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升值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林

  2005年7月21日,我国放弃了盯住单一美元的做法,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之后,人民币开始了升值之路。截止2006年9月,人民币汇率总计升值了4.7%左右。而人们普遍担心的人民币升值会影响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情况并没有发生。2006年前9个月贸易顺差已经超过了2005年1020亿美元的全年贸易顺差总额,我国出口竞争力仍然很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认为,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一个合理、均衡的水平,并在可控范围内逐步上涨所致。
  
  一、人民币升值趋势分析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国际收支顺差越来越大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形势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人民币长期盯住美元导致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恶化、资源配置失当、贸易摩擦加剧,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提高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外汇储备和因结汇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的不断增加,严重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最终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均衡和稳定。因此,人民币在适当范围内的小幅度、缓慢升值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全球经济的失衡。目前,全球的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全球流动性大大增强,致使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加大背离;二是美国持续的高消费与低储蓄率,造成其财政和国际收支账户双巨额赤字;三是我国高储蓄、高投资、出口导向和消费不足等导致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和国际收支巨额盈余;四是全球贸易形成了美欧地区以美国为主的净进口和亚洲地区以我国为主的净出口持续扩大的格局。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第一,缓解贸易平衡压力,减轻宏观经济可能的风险。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压低国内低效益产品的过量出口,减轻宏观经济潜在的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和因外部动荡而引起的美元资产缩水风险。第二,促进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三,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外汇市场的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就业。据预测,人民币升值5%,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影响GDP增量345亿元人民币。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有利影响。第一,有利于推动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从长远看,这会促进出口结构的改善。第二,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进口成本。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稀缺的进口技术、设备、资本品及中间产品价格下降。第三,有利于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第四,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压力。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摩擦压力,创造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不利影响。第一,人民币升值将会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人民币升值将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我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这很可能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第四,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我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第五,影响货币政策的可操作性及使用效率。由于人民币升值,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因而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使用效率。
  
  五、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政策措施
  
  总体上,应该审慎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防止其过快升值。目前,汇率调整对宏观经济影响甚微,因此,今后汇率波动幅度可以更大一些。但是,在调整过程中应当坚持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当前的最优汇率政策选择。
  首先,重视并循序渐进地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第一,通过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来缓解低效益出口过快增长的矛盾。(1)提高劳动力成本,强制企业为工人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2)提高国内资源成本,现在资源税太低,应当提高资源税。(3)提高环保成本,让制造污染的企业无利可图,失去出口竞争力。第二,转变长期实行的“奖出限入”政策,配合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措施,增加我国稀缺的技术、设备和资源、能源产品等进口。第三,放松甚至取消现行强制结售汇制度。由于企业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并无条件地卖给外汇指定的银行,而外支出则需持有效的商业单据到银行购汇。结汇无条件与售汇有条件相结合,导致外汇供给远远大于外汇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被动地购入上市的全部外汇,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调控货币供给的主动权。第四,放松进口管制,扩大进口,以便削减贸易顺差。第五,更加积极有秩序地推进海外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即证券投资)。第六,拓宽境内外汇投资渠道,准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用购汇、发行境内外币债券等方式筹资提前偿还国内外汇货款、外债转货款及偿还外债,重组外债结构;并面向居民开发新的外汇投资工具。
  其次,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必须有效地扩大内需。近年来,虽然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但是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显著恶化。这说明我国的内需严重不足。所以,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要大力扩大内需。为了扩大内需,一是在政策导向上应进一步向消费,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消费倾斜;二是政府应当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保障和向低收入地区转移支付的支出;三是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流通环境,积极发展服务产业,提高服务业在GDP和吸收就业方面的比重。
  最后,鼓励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努力化解汇率调整的负面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