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海淀·城市标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春华

  中关村和海淀的标志性的东西,还应该有一批,工作还要继续做下去。
  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终展现的是文化,文化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所以我想,世界城市一定是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我希望我们北京,要坚守文化底线。文化底线就是你要有特质,这是你的灵魂。
  城市能力建设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代,第一,表现在城市的规模在急剧扩张;第二,城市面貌变化特别大;第三,整个城市体系开放的程度逐步在扩大。因为开放,现在城市、地区之间,都处在一种竞争、比较之中。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就是把这个城市建设成像一个城市的样子。现在城不像城,乡不像乡,乡村好像也像个城市,城市又像个乡村。这涉及到对什么是城市的理解,我觉得最经典的说法还是马克思、列宁对城市的定义。城市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集聚,高度集中,这是城市很重要的特点。另外是它的地位,在一定地域里它处在中心的地位,是个核心。第三它有很大的作用,用列宁的话它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关于城市能力建设有三个方面。一是实力。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讲,不仅仅是GDP,它包括文化、包括科技,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第二是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我觉得一是辐射,一是吸引。吸引很多人才、很多项目,另外它的实力能够扩展出去,传递过去。第三是潜力。它是可持续的,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不是昙花一现。文化标识问题,实际上就是城市的形象问题,品牌问题。这应该纳入到城市能力建设的体系中来。
  海淀的形象
  就拿我工作、生活的海淀区为例,海淀到底建设成一个什么形象?现在的海淀,有那么多高校、科学院、研究院所,那么多教授、院士都集中在海淀,那么海淀的城市形象,定位怎么把握,大有研究的必要。现在北京到处都是广告,到处都是牌匾,商业性太强了,味不对。海淀作为一个科学、技术、文化味道最浓的区,是北京最有特色的一个区,要造成怎样一个气氛?这是个形象的定位问题。要有海淀的特色,要区别于别的区,海淀就是海淀。文化标识的问题,得反映出海淀这样的特点。对于有代表性的这种标识,像螺旋DNA已经成为中关村、海淀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了,已经脱离了标识成为品牌了,这样标志性的东西,还应该有一批,工作还要继续做下去。
  城市里边我觉得下一步工作要从这些方面去展开,一个是城市空间的问题,这跟总体有关系。第二是广场,要有几个像样的广场。第三是场所,区域、场所和地段。这要规划好。这儿有广阔的空间,大有用武之地。要做一个细致的规划,最能反映形象的,最容易形成标志性的一些空间把它提炼出来,不可能到处是标志。对于在这些空间里安置些什么样的形象要素,大概包括这些:第一是建筑,这是主体。第二就是构筑物,包括立交桥、涵洞、水道等。第三类是城市小品。比如说电话亭、书报亭、候车亭、路灯、广告牌匾、指示派、路标,等等。第四类是公共艺术品,主要是观赏。第五就是绿化,树、草坪等。很多城市就把最美的树按照人的意志搞成几何形状,简直是劳民伤财,违背了生态原则。把握好空间、形象要素,整个海淀的大形象,标志性的东西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至于一些标识性的东西,特别是公共艺术品,包括雕塑,要注意好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大的立意、内涵,或者主题,这应该体现出地域性的差异。要有自己的东西,一看就知道这是海淀,是中关村的。第二在形式方面,要创新。创新的路子很多,总的一条要符合美学原则,要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第三就是品质要精,跟环境要有协调性。丹纳的《艺术与哲学》里讲不管在复杂还是简单的情况下,环境只接受跟它一致的品种,淘汰其它的品种。我觉得就是要让艺术品跟环境能够共生,要有整体美。海淀在这个问题上要为北京做出一个榜样,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作者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建设部原副部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364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