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近现代在华外资企业中女性员工职业地位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秀娟

  摘要:近现代女性员工在外资企业中一直充当重要的人力资源,文章以在华外资企业中的女性员工为研究对象,以史料追溯为角度,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后,外资在华企业中的女性员工日常工作状况,描述近现代外资在华企业中女性员工的职业地位。
  关键词:外资企业;女性员工;职业状况
  
  自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华最早设立企业,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迅速扩张,将大量中国劳动力纳入就业。外资企业通过开设洋行来生产更为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吸收当地女性参与其中并形成最早的职业女性阶层――女工阶层。之后外商对华投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除去新中国成立后外资在华投资的中断期,女性员工在外资企业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女性员工职业地位做史料追溯性研究。
  
  一、近代在华外资企业中女性员工职业地位的描述
  
  近代外商在华投资的机器缫丝业和棉纺织业,客观上以女性作为主要的劳动力,并催生了女工阶层。女工阶层的出现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首先是传统的性别观念开始松动并瓦解,社会文化观念由起初的“移货于厂,以其男女混杂,乱俗败常……做工之妇人女子……丧名坏节”,转变为“妇女做工,得钱谋食”。有些人甚至还认为“女子较男子好些”、“男女是同样的”、“女儿纵然不比男儿有用,也和男儿一样有用”。更重要的是,虽然女工的工资与当时其他国家横向相比是非常低的,然而就她们所处的经济生活环境而言,可以供她们过上较以往更好的生活。缫丝工的收入相对比起来是相当可观的,“一个工人每年工作250天左右,就可以挣到200元,而当时平均5口的农家,维持生计每年约需195.8元”,因此当地人都很自然地认为缫丝女工是富有的和值得尊敬的,据说这些女工总是衣着漂亮、外貌娇美、经常光顾戏场。然而相比于男性,女工的职业收入和地位仍然是低下的。甲午战争以前,一般男工和熟练男工的日工资是0.15元-0.2元,而普通女工的日工资仅0.1元-0.16元,纱厂和火柴厂的女工甚至低到0.05元以下。上海近代缫丝工业以熟练操作工为主体,大量廉价使用中国女工,她们主要来自工厂附近的乡村,而且非常易于召集。丝厂女工的收入显著低于男工(女工的工资仅为男工的1/3),如英国怡和缫丝厂最初曾就地招募有经验的男工试工,日薪300铜板,后发现女工既经济、适应力也强,就改雇女工,日薪100铜板(合0.09美元)。丝厂女工多为临时工,工资随生丝市场的变化而起落,而丝厂男工工资一般为月薪,并由工厂提供膳宿。女工工作时间往往达到每日12-14小时,在“厂房昏暗,空气停滞……使人作呕”的工作场所,进行着高强度的劳作,女工患各种结核、呼吸病等职业病者很多,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女性“在工厂里工作,虽可取得低微的报酬,藉以糊口,但终日匍匐于资本家脚下,仍然脱不了努力生活……”,“女工的工钱比男工的工钱当然更低廉,而女工使用机械的效力却与男工一样。所以资本家喜欢雇佣低廉的女工……劳动者的地位降到不堪的程度……女子不惜牺牲青春、健康和自由,获得一个工钱的铁锁……”。
  
  二、改革开放后在华外资企业中女性员工的职业地位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改革基调,随着国内经济开始转向实质性开放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过程,很多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将中国变成全世界的零部件供应中心。女性劳动者从业比重一直较高,1989年外资经营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比例占77.5%,华侨或港澳工商业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比例占69.7%(同期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女性员工的比例占49.9%);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比例占52.8%,华侨或港澳工商业企业女性员工的比例占53.4%(同期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比例占31.4%);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比例占51.1%,华侨或港澳工商业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比例占52.5%(同期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女性员工的比例占31.4%)。很多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专门规定性别比,且能否得到晋升,完全取决于岗位要求和自身素质,并参照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进行评估,女性员工能获得均等的晋升机会。女性员工在外资企业中也获得较为全面的保障,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在执行女职工劳动强度有关规定、女职工经期不得安排高处作业规定、女职工怀孕哺乳期劳动强度规定、女职工生育90天产假规定等方面比例均高于国有、集体、私营等企业类型。然而外资企业中的女性也面临着各种压力,近30来,雇佣妇女的跨国企业大多集中在低成本出口生产领域,就业状况不稳定。在出口部门工作的女性基本上不具备通过谈判改善工作条件的能力,因为如果她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时或提高就业保障,可能导致公司异地生产,或将生产业务外包给比较廉价的生产地区,从而造成工人失业。而且对于白领群体而言,很多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淡化性别意识的特征,正如一位外企白领所说,“在工作中我就没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
  
  参考文献:
  1、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乡村社会卷/工业化对于农村生活之影响――上海杨树浦附近四村五十农家之调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张茂元.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7(5).
  3、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4、罗苏文.沪东:近代棉纺织厂区的兴起(1878-1928年)[J].上海经济研究,2004(4).
  5、柳玉臻.中国信息产业女性的职业经历研究[J].视角,2004(4).
  6、纪海珠.性别歧视存在吗?中层女性为何难步入高层?[N].信息时报,2006-02-17.
  7、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两性平等:在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争取公平[R].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2005.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