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圳往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靖

  蒋飞其人,张宇其事
  
  他们都是川西大山的儿子。蒋飞1974年生,张宇1976年生。两人同学直到高中,蒋飞听得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不学学人家张宇!”为此,他曾暗暗发誓:这一生,我一定要超过张字!
  这句冲口而出的少年誓言,似乎注定了他俩日后纠缠不休的人生。
  1992年,两人正读高一。蒋飞辍学来到深圳。命运由此分岔,延伸出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伏线。蒋飞在工地上打杂,做搬运工,穷困潦倒,甚至无数次睡过大街。但即便在最落魄的日子里,他身上一文不名,照旧打车去在深圳打工的姐姐家吃饭。车费四十几块,他叫姐姐下楼来付钱。付五十块,司机找补了几个硬币,他随手一扔――几块钱谁看得起?
  1997年,蒋飞找家人借钱租铺面,做地产中介。刚开业,他马上花钱请司机开车接送,一个月连车带司机要付4000块:后来经营不善,遂卷了客户几万块订金逃之夭夭,随之又挥霍一空。
  创业失败,家人反目,蒋飞只能投奔老乡。他白天躺在床上看报纸,晚上就披一件睡衣独自到公园转一转,昂首看看天,想想自己的大事何时能成。
  反观此时张宇,进人重庆工商大学念经济,既担任系上宣传部长,又是学校乐山老乡会会长,如鱼得水。
  谁知道大学最后一年,素来仗义的张宇听闻一位老乡被人欺负,带上七八十个人,一人提一把刀,气势汹汹杀往某男生宿舍,誓要把对方找出来。由此与学校保安激烈冲突。最终,张宇被学校除名。
  2000年,一度沉沦的张宇终于揣着200块钱来到成都。卖报纸、擦皮鞋……流离失所中,张宇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广告策划公司做业务员。从业务员攀上副总高位,他奇迹般地没用到一年。2000年底,张宇年薪已经超过20万,成为当时成都打工者中的佼佼者。而在国内策划界赫赫有名的老板,视他为理所当然的接班人。
  
  不解之缘
  
  从1992年到2002年,十年杳无音信的岁月,一段何其漫长的时光。当年的发小蒋飞,挣扎在深圳的阴沟里仰望蓝天,而平步青云的张宇,已然在成都策划界扩张自己的地盘。
  
  2002年圣诞节前夕,蒋飞不知从哪儿挖出了张宇的电话,说要来成都见他。此后出现在张字面前的蒋飞,西装笔挺,开一辆别克商务车,径直把张宇拉到自己下榻的喜来登酒店。他送给张宇一条价值三千多元的阿玛尼围巾,接着大吹特吹自己在深圳如何风云。一个多小时后,蒋飞终于阐明来意:“张宇,我想请你去深圳。以我们两人的才华,必将在深圳干出一番大事业。”张宇婉言谢绝。告别时,他刚走到门口,身后的蒋飞喊出一句话:“张宇!深圳才是藏龙卧虎的地方,你以为自己在成都多了不起?我告诉你,你就是井底之蛙!”
  摆明是激将法,张宇还是转身坐下,说你不用再说,给我5分钟考虑。5分钟后,张宇说:“你先走,我明年1月5号过来。”
  一句话,从此改变两个人的人生。
  2003年1月5日,张宇如约抵达深圳。蒋飞亲自开车去机场接他,安排他住彭年酒店。接风宴则设在深圳老字号海鲜酒楼凤凰楼,两个人一餐吃了四千多元。吃罢,蒋飞掏出一万块钱扔给张宇:“我给你订了一个星期的房。这个星期你哪儿都不用去,就想一件事――该怎么做一家地产中介企业。这一万块,你先拿去零花。”
  凭借蒋飞提供的一份宣传手册,再加上自己出去考察铺面,一个星期后,张宇拿出了一本一百多页的策划书――“中天置业”由此诞生。
  到这时候,蒋飞终于向张宇摊牌:“实际上我们没钱。我车是借的,我所有的花销也是借的。你既然抛开一切来到深圳,我们就一起好好干出一番事业。”
  举手投足间的财大气粗原来只是表面功夫。张宇怒极反笑: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套用当时两人交流最热烈的一句台词,《英雄》里秦始皇所说――“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张宇和蒋飞约定,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拳,在深圳打下大大的江山。
  
  激情燃烧的岁月
  
  蒋飞面相敦厚,平时说话不太利落,甚至有点大舌头。但在面对可能的投资者的时候,他往往能侃侃而谈,而且煽动性极强。他首先找到一个潮州人卖点子。潮州人打开策划书,一言不发地看了两个小时,遂桌子一拍,干!先给你们十万,追加的钱我们按策划书来。
  2003年3月4号,中天置业五间分行同时开业。蒋飞任总经理,负责融资;张宇任行政总监,负责公司运营。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公司只有57名员工,张宇亲自培训。有一天晚上,他从7点钟一直讲到12点钟,声音已经完全沙哑。他宣布散会,员工们却不肯离去。员工说,张总,我们知道您喜欢喝酒,我们给您买几瓶啤酒上来,您边喝边讲。就这样,张宇一直讲到凌晨三点钟。
  业务逐渐走上正轨。有一次开会颁奖,没钱去租酒店,就去大梅沙。那时候公司已经有一百多名员工,所有人全部盘腿坐在沙滩上。张宇背靠大海,没有麦克风,为了抵抗呼啸的海风声不得不一再提高自己的分贝。
  五间分行就这样运营了半年,进一步验证了张宇“绝不按常理出拳”的经营之道。那么下一步就是扩张。中天置业起步在商业老区罗湖,但随着深圳整个商业中心和政策的西移,张宇决定第一站进军福田!
  他问蒋飞,我们还能拿多少钱出来?蒋飞说,十万没问题。好,这十万先砸在广告上。张宇在《南方都市报》上连做了三天广告,2万6一个版,整版却只有一个巨大的感叹号,下而很小几行字:“1400多年前,唐太宗开启了贞观之治;400多年前,康熙开启了康乾盛世;今天,中天置业成立了。”这则广告一出,立刻引起轰动。很多人认为中天置业是家牛气的地产开发商。
  广告登到福田区第一家分行开业那天。张宇又做了一次深圳地产中介开发业史上前无古人的策划:其他五家分行全部歇业;所有员工着正装,租了几十台轿车浩浩荡荡开往现场;现场张灯结彩锣鼓冲天,邀请港星尹天照和内地演员李婉僮剪彩,员工们“中天中天,如日中天”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保守估计,当时围观的就有四五千人。
  从此,中天置业不仅被公认为深圳整个行业内品牌推广做得最好的企业,更在通往辉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分分合合
  中天置业星火燎原般的发展,无疑得益于当时全国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大势。除此之外,张宇被业内公认为是中天置业真正的操盘手。然而功高必然震主。2004年的一天,蒋飞心血来潮跟着张宇去巡店。蒋飞在前,玻璃门一开,十几名员工有条不紊地埋头工作;张宇在后,刚一进去,所有员工全部起立叫“张总好”。那一刻,张宇知道,或许他们得分开了。
  中天置业起步之前,蒋飞曾主动提出给予张宁15%的股份。张宁谢绝了。彼时他对这项事业还毫无把握。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公司运营才短短一年,潮州人已被

蒋飞劝退,不断有新鲜资金被蒋飞吸纳。他用钱的豪迈,他滔滔的口才,不仅“生”出了钱,使得股权几度更迭,更让自己始终保持绝对大股东的地位,一手掌控公司财政大权。无疑,在“用钱”、“用人”上,蒋飞已经玩到了极致。
  当时正要注资的一位投资人主动找到张宇:“你说中天行,我就投;不行,我愿意跟你单独做点事。”张宇却说:“我可能回答的任何一个答案,都是对蒋飞的背叛。”
  他没想到的是,饭局一结束,他随身带的一个马仔立刻给蒋飞打电话,说谁谁谁和张宇要联手搞掉你。深夜两点,蒋飞闻之立马召开中层紧急会议。随后张宇的电话不断响起。他一手栽培出来的中层干部们挨个儿向他汇报,“现在蒋飞要把你踢出局!”“你说怎么办?要不要兵变?”……面对发小蒋飞,而对创业伙伴蒋飞,面对彼此近二十年的情分,张宇只能一声喟叹。他知道,自己永远做不到背叛。
  时值2004年,张字回到成都。
  这一年,他创办了一家策划公司,却遭遇昔日老板不惜一切代价的阻击;这一年,中天置业发展缓慢,蒋飞无数次地电话张宇,甚至不下十次亲自到成都请张宇出山。
  2005年初,张字终于回到中天置业,担任副总经理。在接下来的共事岁月里,张宇四次攀上公司总经理的巅峰,却又四次被蒋飞拉下马来。一旦中天置业有困难的时候。张宇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指挥官;一旦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就该功成身退了。
  情义和利益交错纠缠,让他们几乎从未意识到,公司高层如此频繁更迭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影响。正如当年的誓言所验证,蒋飞希望张宇永远跟随他,永远做他企业的掌舵人,但又永远不要超越他。他们时常拍桌子争吵,下一秒钟却又和好。他们无论伤对方多深,对方都能无条件原谅。他们永远是互相戒备的敌人,也永远是朋友。或许正如张宇所说:“在这一点上,我和蒋飞都是对方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
  
  盛极一时
  
  2006年3月,一夜之间,深圳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中天置业悬赏征集献礼词的广告。奖金一万元。
  直到3月4日,正是中天置业成立三周年纪念日。公司一百多家门店全部关门歇业,两千多名员工被集体拉到深圳世界之窗――光门票费就是每人120块。在偌大的会场落座之后,主持人以张宇亲笔提写的两幅对联开场,专业演员向员工们奉上了一台盛大的晚会。最后,被特邀到现场的获奖者,一位花甲老人,走上台来面向众人,拉开横幅――“找到中天,就找到了家!”
  此后,深圳的上班族在分众传媒的广告屏幕上,几乎都能看到这则广告。中天置业俨然已是深圳三级地产市场上当仁不让的老大级企业。张宇在某个场合偶遇同行的一位老总。他郑重地说:“胡姐,中天创立之初,贵公司的宣传手册曾给我一些启发。非常感谢。”想当初,这家中型地产中介企业,已是蒋飞所能奢望的顶级企业。到如今,中天置业已经超越对方太多,以至于这位老总讪笑:“张总,你别损我。”――显然,人家根本不相信。
  与此同时,荣膺“深圳地产十大风云人物”的蒋飞,却正在承受矛盾的煎熬。尽管此时他身为中天置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但是中天置业的成功,却被业内公认为是副总张字的成功。这个他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与他名声的虚妄风光交织在一起,令他更难以接受。潜意识里的自卑,让他只能通过更为强大的外在来武装。
  在深圳圈内,蒋飞素有“豪客”之名:他拥有物业若干,最后选择住在价值3500万的某高尔夫球场别墅内;他拥有豪车若干,奥迪A8、保时捷跑车、宝马530、宝马Z4敞篷跑车、宝马X5越野车……甚至连他用的手机,都是很多人闻所未闻的VEKTU镶钻手机,价值18万。
  蒋飞邀张宇喝酒,总是到深圳最好的夜场找最大的房间,叫上十多二十个小姐――什么都不用做,就陪他们喝酒。随手一发就是每个人两千港币的小费。难得有一次,两兄弟在酒吧喝酒。蒋飞偶然瞟到邻座的男人,马上对张宇说:“我们喝的是2000多一瓶的轩尼诗XO,人家喝的是一万多一瓶的路易十三。凭什么?”转头就叫服务员:“小姐!来两瓶路易十三!”等酒一上桌,蒋飞把瓶塞一拔,递给张宇――“干了!”
  
  盛极而衰
  
  两人最后一次闹翻是在2007年6月6日。
  几个月前,中天置业刚刚获得“全国房地产经纪百强企业”、“25年中国最具价值的深圳中介品牌”等称号:5月15日,中天置业还拿下了福田区福华路的一间铺面,该铺面月租金17万,被称为深圳最贵的中介地铺。中天置业由此被称为“铺王”,盛极一时。
  就在这时候,蒋飞决定强攻上海。当时全国楼市一片疯狂,张宇却有种“盛极而衰”的预感――花无百日红,楼市足足狂奔了四年,接下来国家肯定会有相关政策出台,此时绝对不能打上海!忠言逆耳,蒋飞一意孤行:“中天打天下非你莫属!要么你去上海,给你2000万现金,你任总经理;要么你离职。”为了说服张宇,蒋飞允诺:每月3万底薪加公司整个业绩提成,2007年年底一次性兑付100万。
  张宇平静地选择了离职:跟蒋飞分分合合这么多年,或许到时候了结了。
  蒋飞失望,震惊。正在这时候,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比张宇所预料的更快,更猛。市场上顿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一如多年来习惯的那样,蒋飞无数次去找张宇。国庆七天假期,两人谈判了七、八轮,蒋飞摆出一副几乎下跪的姿态求张宇回去,甚至愿意代表公司与张宇签订一份私人合同。合同中承诺张宇的权力,在其没有重大失误下公司不得干涉,否则一次性赔偿100万。攘外必先安内,多年来,蒋飞第一次对张宇做出这样的让步。而他那一句――“我和你就是中天的父母,你忍心抛弃孩子不管吗”,最终打动了张宇。
  2007年10月17日,张宇再次回到中天任副总裁。此时深圳楼市已经哀鸿遍野。中天置业105家门店,每个月成交量只有十几套,固定开支却在700万左右,入不敷出――老大级别尚且如此,众多杂牌中介更是奄奄一息。因此,张宇一回到公司就召开员工大会,稳定军心――他回来了,而且不会再走了。随后,张宇接连甩出7把飞刀,一面直指公司改革方向,一面大刀阔斧地裁员精简。
  正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蒋飞不见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日后见诸报端的,皆是“中天置业挪用客户保证金和房款,导致资金链断裂”、“蒋飞携款1.7亿潜逃至新西兰”等诸如此类的报道。事实上,张宇比谁都清楚,在业内,挪用客户资金是一种太常见的操作于法。而中天这部分的实际亏空只有1000多万,其余的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民间借贷,都是蒋飞以中天置业做抵押担保的私人借贷,三者总共1.7亿――这正是蒋飞为自己的奢华生活所付出的代价。
  2007年6月,张宇离开之时,蒋飞曾

做最后一搏。他将自己可利用的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到广州的一个地产项目上。他对张宇说:“如果成了,至少赚5000万,多则1个亿。到时候,公司的困难和我的借贷全都解决了。”
  2007年11月2日,蒋飞失踪前最后一个晚上。张宇和一帮朋友在金色时代唱卡拉OK,蒋飞也来了。张宇从没见过他这样消沉。他只对张宇说了一句话――“广州那个项目黄了。”然后就开始闷头喝酒,那天晚上,他唱了一首歌――他以前从不唱歌,唱之前当着众人说:“张宇,以后就看你的了。”蒋飞唱的这首歌是《朋友别哭》。那是张宇唯一一次听他唱歌,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就像是诀别的礼物。
  从第二天开始,再也没人能联系上蒋飞。两天之后,员工高层着急了,银行着急了,他的债权人着急了。当张宇赶到蒋飞的别墅,从抽屉里翻出他那价值18万的手机,张宇明白,蒋飞走了。
  那几天,张宇疯了一般四处找人站出来主持大局救中天。他甚至对一个投资者说:“如果你站出来,为了证明我的诚意,第一我的职务不变,我不会跑人,第二我免费打工一年,不要工资不拿提成。”然而面对必须偿还的1.7亿债务,投资者们却步了。
  公司还拖欠着员工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蒋飞只身远去,不忘给财务留下一张150万的支票,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兑现。闻知老板跑了的员工们,自发组织起两三百人去冲击市民中心。公安机关介入,随之媒体疯炒。11月13日那一天,深圳的主流媒体上,居然头版一整版都是蒋飞的大头照。
  仿佛2007年最后一场大戏,中天置业的辉煌坍塌彻底震动了国内房地产界。业内普遍认为这是房地产市场由盛转衰的拐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地产中介崩盘事件,正如人们所预计的那样,将楼市带入了真正的寒冬。
  然而对张宇来说,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他坐在蒋飞曾经坐过的大班椅上,安抚员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接受蒋飞所有债权人的牢骚……他怀念2007年5月,楼市最红火的时候,有风投愿意出价一千八百万美元,买下中天置业51%的股份;他怀念自己雄心勃勃准备把中天置业做上市;他更怀念和蒋飞一起坐在别墅里抽雪茄,喝拉菲的日子……
  2007年11月10日凌晨,睡意朦胧中,张宇意外地接到蒋飞的电话。他最后一句话是:“张宇,你的手机不要关机也不要换号码。我们以十天为限,如果十天内我打电话给你,表示我还活着;如果十天之内没有接到我的电话,就让我们下辈子再做好同学好兄弟……”
  时至今日,张宇再没接到蒋飞的电话。
  
  编辑 彭子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0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