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 蕾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规模经济效益使大型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才会拥有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效益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生产成本以及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有关。但是,规模经济效益应注意规模适当性,只有把握好生产规模、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使企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规模经济效益;汽车制造;竞争力;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规模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节约,它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而使厂商获得的更多收益,因为大型企业有能力采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实行更细致的专业化分工,进行综合管理经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规模经济规律具有三种形式:当所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导致了更大比例、更小比例或同比例的产出增加时,生产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递减或不变。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当今大多数生产活动应当能够达到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当劳动、土地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增加一倍时,产出也应该增加一倍。规模效益是经济活动规模普遍扩大的结果,近两个世纪以来,规模经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地淘汰小型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企业的集中。而且,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企业大量采购和大规模生产与销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资金信用,方便资金筹集。
  
  二、通过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1、生产规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规模经济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它表示生产批量达到合理规模时,收益同步递增的现象。大批量生产体制的建立,必定是同不断采用更先进的工艺,使用更大型、高效率的专用设备相联系,这无疑会降低平均费用。因为大批量生产体制有利于实现标准化、专业化,有利于原材料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研究表明,汽车生产至少要达到年产30万辆的经济规模才具有规模效益,生产才是有效率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想像一家生产无效率或者低效率的企业,如何能够生存下去。规模经济具有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大批量生产为特点,在日本、美国、西欧等汽车工业大国,都只有几家大型汽车集团生产集中程度高。美国汽车工业三大集团: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生产集中度达90%以上;日本汽车工业两大集团:丰田、日产生产集中度达60%。世界上十大汽车生产国的生产集中度,一般一个集团为45%~50%,两个集团为75%~80%。这些大型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名牌和销售网,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1998~2005年我国轿车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都不高,同时这些年份的轿车规模收益皆处于递减阶段,10年中没有1年处于规模递增阶段,这说明我国的平均轿车生产企业规模不是太小,而是偏大了,原因就在于我国轿车生产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太低。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是研究规模经济效益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应在明确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可用图1反映。(图1)
  
  规模经济效益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变化的。仍以汽车工业为例,目前国际竞争中最佳规模效益,中型汽车为年产10万辆左右,小轿车为年产15~30万辆。西方汽车大国虽只有少数几家主体厂,但各有几十家乃至数百家汽车零部件厂与之配套,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共收规模经济效益之利。而我国汽车主体厂就有110多家,汽车零配件厂则有24,000多家,且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因而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
  2、规模生产成本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生产成本与企业经济产量的关系由图2表示,从图中长期成本函数可以看出,从0~Q3,随经济规模扩大,长期平均成本明显下降,反映规模收益递增;从Q3~Q4,随着经济规模扩大,长期平均成本变动不明显,反映规模收益不变;从Q4~Q6,随着经济规模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上升,规模收益递减。经济规模优化,就是要在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变情况下尽量加大经济规模;在规模收益递减时,尽量缩减经济规模;最终达到经济效益最优的经济规模;Q4对应的经济规模,其长期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是最佳经济规模。(图2)
  1956年英国两位经济学家以汽车工业为例,计算并绘制了“汽车工厂生产线长期平均费用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就生产同一种车型的生产批量同成本的关系而言,当年产量由1,000辆增加到5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40%;增加到10万辆时,成本下降15%;增加到20万辆时,成本下降10%之多;增加到40万辆时,成本下降5%;超过40万辆,成本下降幅度急剧减少。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批量达到适度的经济规模,对于提高企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我国如果每年能出口小轿车20万辆,每辆换汇5,000美元,一年可创汇10亿美元,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得到很大提高。
  3、企业所有制结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现在,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都十分重视规模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是在自由竞争中,通过兼并和集中逐步形成规模经济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是在政府的重点投资和政策扶植下形成的,德国政府曾集中投资兴建了“大众”汽车厂,成为第一家汽车生产集团,后来逐步发展为跨国公司,其产量超过“通用”和“福特”在西欧子公司的总产量。法国政府对国有化的“雷诺”公司以巨额投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鼓励“雪铁龙”与其他公司联合,以形成规模经济。
  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有部分制造业生产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从全国来说,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工业企业仍存在计划等级制度,并且与各级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层级控制变量与规模控制变量的关系,使得一些不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却有更高的效率。这实质上使一大批效率低下的汽车企业得到了保护,因而资源不能够最优配置,阻碍着规模经济的形成。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工业化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约为5%~10%,发展中国家大约在10%~15%之间,而据有关统计,截至2002年,我国国有经济的比重,约占我国工业生产总值的30%,占我国GDP的40%。国有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大,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想使企业所有制结构符合规模经济效益的要求,首先要使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即工业企业可以实行国有、集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并且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其次,要使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优质化,规模经济的前提是市场能够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只有所有制结构优质化才能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
  
  三、关于汽车生产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建议
  
  规模经济是一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的规模经济,在这个条件下,扩大规模,效益将随之提高。但是,规模并不是能无限提高的,因为规模经济效益在这个条件下是个区间,超过了这个区间,规模经济就变成了规模不经济。要想继续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改变其前提条件,即制度和技术条件,这就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要注意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成本优势对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注意“规模”和“效益”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说,要在实践和改革中逐步探索出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乃至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合理规模,求得一个科学的度――适度规模。实际上,就企业规模来说,必然是大中小结合,大的是少数,小的是多数。我国应是由几百个大的规模效益最佳的企业和几百万个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形成一个主次协调的宏观经济“大合唱”。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仁琪,高汉初.世界汽车工业――道路、趋势、矛盾、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7-113.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0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