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鹏

  【摘要】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逐步趋向缓和。然而欧债危机涵盖了流动性危机、偿付性危机、银行业危机甚至政治性危机,其复合型本质决定了危机的解决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欧债危机仍是欧盟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据统计,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冬季漫长影响,德国2013年5月失业人数增幅达到经济学家预计的四倍以上。欧盟的各项应对措施在防止流动性危机方面虽见成效,但塞浦路斯危机仍然暴露出欧债危机鲜明的银行业危机特性,这是当前欧债危机带来的主要风险。在目前的形势下,预测欧洲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债务危机没有多大意义,探讨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才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1991年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同时启动欧元,2002年欧元纸币和货币正式进入市面成为流通货币,成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欧元区经济的到了稳定的发展,但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欧元区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欧盟和欧元区经济2013年仍将在衰退边缘徘徊。在目前的形势下,通过分析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各种成因,以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成危机的外部因素分析
  2006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危机迅速扩散,传导至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并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使经济能尽快摆脱危机的困扰。在扩展性财政政策的背后,政府支出增加,赤字扩大,并逐步发展为主权债务危机。而债务危机出现和处理时,国际评级机构与对冲基金对危机的发展起了助推和扩大的作用。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影响
  2006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2009年欧洲出现债务危机,从事件的关联和传导上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从2007 年的2.8%下降至2009 年的-4.1%,失业率则上升至9.4%。为避免经济的深度下滑、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欧洲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和银行债务担保。这一做法在刺激经济、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欧洲各国债务率的迅速攀升,而欧洲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提供的充足流动性与低利率环境为各成员国的债务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各国政府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急剧增加。2008—2010 年间,欧洲总体债务水平从69.4%攀升至84.7%,其中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债务水平提高了约1/4—1/3。自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欧盟各成员国累计共向金融系统注资3.3万亿欧元。仅2008年,希腊政府承诺为救助希腊银行提供280亿欧元,西班牙提供1000亿欧元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并批准政府收购需要资金的银行的股份;德国政府推出5000 亿欧元银行业拯救计划;法国拿出3600亿欧元帮助银行渡过金融危机;英国向3家银行共注资370亿英镑。政府赤字对于短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巨额赤字和沉重的负债对经济的危害也在危机中暴露无遗。
  (二)国际评级机构的和对冲基金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2009年12月,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引发了希腊股市的大跌,希腊政府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迅速攀升。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又以希腊政府融资困难为由再次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立即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剧烈振荡,希腊政府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2010年4月,希腊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攀升至 15%,过高的融资成本意味着希腊已经无法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随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又对爱尔兰、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实施了降级警告和调低信用评级的行动,造成市场对欧元区的更加恐慌,导致希腊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并加速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这种恶性循环同时也给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增大了难度。
  评级机构对欧元区国家的频繁降级举动使市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情绪长期难以消散,欧元区债台高筑,外国成员国的融资成本也一路攀升,欧元、欧股连遭重创,欧盟的救援行动也时常因市场的恐慌情绪而备受干扰。应该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这次危机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助推了危机的扩大和升级。
  二、造成危机的内部因素分析
  自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随着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这几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一场波及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发酵和蔓延。在本质上,主权债务危机是欧元这一货币体系的危机,是欧元区存在的体制性缺陷和欧盟内部社会经济的结构性缺陷等深层次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统一货币管理与财政自主间的制度性缺陷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重要手段,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出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性缺陷,即统一货币与分散财政的矛盾冲突。欧元区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没有建立欧洲统一的财政机构,各成员国仍然实行各自的财政政策。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必须将制定货币政策和货币法律的权利上交给欧洲中央银行,而财政政策方面需要符合4项趋同标准。欧元区国家拥有统一的货币、中央银行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却由各成员国分而治之。在经济遭遇不利冲击的情况下,成员国因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而无法通过货币贬值、降息等手段刺激经济,唯一的政策空间就是扩大财政支出、增加预算赤字。财政自律的缺乏和放松,将给欧元区和欧元的稳定留下隐患。为此,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对成员国的财政进行了严格的约束,但因缺乏执行力而形同虚设。2001年,葡萄牙赤字率为4.1%,成为违反《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第一个国家;随后的2002—2005 年欧元区核心国家德、法两国出现了连续3 年赤字率超出警戒线;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0个国家的赤字和债务超标,欧元区16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普遍严重超标。在欧元启动后的十余年间,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违规而支付过罚款。
  (二)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失衡
  欧元启动10年以来,欧元区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并没有走向一致,欧元区各国竞争力差距不断增大。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报告,德国是欧元区几个大国中唯一竞争力出现上升的国家,与之相比,包括欧元区三个大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希腊和葡萄牙却出现了竞争力大幅下降和贸易赤字严重恶化。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希腊经常帐赤字去年要占到GDP总额的8.8%,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这项比率分别为5.4%和10.2%;但德国有着相当于GDP总额4%的经常帐盈余,卢森堡盈余比率则高达11.6%。特别是自欧元区成立伊始便开始实行较低利率政策,这使希腊等国能够享受低廉借贷成本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掩盖了其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实际有效汇率被高估超过10%。欧元区内部各国竞争力的差异和和宏观失衡对欧元区的长期稳定提出极其严峻的挑战。
  (三)高福利对财政的巨大压力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相继建立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高昂的社会福利支出不仅扩大了财政支出,也推高了政府的债务水平,形成了高税收和高成本的恶性循环,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使成员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区位优势。欧盟目前的平均社会福利支出已占到GDP的30%左右,过高的福利待遇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降低了国民的工作意愿,实体经济停滞不前,而且还挤占了科研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最终导致科技创新乏力、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
  参考文献:
  [1]罗奕.欧债危机的演进、成因及应对措施[J].改革与战略,2013,(1).
  [2]杨娜.欧债危机对金砖国家的影响及其应对[J].南京大学学报,2013,(2).
  [3]李秀萍,徐立京.欧债危机根源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3,(3).
  [4]李晓钰.浅析欧债危机的成因[J].中国商贸,2013,(10).
  [5]陈琳.浅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影响因素[J].时代金融,20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2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