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城镇养老需求实证调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树玉 刘欢欢 赵慧峰 李维军

  摘要: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负担日趋沉重,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运用Logistic工具,对保定市的老年群体养老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创设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解决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众多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借鉴参考的模式。
  关键词:城镇 养老需求 Logistic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094-03
  21世纪,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0%,并正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可以说,今后一百年对中国来说都将是一个老人的世纪。老年抚养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广,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一、保定市老龄人口结构
  从年龄结构和城乡分布情况看,保定市老龄人口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比例高。全市人口约1 155.28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5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42%。其中男性76.63万人,女性78.47万人。高于全国老龄人口12.5%的平均水平,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二是农村老年人比重大。市区60周岁老年人有14.51万人,占市区人口的13.65%,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9.35%;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40.59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3.4%,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90.65%。三是低龄老人数量多。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60~69周岁老年人口为80.66万,70~79周岁老年人口为49.22万,80~89周岁老年人口为21.4万,90~99周岁老年人口为3.76人,10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8人。其中60~79岁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3.74%。
  按照全国老年人口3.25%的递增速度(国家公布的平均数据)和保定市总人口7.8‰的自然增长率(从市计生委得到的数据)测算,保定市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提高,到2015年,预计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87.91万,占总人口的15.52%。
  二、保定市老年人需求的层次分析
  1.生理需求。这是一切需求中最基本、最优先的,包括对食物、水、空气、衣服、排泄及性的需求等。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又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物方面,更注重保健;对饮水和空气更讲求洁净、清新;服装方面,要宽松、轻便、保暖、透气;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更需要方便、安全、无障碍的卫生间;老年人对性的需求也依然是一种本能。
  2.安全需求。通过对保定城镇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调查情况来看,仅有25.18%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余下的74.7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健康处于一般或较差的状态。尤其是80岁以上老人,有24.2%的老人评定自己身体较差。因此这些老人一旦生病,对医疗护理和照顾的需求最为强烈。
  3.归属需求。人有群居的社会性,渴望与人交流,得到真挚的感情及他人的认可,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亲情,参加各种社会团体活动等。老年人的这方面需求表现为:(1)非常需要家庭的温暖,子女的孝顺,享受天伦之乐;(2)需要参与社会活动,与邻里朋友交流,害怕孤寂;(3)爱情需求,特别是丧偶老人,希望能有一个相濡以沫共度晚年的伴儿。
  4.尊重需求。人总想有稳定牢固、强于他人的社会地位,需要自尊和他人的尊重。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抑郁和低沉,容易引发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信心也随之丧失,心理会变得比较敏感和脆弱。因此,必须从态度上和行为上都要对老人尊敬和认可,听取老人意见,尊重老人的意愿。
  5.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上面,希望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的发展。自我实现来自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希望发挥自己的余力和潜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能够继续工作,用经济价值的方式体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事务,在老年群体中或社区工作中担当一定的职务,用社会价值的方式体现。同时老人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提升生活质量的体现,尤其是心理上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三、保定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样本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它是研究二分类观察结果与影响因素间关系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可以筛选出对因变量诊断有意义的自变量。
  假设Yi为因变量,表示对养老型社区养老的态度,值为1时,表示愿意,值为0时,表示不愿意。P1表示愿意的概率(y=1),P0表示不愿意的概率(y=0),P0+P1=1。各项目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拟合以下模型估计出来:ln(P1/P0)=β0+β1X1+
  β2X2+……+βnXn
  其中,ln(P1/P0)是对数发生比或对数相对风险比;X1,X2……Xn为自变量;β0为常数项,β1,……,βn为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用来解析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需求的自变量如下所示:(1)定类变量:性别、年龄、子女数、与子女同住;(2)定序变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来源、自理能力、患慢性病。
  其度量和处理(见表1)。各个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4,不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2.分析结果。利用SPSS软件的Logistic Regression进行回归分析,来估计所选自变量的每一类取值相对于参照组的优势比(OR,Odds Ratio)。OR等于风险系数(B)的自然指数[Exp(B)],它表示在控制其他自变量的情况下,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结果出现概率与不出现概率的比值是变化前的相应比值的倍数,即优势比。
  模型因变量为是否赞成养老型社区养老。模型1只包括是否愿意去养老型社区养老因变量和个人基本情况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嵌入家庭、社会支持特征变量,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嵌入健康特征变量。这种设计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在控制不同干扰因素下,社区养老的选择意愿是如何被消弱或强化的。下页表2为影响保定市老年人去养老型社区养老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分析:(1)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更愿意去养老型社区养老,在模型1中,优势比=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以后,这种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消失;无论是高龄老年人还是低龄老年人都倾向于社区养老,年龄组之间选择养老方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2)文化程度是模型中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在哪一个模型中,文化程度的差异对老年人养老态度的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模型3中,大专及以上愿意去养老型社区养老的是无文化者的11.264倍,中学文化愿意去养老型社区养老的是无文化者的3.394倍,小学文化愿意去养老型社区养老的是无文化者的1.172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比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相对来说会更倾向于选择养老型社区养老。(3)在模型2中,子女数作为影响养老方式的因素显示只有一个子女的老年人是所有组别中最不可能选择养老型社区养老的群体,而有一个以上子女的态度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控制了健康变量以后,这一变量也变得不再显著。(4)慢性病也是所有自变量中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患一种慢性病或患慢性病数量较多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型社区养老(在模型3中,患一种以上慢性病愿意去养老型社区养老的是无慢性病者的6.09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本次调查中,保定市大部分老年人都选择了愿意去养老型社区养老,而不愿意选择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等机构养老。
  四、结论
  社区养老模式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进行有机结合,既满足老人居家的愿望,又接受社会化服务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是解决城市老年人养老的一条适宜的经济方式。它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顺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社区养老经济上供养是社会化的,生活照顾是在“家”中享受社区提供服务,家庭成员多是提供精神上的慰藉。社区养老从本质上说,从来源上讲,应该是属于社会养老的范畴,它反映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趋势。
  在河北省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既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家庭中养老的需要,又能够减少家庭成员因为需要照料老人而在经济上、精神上产生的压力与负担,能够结合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是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方向。同时,在就业方面,社区养老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社区养老模式是一种比较符合国情以及传统文化的城市养老模式,对解决实现家庭的和睦,社会经济发展,社区的和谐起到重要作用,在河北省城镇开发建设养老型社区是有发展前景的,能够为解决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中众多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借鉴参考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晓文.中国社区养老保障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经济,2008,(2):82-98.
  [2]范明林,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83-89.
  [3]李士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J].人口学刊,2007,(5):23.
  [4]潘求满.中国养老模式问题探讨[J].理论观察,2007,(3):16-25.
  [5]孙健.中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3-9.
  [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