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系统研究发展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克朋

  提要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产业系统研究是从简单系统研究到复杂系统研究逐渐发展的。在简单系统研究阶段,主要从结构、环境、元素对产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复杂系统研究阶段,则更多的考察企业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使得产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产业系统研究应借鉴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分析更为复杂的产业现象。
  关键词:产业系统;简单系统;复杂系统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产业是由一些产品替代性强的企业组成的经济系统。这个经济系统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他们相互作用,共同演化,使得一个产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产业系统的研究在于考察产业系统的表现,如产业组织、产业行为、产业绩效、产业发展是如何由产业系统内部各企业的相互作用引起,即从微观层面的相互作用来考察宏观层面的现象。与此同时,系统科学经历了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的变革。简单系统研究主要考察的是系统元素、系统内部结构(即系统各元素的比例关系)、系统外部环境是如何影响系统宏观现象的;而复杂系统研究则深入到系统各元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本文将阐述产业系统研究的发展,如同系统科学,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的过程。
  
  一、早期产业系统研究
  
  对产业系统的研究是随经济学的出现而出现的。主要是考察企业之间为了利润进行竞争是如何使产业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和绩效。其研究方法多是陈述性的,没有严格的数学证明。亚当・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人们的生产自动去满足人们的需要,并指出除了极偶然并且一般来说也很短暂的例外情况外,竞争的力量将会使市场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以后的学者如杰文斯和艾奇沃思、克拉克和奈特以逻辑推理的形式考察了在什么样的竞争条件下会使市场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他们把这样的条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当福利经济学发展起来之后,福利经济学又证明了完全竞争市场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达到最大的产业绩效。但是,马歇尔指出在现实中还有缺乏竞争的情况,奈特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马歇尔讨论过的垄断市场。后来,张伯伦又分析了垄断竞争市场。至此,根据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不同划分了四种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在不同市场上产品具有不同的价格表现,产业绩效也不同。
  
  二、简单产业系统研究
  
  简单系统考察的是元素、结构、环境对系统整体表现的影响。在梅森、贝恩创立产业经济学之后到泰勒尔用博弈论改造产业经济学之前,产业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简单系统的研究思路。
  1、结构。梅森、贝恩开创了“结构-行为-绩效”的产业组织研究范式,强调了结构在产业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性。贝恩和后继的结构主义者如施瓦特茨曼、曼恩等人用市场集中度指标来度量产业结构,并用统计方法来论证结构和产业绩效的关系。他们以市场集中度来度量市场结构,以盈利率(相当于产品价格高出生产成本的比例)来代表市场绩效。他们的主要经验性研究发现,集中度高的产业其盈利率也比较高。
  2、环境。环境是产业系统外对产业起作用的因素,如潜在的进入者,他们的存在也会影响到产业系统的表现。熊彼特强调,经济发展过程是一种“毁灭性的创造”过程。新企业的进入,旧企业的灭亡是产业绩效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把产业定义为产品替代性强的企业的集合,进入壁垒实质上也是一个产业环境。贝恩、施蒂格勒等人对进入壁垒都有讨论,贝恩指出有三种主要的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和现有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而施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应该必须由一个寻求进入某产业的企业而不是由已经在产业内的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经验性研究表明,进入壁垒高的产业,盈利率也高。
  3、元素。产业的元素是企业,企业的特征会影响到产业的表现。德姆塞茨对美国的经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盈利率主要是由企业的效率所引起的,所以他们被称为效率学派。因此,他对结构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评,认为集中度和盈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代表结构对产业绩效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实,系统思想认为元素、结构和环境是影响系统功能的三个主要因素。在产业系统的研究中,应该既要考虑到企业、又要考虑到结构,还应该考虑到环境。效率学派与结构主义都是片面的。
  
  三、复杂产业系统研究
  
  复杂系统分析深入考察企业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谓非线性是指其作用是具有反馈性质的。复杂产业系统研究的具体思路有所差异,泰勒尔用博弈论改写的产业组织理论基本上都用的是均衡模型,而纳尔逊和温特发展起来的产业演化模型则是建立在非均衡的基础上。
  博弈论的出现推动了在产业系统中企业非线性作用的分析,博弈的本质就是相互作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也加深了人们对企业合作的了解。建立在交易成本概念之上的新制度经济学,在考察为什么存在交易成本的过程中,发现了经济活动的不可观察性和不可合约性。他们在分析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企业合作行为中取得重大的突破。产业系统非线性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产业系统的反馈机制。谢勒系统地阐述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中的反馈机制。
  复杂产业系统研究最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演化分析的兴起。柯兹纳强调人类行为分析的重要性,并争辩说理论的注意力应当集中在市场过程而非均衡条件上。纳尔逊和温特秉承了奥地利学派的这一思路,并用生物作类比来分析企业行为。他们把惯例作为企业的基因,惯例的修正作为适应性行为;把优胜劣汰作为竞争的机制。使用计算机模拟产业的生产率、价格、市场份额等的变化过程。
  随着系统科学中复杂性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建立人工智能系统和人工生命系统,并发展了遗传算法、分类器系统和元胞自动机等复杂适应系统的模型,并用此进行产业系统的分析。有学者就运用元胞自动机分析了寡头垄断市场的复杂性行为。
  
  四、产业系统研究展望
  
  目前,对一个产业的研究基本上把企业作为最基本的元素,直接假定企业的行为。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假设为利润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企业行为是根据利润最大化目标进行生产、定价、广告、投资、研发等决策。演化经济学则假定企业是有限理性的,企业行为具有惯性,而且在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修正自己的行为,是一个适应性主体,以满意原则进行企业决策。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演化经济学对企业的假设更符合实际,使得产业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
  复杂适应系统是系统科学近期的一个重大发展,它是美国圣菲塔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是:由大量的不同元素集聚而成,元素之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能够在环境中学习,积累经验,通过改进自身行为规则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使系统在整体上表现出运行的协调性和行为模式的持续性。在建模方面,霍兰建立了复杂适应系统的回声模型,我国学者龚晓庆、范文涛提出了复杂适应系统的演化模型,张江和李学伟开发了复杂适应系统的数字人工生命模型,以及王迪兴提出了一种准全息元模型。产业系统研究可以借鉴这些模型进行计算机建模来模拟现实中的产业运行。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1989年提出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从那时开始,钱学森、戴汝为、于景元等人着手研究开放复杂巨系统。开放复杂巨系统是系统科学的又一个重大发展。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特征是:系统庞大,与外界的交往密切,层次众多,大系统里面包含子系统,子系统里面还有更低层次的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复杂。目前,基于Agent建模的方法为这种复杂系统提供了建模思路,Swarm等软件平台可以为之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如果把产业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话,企业就是系统的一个元素。而如果把产业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的话,则企业是产业的一个子系统。这时企业的行为就不能假设,而是要通过分析企业中更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得到企业行为。产业系统研究可以借鉴这种系统层次分析的思路,以便更深的了解产业运行的规律和机理。
  
  五、结语
  
  产业系统研究的深入是伴随着系统科学发展的。系统科学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产生是指,到这时才确立系统科学的概念,明确它的体系,并出现了一批基础科学层次的系统理论。20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也基本上会有系统的思想。只不过系统科学没有产生之前,大多数分析都是进行简单系统分析,对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更深入的研究。那时,产业系统研究也基本上是简单系统的研究。如今,系统科学已经发展到复杂巨系统的研究,复杂巨系统是由各个复杂子系统组成,规模庞大,表现形式多样。对复杂性的研究被人们认为是21世纪的科学前沿。产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其研究应该结合系统科学的发展,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去分析更纷繁复杂的产业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和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4]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李士勇.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