绿色使用。
  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去深挖市场,发展绿色证券、绿色信托等业务,发挥行业优势,寻找利润增长点。
  4.3 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首先,提高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让企业主动披露自己的环保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让金融机构把资金贷款给真正的“绿色”企业,有效制约污染性投资。再者,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金融机构要定期反馈企业信用情况,金融监管部门要发布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的有关数据,环保部门要按时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1-7.
  [2]王玲玲,张艳国.“绿色发展”内涵探微[J].社会主义研究,2012,(5):143-146.
  [3]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4-20.
  [4]刘纪远,邓祥征.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0):1-7.
  [5]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1):78-81.
  [6]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5):18-27.
  [7]张瑞怀.贵州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践[J].区域金融,2019,(16):83-84.
  [8]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 商业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17,(1):3-16.
  [9]王霞,方来.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3):5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61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