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汉城市圈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金霞

  提要旅游核心竞争力是武汉城市圈旅游竞争力的优势表现,是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梳理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分析影响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提出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旅游核心竞争力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与旅游创新研究”,鄂教思政[2008]4号2008y140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
  
  (一)内涵。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首先提出来的。笔者认为,武汉城市圈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就是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优良的和特有的、能使整个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保持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区域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是武汉城市圈旅游实力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成。
  (二)构成。本文所指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包括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管理竞争力三方面的内容。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包括资源赋存、资源优势、资源区位、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竞争力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效率、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旅游管理竞争力包括组织接待、政府调控。
  
  二、影响武汉城市圈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经过三年的发展,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51.96亿元,同比增长34.0%,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64.9%。但是,相对周边的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如何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旅游核心竞争力,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随着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开发的全面铺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逐步形成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都市旅游品牌。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圈内出现了部分低档次、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和项目同质化的现象,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包装。例如,武汉城市圈温泉旅游资源丰富,已开发的知名温泉有应城汤池温泉、咸宁温泉、随州玉龙温泉、嘉沦河湿地温泉等十几处,同质化现象严重,都打出休闲养生的旗号,导致各地温泉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例如,在湖北的报纸上往往可以在一个较短时间内看到应城和咸宁相继举办温泉旅游文化节的报道。又如,只有一江之隔的鄂州和黄冈,为了能与“三国”沾边,更是不惜大力建设相关设置,结果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资金分散,不能很好地将景点开发,最终出现不伦不类的局面。
  (二)旅游主题形象不清。旅游形象是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反映,鲜明的主体形象能够有力地提升目的地的旅游核心竞争力。目前,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主题旅游形象,但还远没有形成武汉城市圈整体旅游主题形象,影响了武汉城市圈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区域旅游合作不顺。自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以来,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了“八互模式”,即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始终遵循“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节庆互动、信息互通、交通互连、争议互商”的合作模式,使武汉城市圈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带动了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然而,与武汉城市圈各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合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汉城市圈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却进展缓慢,旅游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诚信问题,诚信的缺失导致中部一些旅游企业在区域旅游合作上疑虑重重,使得武汉城市圈旅游合作还停留在政府层面上,区域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旅游互动。
  (四)旅游产业联系不紧。旅游产业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产业内部同类企业之间的联系,表现为旅游企业规模过小,缺乏规模化、实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旅游品牌竞争优势;二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联系,表现为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多个行业合作面临着很多难题,景区与旅行社、旅行社与旅游饭店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共同的利益诉求成为化解三者之间矛盾的关键;三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表现为旅游业的发展没有得到来自金融、环保、交通等产业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如在筹融资问题上,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五)旅游市场机制不全。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上缺乏经验,导致旅游的盲目开发、无序开发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制衡机制的情况下,一些地区发展旅游心切,将一些景区的经营权仓促转让,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此外,各地在旅游市场监管中存在着严重的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地方的旅游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六)宣传促销力度不强。一是各城市对旅游宣传促销投入不足,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年均促销经费仅450万元,圈内其他城市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对外宣传促销的需要;二是各地过分强调自身优势,没有形成宣传促销合力,没有建立联动促销机制,没有形成整体推进氛围,没有塑造出武汉城市圈整体形象,反而出现圈内景点相互诋毁的情况,如汤池温泉和咸宁温泉就曾分别对游客诋毁对方,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景区的形象,最终将导致“一损俱损”的局面产生。
  (七)旅游专业人才不足。在武汉城市圈中,除武汉、黄石、咸宁外,其他城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太合理,文化层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具有商务知识、法律知识、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旅游人才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旅游人才开发培养、利用方面的投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人才开发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教育方面的投入,而不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在人才培养方面,既缺乏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又不太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
  
  要保持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可持续的旅游核心竞争能力。
  (一)培育和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是指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持企业、机构在一定旅游目的地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是提高武汉城市圈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
  武汉城市圈可依托资源、客源和设施等基础,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并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分别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大都市旅游产业集群副圈,重点发展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以孝感为中心,包括仙桃、潜江、天门的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构建楚文化故里旅游区;以鄂州为中心,包括咸宁、黄石、黄冈的西翼旅游产业集群副圈,构建生态旅游区。三个旅游产业集群副圈分别由旅游吸引物构成的核心层,由食、住、行、游、娱、购等相关旅游企业构成的紧密层,为提供支持作用的供应者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旅游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等构成的辅助层四部分构成,他们应避免各自景观与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努力形成圈内旅游产业更紧密依存互补、营销互动,从而形成圈内整体竞争优势。

  (二)塑造和弘扬区域旅游品牌。区域旅游品牌,从狭义的角度看,是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以旅游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旅游产业或旅游产品的地理标志。武汉城市旅游圈应在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前提下,加强旅游品牌的策划和运作,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等一系列品牌,通过著名旅游品牌的培育和鲜明旅游形象的来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1、树立旅游目的地品牌。武汉城市圈应建立联合对外推介机制,通过公共媒体宣传、联合举办论坛、招商、推介等活动,联手推介“武汉城市旅游圈”区域经济概念,共同把“武汉城市旅游圈”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区,力争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一个品牌。
  2、树立旅游产品品牌。一方面武汉城市圈应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各地文化内涵,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当前应重点打造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三大旅游品牌,共同策划和推广武汉与周围9城市的精品旅游线路,以组合合理、品种多样的高品质、系列化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名牌;另一方面旅行社应大力整合各城市旅游资源,推出各种适合团队的跨区域旅游线路,相关市区的旅游部门也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整合,推出适合散客的新型旅游产品。
  3、树立旅游企业品牌。武汉城市圈应发挥重要旅游企业优势,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合,把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三)推进和深化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创新。所谓区域旅游创新,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区域旅游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旅游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旅游资源配置方式,使区域内旅游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从而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旅游创新的关键在于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产业组织结构创新、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营销创新。
  1、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武汉城市圈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其区内旅游资源由不同行政区域和不同的部门管理。这种制度分割造成了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破坏和旅游决策缓慢。为了突破这一制度瓶颈,首先,各级政府要在观念上的创新,要树立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思想;其次,各级政府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从市场配置效率出发,大胆实施跨区域的联合和开发,可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出让经营开发权等方式,对外合作开发区内的旅游景区项目;可以引进外界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与当地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有效发展。
  2、旅游产业组织结构创新。目前,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大企业、大集团几乎没有,大多为“小、散、弱、差”的旅游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当前,建立有效竞争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是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3、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的创新就是不断以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甚至以新的产品刺激新的旅游需求。目前,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产品大都是建立在以资源为基础之上的观光类产品,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大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包括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养生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等,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经营、旅游服务、旅游技术、旅游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全面实施创新,创造出世界著名旅游品牌,这样才能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旅游竞争力。
  4、旅游营销创新。要引入“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概念,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各地要联合起来做整体规划和营销,使游客充分了解武汉城市圈的资源和文化特色。要加大促销力度,除了积极参加全国和全省举办的各类旅交会、旅游洽谈会,要重视境外旅游宣传,高层领导出席相关推介活动,聚焦国际目光,提升旅游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要引发理论研究的热点,聚焦学界目光,将旅游营销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创造政界、学界、业界、媒体共同参与的新型旅游产品推介方式。
  (四)构建和利用知识联盟。知识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适应外部环境竞争日益激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战略组织模式,它是以知识为纽带的互补性的知识联合体,合作主体之间(政府、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知识转移、知识分享和知识整合等多维互动的学习过程,掌握联盟伙伴的知识技能,且与联盟伙伴共同创造新知识的动态合作过程量。从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出发,要提升其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是实施官、产、学、研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借鉴,在合作的过程中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从而达到知识的顺利传递,知识的相互融合,实现知识的共享。当前主要应建立三种知识联盟:
  1、旅游企业之间的产业知识联盟。旅游企业之间结成知识联盟,使自己能够获得其他企业的技能和知识,并可合作创新知识。同时,旅游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具有职业素质的旅游人才。
  2、以旅游企业、高等旅游院校与旅游研究机构为主的产学研知识联盟。高等旅游院校、旅游研究机构是旅游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发源地。作为知识联盟的合作者,三者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内在结盟的动力,高校、科研院所能为旅游企业提供专家支持,旅游企业能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3、以政府、旅游企业与高等旅游院校为主的官产学知识联盟。当前,在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中,政府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一方面要着力创造区域旅游核心竞争能力的和谐环境,它包括整个区域的社会秩序、整个区域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开放水平、法律制度、文化和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以政府、旅游企业与高等旅游院校为主的官产学知识联盟,三者之间应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大力引进具有先进知识、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先进理念、经验的旅游管理人才,以保证圈内旅游人才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鲍永安.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江海学刊,2005.4.
  [2]湖北省统计局.武汉城市圈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中财网,2010.5.
  [3]张金霞,左浩坤.区域核心竞争力建模和评价[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