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下社保经办工作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庆平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社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于社保经办之中是推进社保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数据;社保经办;内在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时刻,社会结构迅速变化,组织形态推陈出新,涉及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的诸多复杂情形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交织融合,为社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当前大数据在社保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是处于开始起步阶段,仍有大量可挖掘的潜力空间,未来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亟需大数据来提升。
   一、大数据基本概念概述
   什么是“大数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来临,其认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群。大数据具有 “3V”特征:即数据量大(Volume)、类型繁多(Variety)、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成为了当下社会各行各业之标配,很多行业都利用大数据来作行业分析,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并预测可能出现的行业问题。社保部门长期以来通过服务各类对象而积累的存量庞大的原始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下,是一座可以深度挖掘的“宝藏”。
   二、大数据对社保经办之重要性分析
   (一)大数据技术是推动社保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下大数据技术和社会经济相互交织,导致数据增长迅猛,大数据以其容量大、类型多、存取快、价值高的鲜明特征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性资源,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难以代替的作用。纵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俨然成为推进社保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
   (二)大数据是社保部门实现全员参保计划的必要支撑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作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的战略部署,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的全民参保计划,就离不开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支持。不管是社保数据的应用,还是社保经办数据化,数据是最基本的单元,其质量是生命线,高质量的有效数据是社保事业发展对社保经办的客观要求。其中社保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是两块核心数据,既是确保全民参保计划是否真正精准到位的关键,也决定着评价全民参保计划实施指标是否精确。因此,依托大数据,是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重要手段。
   (三)大数据是实施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抓手
   在大数据应用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是社保管理和决策的重中之重。沉睡的数据没有任何价值,只有激活它,才能革除直觉盲区和经验式管理的弊端。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精准寻找出服务对象,发掘出服务人群的行为和需求特征,探析出社会保障的内在规律,从而创新社保经办的模式,着力解决服务百姓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基础信息,为评估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和执行效果提供技术支撑,从而让大数据成为党和国家实施社会保障管理不可或缺的有力抓手。
   三、传统社保经办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识别机制难以化解高复杂性的社会风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日常生活所呈现的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民生领域安全风险及其保障需求,传统的社保经办识别机制和手段面对信息化时代高复杂性和高不确定性的风险和问题时,变得束手无策,亟需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认识并分析各种社会风险,了解民生需求,从而及时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使社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平等普惠、便民高效的民生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
   (二)传统社保经办方式难以厘清基金风险
   如今,社保基金主要所面临的风险是基金筹集风险、基金支付风险和基金管理风险。首先,在基金筹集风险方面,社保经办机构在基金筹集的过程中,面临着用人单位是否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的基数和比例进行足额缴纳,所申报之社会保险是否全员参加、所申报之工资是否真实;在核定缴费基数时,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所确定的计费比例是否合规等等风险。其次,在基金支付风险方面,面临着经办人员是否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所规定之標准和项目进行待遇核定和支付的风险。再次,在基金管理方面,面临着基金核算是否合规,财务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同时面临社保基金是否有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是否会相互挤占挪用,会计和出纳是否同时兼任,财务印鉴管理是否规范等等的风险。要想防范和化解上述种种风险,单纯依靠传统社保经办方式难以解决。
   (三)传统路径难以做好社保基金之监督
   能否安全、完整和高效地运行社会保障基金,必然离不开监督。有效的基金监督必须既能制约经办人员的权力,同时也能对政策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换言之,有效维护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是成功进行基金监督的标志,也是保证社保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已经由过去对基金的预决算和收支管理监督,转向对业务经办的监督、对基金保值增值的监督、对经办规则执行的监督以及对政策和经办绩效进行考核评估。基金监督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普遍反映人手不足,但从国家当前政策来看,人员编制从严从紧不可避免,故想通过增加人员来强化基金监管的传统路径明显是行不通的。
   四、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做好社保经办
   (一)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共享机制,提升经办水平
   一是建立共享机制。完善人社部门内部的各业务系统共享机制,同时借助政务大数据建立与公安、司法、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定期或实时共享人口、违法、殡葬、经济实体等大数据,强化与国家数据库联动机制,建立基层登记库信息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审视问题。依托大数据,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切入点,从年龄结构、参保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以城镇参保对象为重点人群,全面检视政策、经办、宣传等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对策。三是构建高效“资源池”。可与相关单位签订数据共享协议,实现数据共享,例如可以通过人社业务数据库与税务、财政、银行间的数据共享,实现社会保险征收、发放信息的数据同步共享,进而使各地报盘、回盘流程得以简化和规范,有效提高社保基金安全性和社保经办水平。    (二)构建“互联网+”平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布局,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做到让企业和老百姓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互联网+”的实质就是依托大数据的技术应用,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提供契机。近年来,人社部提出推进“互联网+人社”的行动计划, 让传统的社保经办模式得以转型。由于社保经办的服务对象多、群众来办事频次又高,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一网、一门、一次”呢?笔者认为:一是以“一网通办”为统领,应用大数据,改造信息系统,在垂直方向,由县级人社部门的数据向市、省、部级集中,形成全人社系统统一的数据库。在水平方向,各级政府部门集中数据,最后统一到中央数据库。具备了完整的数据库,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一网通办”就能真正实现。二是以“只进一扇门”为引领,转变线下办事模式。首先,实行受审分离,列出各项社保经办业务受理清单,实施前台统一受理,马上办理简易业务;对于需要审核批准才能办理的,受理后出具受理单,告知办结时限和反馈方式。其次,实行“一窗通办”,即将原人社局服务大厅分属不同经办机构的受理部门融合成统一的受理部门,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打破以前单个窗口受理特定事项,各窗口各司其职的情况,实现人社内事项“同窗通办”,变“一事跑多窗” 为“一窗办多事”。例如合并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办理窗口,统一管理,统一参保登记、申报稽核、征缴实施和信息查询,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三是落实“最多跑一次”,应当重实效轻形式。把经办服务向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便民化载体拓展,如利用“支付宝”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用“微信公众号”“智慧人社APP”开通电子社保卡,通过电子社保卡“e仲裁”功能申请先行调解等等,让老百姓“一次都不用跑”。这些高效快捷办事方式的背后也是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三)利用大数据防控社保基金风险
   强化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确保社保基金安全之重要方法。由于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计划的广泛实施,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社保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保经办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保业务和财务数据都是几何级规模增长,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来监督社会保险基金是转变社保基金监督的必然要求,刻不容缓。如果基金监督人员还是采用传统的事后被动式监督或者“大海捞针式”现场监督,无法从大量数据中找到违规点,就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工作。如何才能做好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思维,建立大数据监管方式。第一,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存储容量大、性能高的处理器不断呈现,为开展事前、事中监督提供了设备支持,同时在开发下一代的社保经办信息系统时,作为基金监督部门应该主动作为、提前介入,积极参与系统的前期规划建设,要求在系统控制程序开发中植入实时监督和预警提醒模块,让基金监督系统成为社保经办运行系统的并列系统,对社保经办全流程监控。第二,变传统监督为信息化监督。日常工作中,由于受人手不足和时间限制,我们传统的监督检查基本上采用随机抽查档案、听取汇报的方式,无法接触外围数据,容易遗漏重大问题线索。但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就可以從财务到业务甚至延伸至外围数据,从而实现监督全覆盖、零死角,降低防控风险。其次要建章立制,建立大数据监督制度。一是建立完整、科学、规范的督查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基础资料、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基金财务等5大类数据。通过设计一套完整、标准、科学的监督数据表和数据模块单元,把5类数据和监督业务数据进行比对,提取出社保监督分析可以使用的数据。二是健全运用大数据进行基金监督的制度。以制度形式确立“集中分析、逐级核查、统一处理”的信息化监督模式。对带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制度来防范和化解,对于个案性问题,视情况进行通报批评或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五、结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社保经办带来革命性变革,对我们人社系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该拥抱大数据,趋利避害,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参考文献:
   [1]邓大松,范秋砚.大数据下社会保障发展与研究的转型升级[J].中国社会保障,2019(08):28-29.
   [2]鲍淡如.“互联网+”社保经办的思考 [J].中国社会保障,2019(06):26.
   [3]孔晓明.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社保基金监督[J].中国社会保障,2019(11):70-71.
   [4]尚芳.全民参保如何利用数据向“深”而行[J].中国社会保障,2019(08):36-38.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44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