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岩溶漏斗区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平周 黄万里

  于岩溶漏斗区的变电站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经对不同方案分析比较,提出了CFG桩处理方案,作为广西第一个采用CFG桩的变电站,对解决同类型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地基处理;CFG桩
  1 工程概况
  220kV骆驼变电站位于桂林市桃花江东岸鸡公山北面山脚下,东距冶金机械修理厂围墙约2m,西北距肖家村约140m,西距桃花江约220m,南距鸡公山约15m。站区属岩溶谷地地貌,场地西北侧及东北侧为旱地,南部大部分为旱塘,旱塘夏季蓄水,冬季干涸,局部基岩出露。场地地面高程147.40m~150.23m,西北侧与东北侧高,南部水塘低,高差小于5.0m。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白云质灰岩,岩溶强烈发育。主要岩溶形态有石芽、溶沟、溶槽、溶洞型式,基岩面起伏较大。场地为内涝区,夏季桃花江时常倒灌,淹没场地。西南侧有一岩溶漏斗,呈近椭圆形,南北轴近21m,东西轴近18m,漏斗内被淤泥质粘土充填,覆盖层厚度超过21m。该漏斗为水塘冬季漏水主要通道,有贯通的岩溶管道和岩溶裂隙与桃花江相连。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位高程为143.01~144.86m,地下水位高程不统一、不连续。
  根据钻孔揭露,站区场地内岩土层为耕植土①、淤泥②、淤泥质粘土③层、粘土④层和粘土⑤层、白云质灰岩⑥组成。耕植土①、淤泥②、淤泥质粘土③、粘土⑤层为软弱土,力学性质差。淤泥②主要分布于进站道路的水塘中,土层厚度2.1m~2.5m;淤泥质粘土③主要分布于干涸的水塘中,土层厚度约2m~7.0m;粘土⑤层呈软塑状,层厚0.4 m~ 7.7m,附着于下伏基岩白云质灰岩之上;粘土④层为硬可塑状态,层厚 0.6m~ 6.0m,主要分布于场地东北侧与西北侧及塘岸附近;白云质灰岩⑥为较硬岩,力学强度高,最大揭露厚度为7.2m,场地内均有分布。
  此站为桂林地区重要的枢纽变电站,场地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54.56m,为满足变电站防洪标准,场地设计标高定为154.56m~155.01m,因此,场地需整体填土4.5m~7.6m,根据当地取土点的实际情况,拟定采用碎石土(碎石含量小于40%)作为堆填材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