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铁路设备维修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铁路在现阶段设备维修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关键字:铁路设备;维修;主要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hina's railway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response measures at this stage.Key words: railway equipment; maintenance; the mai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全路更高技术水平提速战略的实施,目前铁路设备维修水平与现场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问题已经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对现有的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改革,实现有突破意义上的创新,缩小上述差距,甚至使设备维修管理适当超前于现场实际需求,让先进的维修管理模式引领设备质量的提高,将是新的历史形势下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铁路设备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设备制造水平不高,造成出现“积压式”的设备维修状况。
   第五次大面积提速以来,我国各铁路段上使用的机车,除了屡次发生机破、中途非正常停车和运缓事件,有的甚至还存在着质量缺陷。由于体制等各种原因造成生产厂家很少真正承担起因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维修责任,大量设备隐患不得不由使用单位承担,造成了设备制造中的质量遗留问题“积压式”地交给设备使用单位。这不仅增加了使用单位正常维修工作量,也将原本属于生产厂家的设备制造成本变相转变为使用单位的设备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使用单位被迫承担起了在技术上难以承担的维修任务,增加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难度。
   2、中间技术力量薄弱,造成出现“铅垂线”的设备维修状况
   连续五次大面积提速战略的实施,新型机车设备、超常无缝钢轨、机车主体信号等新型设备的不断投入应用,特别是智能化监测、维修设备的大量引入,不仅对现行的设备维修规程带来了深刻影响,更对设备维修队伍的技术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现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设备维修队伍中中间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现行维修体制就像一根砌墙用的铅垂线,任何一种新设备的使用,无论其技术跨度有多大、科技含量有多高,有些甚至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没搞明白的设备,就全盘交给现场来维修管理,千斤重担赌博式地压在了现场。这种过分的要求就变成了“强求”,并直接导致技术设备管理的“虚位”,进而导致大量设备隐患的漏检失修,这将对运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着铁路设备维修工作
   ①长期以来,铁路工务部门工作人员形成了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良习惯,比如吃“大锅饭”,喜欢占单位的便宜,工作中职责不清,缺乏责任心和认同感,工作效率不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其专业素质迟迟得不到提升,在引进现代化设备以后后,由于人员素质的不到位,设备与人力都无法发挥效能。
   ②由于铁路基本处于露天状态,而且我国铁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展工作,工作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也使员工无法对工作投入更大的热情。
   ③相关的人力资源制度的落后,也使员工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4.专业工作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意识不足
   铁路设备维护工作需要电务、线桥、供电等多个工作队的参与,我国铁路设备养护部门长期以来多为各专业工作队组成,工作队独立进行工作。随着铁路货运量的加大和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留给养护部门的工作时间也不断被压缩,对多工作队协同作业,进行综合养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目前的人员配置与知识技能水平条件下,专业工作队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相关人员的协作意识也没有形成,这已成为铁路设备的维护工作进度的严重阻碍。
   5.没有形成以减少维修工作量为目标的全局意识
   国铁路的设计思想由于一直沿袭建国时的节约初期投资的观念,并注重工期,加上设计、施工、管理各单元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监控,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所以使得一些新线刚投入运营就开始需要维修,不仅导致后期成本的不必要增加,而且直接影响了线路的产出。
   在具体的维修养护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经验资料的总结、分析与利用,在工作进行时无法进行预防控制,不仅没有减少之后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再次维修的隐患。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线路大修后由于技术参数的变化对行车产生的影响,我国的铁路养护部门往往由于施工时间与现场监控水平的限制,施工后设备的技术指标己经与原有指标大相径庭,这必然对后续的养护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对铁路行车造成影响。
   6、技术监测手段不高,造成出现“经验修”的设备维修状况。
   由于受监测技术不高、监测装备落后的制约,从设备制造到设备保养、设备检修等各个环节,都没有真正引进和采用监测技术,致使在运输生产现场还只能依靠经验来具体判断设备是否该进行维修、设备故障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季节性设备故障的多发部位在什么地方等等。
   二、设备维修的对策探讨
   1、重新确立设备维护责任,变使用单位维修为生产厂家维修,彻底解决设备使用单位处理故障难的问题。
   生产厂家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长期的设备生产制造,已经造就了生产企业成熟的技术经验。变使用单位维修为生产厂家维修,是有效解决“积压式”设备维修弊端的重要举措
   生产厂家参与现场设备维修应从以下途径实现:
   ①质量保修期内的维修。厂家必须明确铁路设备质量保证周期,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时,应由厂家承担起故障设备的维修责任,对有重大缺陷的使用单位还有权要求厂家召回自己的产品或采取补救性措施。
   ②现场出现疑难故障时的快速维修。如果是普通型故障,可以由使用单位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排除修修。但是如果对于现场技术人员难以理解工作原理的高技术设备,一旦出现疑难故障且不能短期恢复正常使用时,生产厂家必须安排专家紧急赶赴故障现场,帮助使用单位迅速排除故障。
   ③产品定期检修制度。生产厂家应该建立产品使用档案,定期对投入使用的产品核心部分或者是在现阶段有技术缺陷的部分进行检修,并如实向使用单位提示产品使用状况和日常维护建议。
   ④产品寿命周期管理。生产厂家加强对产品投入使用后的追踪管理,对即将达到使用寿命的要及时通知使用单位提前采取处理措施,对超过寿命周期而继续坚持使用的,要言明其危害性。
   2、强化使用单位技术人员素质,打造一支“专而精”的维修团队,彻底解决现场职工处理故障难的问题。
   随着现场设备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技术要涉及更多更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就势必要求对维修分工进行细化,“大而全”的人才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其需要。走专业化维修的道路,有针对性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专而精,从根本上解决现场职工面临多学科技术知识难以处理设备故障的问题。
   可以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专业化维修工作:
   ①合理界定专业维修范围。要开展专业维修,就需要对相近的维修作业内容进行合并,对涉及技术科目不同的进行拆分,严防出现技术盲区。
   ②建立专业维修标准。走专业化维修道路就是要提高设备维修质量。首先就必须有一整套的维修规范和标准,让每一个维修步骤都有章可循,每一个维修腥味都有据可依。
   ③建立新型的人才机制。这不仅需要在现有的职工队伍内部培养和选拔业务技术骨干作为专业维修的骨干力量,还应该大胆引进铁路急需的专业人才或技术专家,甚至可以将技术含量高的设备转交其它专业化维修水平高的单位负责维修,从而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实现设备维修质量的快速提高。
   (三)建立维修协作,减少维修设备重复投资浪费大的问题。
   由于开展新技术设备的检修工作需要的检修仪器和机具十分昂贵,分散配置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集中配置,这样可以发挥人员集中、设备集中、技术集中的优势。此举既节省资金,又便于管理,是解决维修设备重复投资购置的有效办法。
  
   只有在设备维修中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才能最大程度的节约设备修修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铁路设备的效能,保证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76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