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焕梅

  摘要: 物流是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保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全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总结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新特点,并提出了新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交易为手段来完成金融、物资、服务和信息价值的交换,快速而有效地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等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和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保障。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信息系统、货币支付系统和配送系统。现代企业的电子商务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就是以可靠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来创造成本优势。物流虽然只是电子商务若干环节中的一部分,但往往是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如果没有处理好,前端环节的价值就无法体现。
  (2)物流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我国加入WTO后,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更加重视跨区域物流。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解决电子商务中跨国物流、跨区域物流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
  (3)物流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电子商务过程中,只有将商品及时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才标志着电子商务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高效率的物流系统,才有高效率的电子商务,才能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2.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1)电子商务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
  我国的物流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发展水平低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打造一体化、现代化、专门化、准时化、高效率服务的专业性物流企业时,我们则因为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高效衔接,物流活动效率低下,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传统的商品生产流通过程虚拟化、信息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里被越来越强化,它被赋予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电子商务改变物流企业的竞争状态
  在传统经济活动中,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依靠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物流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时代,这些竞争内容虽然依然存在,但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了,原因在于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商品实体的合理流动,而单个企业难以达到这一要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状态在相互协同实现物流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的前提下相互竞争。
  (3)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求提高物流技术水平,以提高物流的效率。此外,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物流效率的高低,也影响着电子商务高效率优势的实现问题。只有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流管理中,才能确保物流的畅通进行,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新特点
  
  1.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EOC)、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CR)、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发展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物流自动化的设施众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即外部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内部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Intranet)。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已不可阻挡。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而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1.寻求政府支持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政府工作的目标在于创造有效的制度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目前,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首要问题是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格局,建设起统一规划管理的社会化物流体系。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合作、收购及兼并等。其次,应加快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搭建支持平台,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加强物流政策的研究
  物流政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国外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认识到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并加入国家宏观的调控能力,在政策、税收等各方面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着手对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物流产业进行规划和研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调整政策。我国目前物流业划分不明确,物流行业管理职责不清晰,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进程。
  
  3.加快制定物流行业标准,实现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对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消费者而言,享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制定物流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也应对有关细节作出明确规定,如物流用语、包装标准、计量标准、装卸标准等。
  
  4.大力加强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
  要改变我国物流体系落后的现状,就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系统和人才储备。企业应该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配置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从人力资源上保障现代物流高效运转。一方面,企业应重视自身人才的培养, 加大各种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和允许有条件的院校开办和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物流方面新人的培养;同时把引进国外高层次物流专门人才与优秀国内人才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一大批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物流实用技术。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彩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15-140.
  [2]张远昌.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50-53.
  [3]王世杭.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2: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4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