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青霞 姜 群

  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劳动者、市场开拓者和营运中心,内连千家万户,外接市场,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提供全程服务的综合功能。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其依托性、带动性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但由于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完善因素和不健全机制,从而影响了龙头企业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大冶市灵乡镇和陈贵镇为样本,对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本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存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当从内部发展机制上,实施五个“跨越”;从外部环境条件上,搞好五个“加强”。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050-0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服务为主,与农民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能够带动农业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而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加工企业,有相当规模的流通组织批发市场以及有一定影响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笔者对灵乡镇和陈贵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专题调研,研究结果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产业化经营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近几年来,该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制度扶持政策,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从而使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带动作用初步发挥;经营机制初具雏形;吸收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服务网络初成体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龙头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不高,步伐还不快,效果也不明显,其主要表现:一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性不强。二是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三是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销脱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内部发展机制不够畅通和完善
  第一,思想观念需要改变。从农民角度看,长期以来,由于受矿铁资源型经济的影响,人们一直把农业视为一项弱势低利产业,投入很少。在调查问卷中,对“您家从事该行业有哪些投入?”的回答中,资金占53%,技术占30%,劳动力占77%,其他占7.5%(多选题),并且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年龄趋向老龄化,调查显示,该镇农民年龄20~40岁占15.5%,40~60岁占69%,60岁以上占15.5%,其中文盲占38%,小学文化占15%,初中文化占30%,高中文化占8.5%,大专以上占8.5%。再加上本地地理条件差,市场前景不明,对发展市场农业和商品农业的观念还很淡薄。目前,该地区有80%以上的农民还经营着“生活农业”,满足于吃饱肚子。从龙头企业的角度看,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经营机制落后,市场开拓意识差,不注重人才和科技的开发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不解放,观念保守,头脑僵化,小农经济意识的禁锢,不解放思想,不转变观念,就很难谈到龙头企业的生机和发展。
  第二,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低。其一,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由于该地区的种植业结构、品种和质量与龙头企业之间的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发展水平与结构趋同并存,农产品资源普遍存在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专业性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产品品种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2)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3)部分优质农产品原料供给不足,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再加上面对国内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企业加工经营能力扩大,龙头企业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灵溪公司等,它们大多数原料靠从湖南、江西等地进口。其二,企业加工能力效应没有充分发挥。粗加工企业较多,深加工企业较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第三,企业发展存在制度缺憾。其一,企业龙型功能不完善。调查显示,有些企业龙型功能不完善,不是缺龙身就是少龙尾。“公司+农户”的原始组织形式已经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如千家万户式的种、养殖产出的原料很难达到企业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也有些农民在农产品价格高时卖入市场,不履行合同,企业对众多不守合同甚至个别赖账的农户也缺乏强有力的约束能力。这表明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上需要制度创新。其二,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龙头企业在产权上划分不清,企业自主经营权还不高,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等因素,时而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
  第四,企业发展缺乏畅通的融资通道。目前,大部分龙头企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往往边生产边购置先进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还要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和扩大原料基地的建设以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尤其是原料收购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资金的大量使用性,而产品销售收入的回收又呈现分散性和长期性特点,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比其他类型企业更迫切,更集中,更短缺。而现实情况是,中小型龙头企业因无雄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的难度非常大。通过调查,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大多数企业认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2)企业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弱。(3)企业获取资金渠道少。(4)金融系统支持力度不够,再加上由于缺乏相应的基地建设配套资金,仅仅靠农户自己投入和企业有限的扶持,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原料基地建设明显滞后,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第五,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从原料生产到加工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农兽药残留、畜禽疫病、使用违禁药物等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与消费的安全。目前,现有农产品加工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很少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较高要求,认证率较低,品牌效应不好,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制品的销售市场竞争力。
  
  (二)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首先,从政治环境来看,第一,涉农部门指导不力。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作为带领广大农民闯市场的载体,要求涉农部门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于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现在要求农民种什么、弄什么的多,而指导农民怎样加工、怎样进入市场的少。表现在: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为农业基地提供的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动植物病情的检疫及防治等服务不到位。二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由于缺少内在动力机制,真正深入基层指导农民生产实践的并不多。调查显示,对“您认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该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如何?”的回答中,大力支持占1.9%,一般支持占21.1%,不太支持占31.3%,从不支持占45.7%。三是各种行业协会建立得太少,行业协会不仅发挥着有效地组织生产和营销活动,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作用,而且扮演着技术传播和政府施政载体的角色。第二,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从目前情况看,多数龙头企业处于成长阶段,在经营环境、基地建设、产业政策引导、科技服务、招商引资等方面需要政府帮助和扶持。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但在贯彻落实中,由于受体制束缚和传统落后观念影响,不能正确认识“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着政策浪费现象。

  其次,从经济环境上看,主要是企业发展缺乏优良的市场环境,其一,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受限。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省、市、区都在大搞农业产业化,国内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已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认为发展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其二,国际市场环境壁垒重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对一些龙头企业出口产品有利,但国际农产品贸易中除固有的高关税壁垒外,技术壁垒、反倾销“舆论壁垒”等新型“绿色”壁垒却呈上升趋势,这对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势力弱、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十分不利。如:灵溪公司的灵溪头,灵溪爽口小萝卜原来70%出口日本,但2004年底却受到其反倾销和提高安全准入标准的影响被“挤”了出来(本材料有灵溪公司经理助理提供)。
  最后,从社会环境上看,主要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上还不够完善,发展相对滞后。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既要充分挖掘内部条件也要积极创造外部环境。
  
  (一)从内部发展机制上,实施五个“跨越”
  1.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跨越。一般意义上讲,农业产业化需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广大农户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发展龙头企业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只是农业部门的事,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支持产业化经营作为自己的责任。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当做一项赢利、创汇、可持续发展的强势产业来看待,最有发展前景和生机的后续产业来扶持。做到思想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二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的重点放在鼓励农产品加工项目上,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搞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三是把基地浓缩成园区。要在主导产业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带,集中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科技园区,带动基地建设及整体水平提高。四是用工业理念来指导农业生产,引起农业在企业化运作中实现优化,逐步完成以原材料产品结构为主导向以加工产品为主导的过渡,实现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控。
  2.要强化扶持保障,实现工作力度上的跨越。首先,重点倾斜,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一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国债资金和财政补给等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的支持。二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金融系统的关系,为真正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争取到更多的低息贷款或正常贷款。三要龙头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利用参股、上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收各类社会资金。其次,加快建立推进农业专业化的投资融资新机制,建立“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投资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吸收外项资金、技术,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各种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聚集。
  3.采取多种对策,盘大、盘活、盘强龙头企业上的跨越。要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对策。一是对有影响的企业要一企一策。二是对有基础的企业要改造提高,对一些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做大做强的企业,主要是鼓励,通过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手段,注重高新科技,增加投入,使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三是对有潜力的项目要招商引资,对现在有基础、无龙头企业,要围绕产业的纵向配套和横向延伸进行项目创新,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辐射面,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把民营资本、工商资本等吸引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发展新的龙头企业。
  4.处理好利益关系,实现利益连接机制上的跨越。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是一个利益机制分配问题,要建立三个有效机制:一要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真正实现利益共享,农户与企业连体又连心。二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产业化组织要建立风险基金,以补偿市场所造成的农户减收和企业亏损。三是建立法律保障机制,主要是规范合同的签订,保证合同履行。处理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有四种形式可以选择:(1)通过企业与农户签订供销、服务合同,建立契约关系。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2)农民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直接进入龙头企业,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3)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4)积极组建行业协会,要适时把同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起来,建立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防止企业间竞相压级压价,通过行业内部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价格,实现行业自我保护。
  5.要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上的跨越。要实现农业产业化新的跨越,必须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阶段,一是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积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与大专院校、科研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二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建设,要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扶持集体、民办等科技服务组织,实行多元化发展,要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其掌握和驾驭科技本领,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培养一支熟悉现代化企业生产技术的工人队伍。三是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要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开发产业化的科技进步。
  
  (二)从外部环境条件上,搞好五个“加强”
  1.加强改进农业领导方式和工作。建立一个相应明确的组织协调机构,统一负责规划、指挥、监督、管理和服务,一是各级领导要加快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形势,自觉地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对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和产业化工作,应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助抓,宣传新闻部门配合做好典型宣传工作,形成上下抓龙头企业的合力。二是镇党委、镇政府对龙头企业建设情况每年应定期组织专项检查总结评比,同时,根据发展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力求及时解决。三是充分尊重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途径。
  2.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抓好市场网络建设,规划发展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为龙头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加强农技部门搞好科技服务。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良产品,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稳定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保证原料来源,一是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完善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等各种设施,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提高辐射力。二是要安排农业产业化建设专用资金,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基金。
  5.加强对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为此要继续加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步伐,努力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夯实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 林善波,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 梁荣,农业产业化的顺应和推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 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