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领军人才团队工作艺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学军

  摘要:领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带头作用的人才,文章在分析领军人才意义和领军人才应具备的五种素质基础上,提出领军人才的团队工作艺术――应用识人辩才和有效激励艺术和掌握有效的团队工作推进艺术。
  关键词:领军人才;团队;工作艺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势头,使得科学家队伍的组织、科研管理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格局。这种大科学时代需要科技领军人才,即科学帅才。科技领军人才主要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广阔领域,包括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前沿地带,发挥学术技术领导和团队核心作用,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发掘、创造价值源泉,通过持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
  
  一、研究领军人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领军人物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强大生力军、动力源和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中坚与领导力量。虽然我国目前人才总体规模已达6000多万,但是这个庞大的数字并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的需求。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各个科技创新团队普遍存在“方向负责人”多,“战略带头人”少的人力资源营养失调现象。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国以往对领军人才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长期以来领军人才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和完善的领军人才培养方案、引进计划、衡量体系与激励制度。本文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研究提炼科技创新团队的领军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可以为建立领军人才培养方案和衡量体系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为我国目前科技创新团队特性的领军人才评价指标和相应的激励制度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二、领军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在领军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的问题上,有研究认为领军人才“通常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优良素质。”因此,领军人才不一定在某一个科学领域里最有成就,重要的是要具有杰出的组织协调能力。他要具备比一般的科技人员更高的精神境界,因为他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要克服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弱点。对不同层次的领军人才而言,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扎根中华大地是领军人才的最基本素质
  对国家、对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是领军人才的最基本素质。领军人才需要具备很多的素质,但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这份“情”是最基本的,这份情实质上就是要求领军人才对国家、为民族要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领军人才群体都有着一颗可贵的爱国敬业之心,他们渴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往往以此作为自己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发的极大动力。领军人才要领导一批人,面对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到集体和国家的命运里面,这样,其才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二)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事业心是领军人才的基础
  领军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在面临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处理,在大方向上不会发生错误。领军人才只有自身拥有一身正气,作风正派,遇事大公无私,科研人员才会真心拥戴,才能保证团队的稳定。任何一个团队都希望能够在一个公平对等的环境中工作,领军人才在处理各种关系、矛盾中能够平等待人,衡量工作成绩能做到客观真实,赏罚分明,公正待人。事业心是工作的动力之源,一个领导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才会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尽心尽职地搞好本职工作,这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这要求领军人才对业务知识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在各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工作中能够大公无私,有所作为。
  (三)深厚的专业造诣是领军人才内在的根本条件
  是否具备深厚的专业造诣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领军人才的关键指标。领军人才深厚的专业造诣,体现在领军人才具备宽阔的视野和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洞察他所在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的领军人才自身都具备某一领域系统的、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他们都是所在领域的顶尖人才,对其领域的未来发展有着超常的预知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团队意识是领军人才区别于技术“尖兵”的核心要素
  领军人才的内涵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领军人才必须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必须出类拔萃,学有专才,术有专攻;二是必须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能带出一支队伍。由此可见,团队意识对领军人才的重要意义。很多领军人才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强调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团队意识是区分领军人才和技术“尖兵”的关键。领军人才不仅在专业上走在前沿,而且能够以自身的榜样带动一大批人,带动团队,培养后继者。只有第一点而做不到第二点,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尖兵”。我国在评选院士的时候除了看候选人的专业素质,团队意识以及人才队伍的培养状况也是很重要的评选标准。领军人才只是一个叫法,其价值在于社会公认,在于公信力,而这种公信力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专业素质和团队意识。
  (五)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科学道德是领军人才的鲜明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军人才不是靠遴选出来的,而更多地需要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并经过长期的科研、生产等社会实践才能培养出来。而在长期的、艰苦的社会实践中,坚忍不拔、严谨务实等精神品质显得十分必要。
  在与领军人才的访谈中,“严谨、实干、负责、果断、自信、随和、信赖”等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领军人才在专业上要精益求精,在团队中要以身作则,在困难面前敢于攻坚,要具备把握机遇和判断风险的高超能力,具备严谨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科学心态也是领军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韩国的黄禹锡在造假事件披露之前,他被认为是韩国的明星科学家和民族英雄,但造假事件败露后,他在科研实践中违背了科学道德和科学伦理,引起了很多人的指责,一夜之间,他从“民族英雄”沦为“科学骗子”。
  
  三、领军人才的团队工作艺术要求
  
  领军人才不仅能带动一个团队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企业科研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在领军人才的任用、识人和团队工作推进等方面强化培养,使其肩负起带动整个团队科研能力的提高的重任。
  (一)应用识人辩才和有效激励艺术
  选拔人才需要领军人才具有“慧眼识英才”的本领,不能仅凭工作简历、他人评价等材料草率行事,而要与研究者多多接触,深入了解,发现每个科研人员身上的长处,切实找到闪光点,并量才使用。同时,领军人才还要有勇气将那些经验、才学、知识超过自己的人用在重要的岗位。有效激励团队人员,它对于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合适的目标。为科研人员设定目标,会使他们得到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但制定目标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切合实际,目标定得太高会给团队成员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会产生“反正也完不成了,干脆不干了”的抵触心理,而目标太低又会造成人力浪费,给团队带来损失。其次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的经济价值可以使许多科研人员得到生活上的一种满足,而精神奖励的“明星效应”可以使科研人员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两种奖励都能起到激励团队成员的作用,但不同的奖励对于不同成员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领军人才在奖励团队成员时应根据不同人员的心理状态、工作内容、工作业绩等情况灵活运用,使人员得到最佳的激励,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掌握有效的团队工作推进艺术
  1、拉进与团队成员之间的距离――领军人才要经常与成员一起参加劳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要尽可能多地亲自为团队成员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等等,与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的默契,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自觉投入。
  2、营造适宜的科研环境――环境因素主要有工作压力、工作条件、人文环境、目标要求等等,要求领军人才在成员搭配、任务安排、计划分配等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掌握,因材施策,切实营造出最佳的工作环境,使每位科研人员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掌握赞美与批评的技巧――经常赞美科研人员的成绩,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使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对工作的促进具有神奇的效果。另一方面,领军人才也不能忽略批评的作用,它是对团队成员某种不良行为的否定,以便成员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克服不良行为,这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
  随着现代科技的纵深发展,科研已是一个群体活动,一个个体不可能占有全部的知识。领军人才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能够海纳百川,能够团结和带动一个优秀的团队,攻克科技难关打硬仗。领军人才在带领团队工作时可以借鉴: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放水养鱼”,指导新进的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让年轻员工健康成长。IBM公司的“野鸭精神”,采取种种措施激励员工创造发明,不断地发展高技术产品,取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制胜权,“野鸭精神”成了IBM公司迅速发展的基石和动力,这和高校不太宽松的科研环境,急功近利,缺乏恰当的激励机制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榜样精神”告诉我们,一个组织有无真正的帅才,他的号召力如何,直接影响这个组织的命运。而日本的“金鱼缸”的透明民主管理模式,对有效地增强员工对经营管理者的信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制度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上述公司的精神来激励科研创新团队,以保证团队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才无愧于领军人才的称号。
  
  参考文献:
  1、蔡秀萍.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
  2、杨壮.领导者的可信度[J].商务周刊,2007(5).
  3、谢德林.企业领导者素质浅论[J].集团经济研究,2006(9).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