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校在《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透彻,急危重症疾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急诊医学在各学科之间的桥梁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做为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实施的各环节严格把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工作者,该研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急诊医学》的教学特点、内容、方法效果评估作了一定的探讨,实践与总结。
  【关键词】急诊医学 课程 创新 实践
  《急诊医学》做为一门医学临床专业课,是各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课程之一。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护理专业等均开设该课程,也是其它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急诊医学》的学习对于学习其它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选取我校2016级的三年制大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力祛选择2016级临床3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按照学号分组,共分为6组,每组30人,前三组为对照组,后三组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原有的理论讲授和实训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改革后课程的讲授与实践的方法,通过对比理论考核成绩的及格人数、基本技能操作的及格人数、综合能力考核的及格人数,比较其及格率,实验组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文獻研究法、问卷法、考核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任何一项研究工作必须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只有全面掌握了前人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才能把握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笔者以“急诊医学、教学改革”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平台,下载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国内有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优点及不足,提出新的要研究的内容。并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论述,为本文研究指明方向和思路。
  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访谈,分为对照组访谈和实验组访谈,访谈老师为同一人,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进行访问,留意访谈对象关注的问题,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通过上述方法的研究调查为本研究提供了改革的思路,但最终的衡量“教与学”的指标还在于在不断教学中总结和创新的“三个层次的考核”,为确保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考核起着有效的导向作用,我们通过改革三个层次的考核,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改革后三个层次考核分别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临床、单一到多项,由浅人深,环环相扣。具体为:
  1、教学模式
  1.1 多媒体辅助讲授理论大课
  目前我校学生授课方式主要以理论大课为主,着重讲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病例讲述其临床特点、诊断思路、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和动态图像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方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1.2 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开放性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因此,授课教师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以问题为核心主动式的PBL教学法。在课前,授课教师将PBL病历、思考题和讨论题发给学生,让其自由组台成3-4人的PBL学习小组,每组安排1名组长,负责组织自学、查阅资料、讨论和记录,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使教师更好地洞悉学生的理解程度。P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发掘创造潜能大有裨益。
  1.3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即指通过情景设计、情景带人、情景运用3个阶段进行培训的教学方法。教研室选择心肺复苏术作为重点培训的内容,使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优质模拟人,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临床上的真实情况,而模拟人的使用,则可规避由于操作不当对患者产生的伤害,同时也避免了因操作缺陷导致的自身伤害。首先,情景设计模拟人因某种原因突然倒地,判断为心跳呼吸骤停。然后,授课老师按标准心肺复苏程序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再示范操作步骤,最后由学生模拟现场进行仿真练习,直到操作熟练为止。在培训过程中,教师通过变换设计情景,启发留学生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加深对心肺复苏的理解和对操作流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2、院前疾病诊断的理论考核
  包括急危重症、内外妇儿常见急症、创伤、中毒等疾病的知识点的重点提炼,考核方式为笔试、单人单桌、闭卷考核,占总分值的25%。
  2.1 常用基本技能的操作考核
  包括四项基本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人工辅助呼吸技术、窒息救治术等院前急救常用技术的实训考核,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实训操作考核,占总分值的25%;
  2.2 院前诊断二和基本操作在临床疾病中的具体应用考核
  根据不同疾病制定不同的病例模块,由教师根据临床实际创建不同的疾病场景:如心梗后的心跳骤停、脑卒中后的晕厥、异物阻塞气道后的呼吸困难、外力因素导致的创伤等等,共计几十个病例模块,涵盖内外妇儿常见院前急症,考核方式为全真模拟临床治疗,包括询问病史、现场处理、转运救治等,占总分值的50%。改革之前的考试方式为:(1)理论考核占总分值60%,(2)实训课考核占总分值30%,(3)考勤及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占总分值10%。
  对照组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申文龙、张年萍主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共设置27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8学时,实习课为9学时,教学安排9周。理论课程内容涉及总论、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头痛与认知功育以章碍、胸痛与呼吸困难、理化因素损伤、灾难医学与急性创伤。实训内容涉及,四项急救技术和心肺复苏。
  实验组同样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申文龙、张年萍主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共设置27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训课同步进行不再分开,教学安排9周。内容涉及总论、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头痛与认知功能障碍、胸痛与呼吸困难、理化因素损伤、灾难医学与急性创伤、四项急救技术和心肺复苏。其中教材和上课内容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上课的形式,把理论和实训的整合,一边理论一边实训,同步进行,不再有时间延搁,另外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此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开放性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授课教师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用以问题为核心主动式的教学法。在课前,授课教师将情景导人病历、思考题和讨论题通过QQ群发给学生,让其自由组合成3-4人的实战学习小组,每组安排1名组长,负责组织自学课中主要是以组长为中心的情景表演和分析。例如: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情景设计、情景带人、情景运用3个阶段进行培训的教学方法。教研室选择心肺复苏术作为重点培训的内容,使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模拟人,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通过变换设计情景,启发留学生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此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发掘创造潜能大有裨益。结果显示:
  改革后的实验组各项及格率均高于未改革的对照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者通过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研究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调查很多研究对象,取得大量的数据资料,针对在校生和实习生对急诊医学课程改革的体会设计出调查问卷,组织调查,从而分析数据。
  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实践成绩、理论成绩、社会评价(实习医院单位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实习期间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实践成绩、理论成绩、社会评价(实习医院单位满意度)等方面,在校生和实习生的参与改革的体会均一致。
  通过在我校推行《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的案例分析,我们认为改革后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成果,可以尝试解决当前我校其它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往的授课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中老师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导变为指导,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图片,视频,通过课前的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使创新意识和主动思维意识在潜移默化和学习实践中萌发。
  加强我校在《急诊医学》课程理论教学和急救技能培训的力度是提高医学生急救能力的较好途径。我校的急诊医学课程改革尚处于探索与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还需通过不懈努力,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充实与提高。此外,因笔者理论水平有限,本文的理论依据可能不够丰富,研究的深度也不够,对问题的研究分析还需要后续工作跟进。
  参考文献:
  [1]刘福生,刘锦,孙琛琛.PBL教学法在急诊教学中的效果——基于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8(02).
  [2]郑荣欣.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10).
  [3]卢颖如,廖少华,项丽娜.高等院校医学留学生急救能力培训及课程建设探索[J].全科医学教育探索,2014(06).
  [4]裴红红,杜立峰.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5(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3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