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共生”视角下滇西乡村阅读空间设计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共生”视角出发,研究滇西乡村阅读空间设计对于地区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影响。以滇西地区多民族特色为研究背景,结合当下滇西主要少数民族景颇族在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制约内容,进行乡村阅读空间设计试点研究。本文研究核心以“共生”理念为切入点,针对滇西地区的田野考察分析,进行乡村阅读空间实际应用的提高,以此加快文化空间在本土自我成长的速度,达到异质元素多元共生效果。
  关键词:共生;滇西;乡村;阅读空间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7-0112-02
  1共生理论
  共生是两种不同元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存在状态,包括两种类型:(1)积极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2)消极共生——寄生。其本质在于尊重异质元素,以中间领域进行异质关系的利益转变和交互,达到单一元素的内外双重共生辐射型效应。
  2滇西乡村阅读空间的现状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相比城镇阅读空间发展情况,乡村阅读空间也逐渐向主题化、多元业态的形式进行发展,但是偏远山区的乡村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显得较为滞后。云南省滇西地区是中国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地,该区包括景颇族、傣族、阿昌族等多种少数民族,针对滇西地区陇川县景颇族阅读空间的田野考察研究发现,现存阅读空间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借用其他空间进行设置,空间面积狭小,书籍种类和实际需求运用相悖,导致现存阅读空间使用率较低。阅读空间内部装饰中缺少民族元素成分作为空间氛围设计依托,缺乏特色文化空间的传承教育价值。相比之下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乡村阅读空间形式相对饱满、地域主题较为明确,这就进一步体现出滇西地区乡村阅读空间“更新换代”的紧迫感。以阅读空间作为民族发展中间介质,从单一阅读、借阅功能转向特色空间,对乡村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地区实际需求滿足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共生视角下滇西乡村阅读空间设计意义
  共生需求对于民族地区阅读空间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三个:一是解决地方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文化空间作为发展切入点,运用设计手法带动地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以点带面促进陇川县民族地区辐射式同步发展,达到内外均衡进步;二是解决地方内在文化的断层问题。找寻两者的本质关键点进行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三是解决空间使用者年龄跨越沟通问题。通过创新性设计将阅读空间以中间领域的形式进行适宜性串联处理,使传统的民族博物馆、图书馆、幼儿园、老人院等针对特定功能或人群的空间进行“暧昧性”合建,充分发挥阅读空间的中间领域作用,加强阅读空间实际使用率,提高人群对民族空间文化的吸引力和吸收力,进一步将乡村阅读空间作为复合型独立载体进行共生效应体现。从长远发展来看对于景颇族乡村阅读空间“共生理论”的探索,可以作为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空间发展的范本,进行多民族特色发展的参照样式运用,保证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两者本体的真实保留和相互带动,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对于地区发展硬支撑的作用。
  4共生视角下滇西乡村阅读空间设计策略
  对于乡村阅读空间设计发展策略研究主要以少数民族作为特色研究试点,进行阅读空间置于乡村中最根本需求设计发展探索。“共生”理念对于乡村阅读空间的运用主要通过满足地区、民族、文化、功能等多方面需求进行价值体现和发展策略制定。从宏观角度上看,地区发展、民族发展、文化发展是促进滇西乡村整体发展的主要三大方面。另外微观角度上看,人对空间功能需求也是设计研究的重中之重,以室内空间设计促进多元需求的满足是共生概念运用的最优价值。该研究从微观角度进行入手,解决宏观角度所产生的发展串联性问题。
  4.1地区需求“共生”策略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呈现经济实力、劳动力补给、使用需求供应等存在明显的发展剪刀差。同样,景颇族在经历过长期迁徙生活后,目前处于相对封闭的偏远山区中,因交通不便导致于自身发展缓慢,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偏低,使得景颇族乡村地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城乡阅读空间发展进行对比,将现有阅读空间“翻新”“重建”进行多元需求制定,保证本土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技术搭建空间主体。对内吸引当地人对于空间的喜好利用,对外进行旅游产业发展、推广、宣传,激活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动力,促进城乡发展剪刀差缩减,保证城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情况下达到多角度同步发展。
  4.2民族需求“共生”策略
  景颇民族发展以迁徙为主,口承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文化主体的特殊性使得传承出现断层,另外在语言方面景颇民族支系种类繁多不利于学习和宣传,制约民族文化的发展。借助阅读空间的文化属性,以基础文化为介入点开展传承保护,同时帮助使用主体理解民族符号的演变过程,保证民族文化进行优化复记,彰显出民族生命的内在活力。阅读空间在设计上从景颇族目前保留最完整的目瑙文化(图1)中提取“格顺木吉”“格尚木嘎”“森国木嘎”“仿乳”四个民族基础样式(图2)进行符号转化和装饰运用,激活目瑙文化的内在能量,通过文化的深入剖析达到正确的空间语言表达和内部构筑物体量转换设计,形式上体现现代融合性,内容上保存民族创新性,激发地域内源动力宣传,主动式弥补传承断层进而起到空间内外双向、单向共生效应。
  4.3文化需求“共生”策略
  民族文化是教育的根基,教育与文化之间串联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是目前为止景颇族乡村发展的最佳选择。以乡村阅读空间作为文化教育切入点,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身学习三者进行两两连线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证文化传承低龄范畴的内在注入。在建筑设计上以本土自然景观和室内人工布局进行“暧昧”空间的缓冲设计,空间设计中将民族“生命”元素进行抽象、趣味形式体现,以较为宽阔的场所保证空间运动的灵活性,结合音频和视频增加文化学习的多种方式促进地区文化宣传。
  4.4功能需求“共生”策略
  家庭经济压力导致滇西景颇族家庭出现隐性“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年龄两个极端的弱势群体沟通桥梁可以原始民族文化为主。“共生”空间在保证基本阅读、学习功能的前提下,将不同年龄段群体以社区化聚集,放大相对积极因素的关系联结作用,弥补相对消极因素导致的关系断裂,以唠家常和讲故事进行民族文化、家庭关怀的情景教育。通过多元化设计手法,将乡村阅读空间的设计点进行具体分析整理,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人群之间的互通点打造个性化设计,脱离单纯的书籍阅览功能,加强知识吸收的灵活度与真实度,使得民族文化、家庭教育能够在主动接纳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保护,全面激活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内在异质需求点之间的社区效用(图3)。
  5结语
  通过乡村阅读空间进行滇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得多方要素共同发展达到“共生”的效果,从空间引导的角度、以跨学科的创新方法设计阅读空间,预判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超越阅读空间的正常维度,将空间进行适宜性切换,达到民族资源和多元需求的“共生”效果,保证滇西少数民族乡村阅读空间共生设计研究具有渗透式教育的引导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01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