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集群研究综述及发展框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嵩 冯 婷

  摘要:文章对现有国内外中小企业集群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现有研究的归纳,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集群研究框架,指出未来的中小企业集群研究可以在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概念内涵、运行模式、成长机制和管理方案4个方面深入探讨,从理论上拓展中小企业集群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网络
  
  作为日益活跃的经济要素,中小企业集群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新兴高科技和服务产业的主力军,同时,中小企业还具有吸收国有企业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能力。尽管如此,从现有的中小企业集群研究来看,尚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企业的战略行动、集群化的经营模式,以及相应的集群管理模式等问题尚有待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因此,本文试图借助网络的视角构建和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研究的整体构架。这对现有的理论研究以及企业实践发展都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现有研究综述
  
  (一)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传统
  从集群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一领域的开拓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讨论之中。一般认为,马歇尔是关于产业集聚现象的最先研究者。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将相近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区域内部所形成的集聚称之为产业区,在产业区内部的企业通过相互协作、相互竞争,提升经营效率。在马歇尔之后,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也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工业区位内部企业之间是通过不断相互联系而实现区域的工业化的。关于产业区的讨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意大利的社会学家Becattini在系统考察了意大利中部地区后,探索了得益于本地劳动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之后美国学者Piore、Sabel、Sforzi、Audretsch、Park和Markusen等人都进一步对新产业区理论进行了探讨,并且推动了这一理论向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随着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很多学者用这一视角来分析产业集聚问题。Scott认为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增长是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成本之间进行抉择的结果:产业集群主要源于生产中的分工、公司间交易活动的结构以及区域发展中的集聚经济。杨小凯在继承劳动分工和交易费用的概念的基础上,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分析了劳动分工与交易效率问题,认为企业、市场、契约都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制度安排,企业内分工深化容易形成大企业,企业外分工深化容易形成产业集群。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集群出现了很多全新的研究视角: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从产业空间分布的视角考察产业集聚现象,将地理区位作为分析市场和竞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主要是从竞争优势的角度考察产业集群,波特对产业集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产业集群的钻石体系,以分析推动产业竞争优势发展的各类竞争要素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学派则是从区域发展的整体角度考察产业集群现象。根据区域创新学派的观点,少数创新企业的存在通常是不够的,只有当创新在区域里变成系统的,也就是说区域创新系统出现之后,广泛和持久的创新效应才能被获得。
  (二)国内中小企业集群研究
  国内的集群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发展非常迅速。王缉慈(2001)认为: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因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并且对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战略。李新春(2001)根据对广东企业集群的不同发展形态的观察,将企业集群划分为历史形成的企业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企业集群以及创新网络企业集群。同时,针对国内企业实践特征,国内的学者对于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仇保兴(1999)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在这一特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李永刚、祝青(2000)认为浙江的众多小企业集群是由生产性小企业群落和商贸性小企业群落混合构成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储小平(2002)认为对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江浙与广东一带。其中,江浙的学者们注重从区域经济、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分析,广东学者则更着重于从企业网络或者企业家网络的角度来研究企业集群,同时也强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现有研究评述
  从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来看,尽管这一领域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集群内部企业的战略方案和行动特征研究尚不够深入,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构成主体的企业集群。现有的研究,总体上都肯定了集群内的企业能够通过相互协作获取更多资源。事实上,除了协作以外,集群内的企业还应当拥有自己的独特战略模式。这一战略受到了竞争环境、产业特征、个体特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这一点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其次,对于集群本身的运作规律的讨论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集群的运作规律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群内部微观企业的行动特征所累加而成的整体运作特征,由于微观企业层面的战略特征尚不够明确,使得这一方面的内容也不够清晰;另一个方面则是集群内部企业与集群外部机构之间的关系,虽然现有的很多研究强调了集群外部机构对于集群内部企业的支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还是一种单向的联系,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逆向作用机制。因此,考虑到这种双向的作用机制,需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发展进一步的理论模型。
  再次,中小企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需要重新认识。中小企业本身具备较强独特性,其资源禀赋和战略方案与一般的企业存在不同,这就必然导致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与一般企业集群存在不同。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更为规范的基础性研究,另一方面则应当尝试纳入实际数据并且采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来验证理论命题,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总而言之,现有的企业集群研究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然而,几点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因此,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系统性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二、中小企业集群研究框架:基于网络的视角
  
  本研究是对传统集群概念的扩展。和传统的研究视角不同,本研究是基于网络的认知视角来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基于网络视角的集群研究,一方面需要对集群内部的企业构成加以分析和整合,另一方面则是要将集群的概念拓展到集群以外的经济实体,例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将这些实体单位纳入集群网络之中,形成超越集群关系之上的网络关系。总体说来,未来的中小企业集群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概念的拓展和内涵分析
  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中小企业的集群也不同于一般的产业集群,有其自身的独特属性以及演化模式。基于网络化的研究视角探讨中小企业集群,就是要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范畴的集群网络这一概念。研究人员需要经由系统规范的概念建构过程发展这一创新概念。通过理论上的梳理和整合,结合一定规模的实际中小企业资料来印证这一概念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运行模式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概念建构,未来的研究需要探讨这一网络的运行模式。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群内部企业的战略行动模式。虽然从微观企业层次来看,这一战略行动并不与集群的形成乃至发展有直接关系,但是,在企业制定并且执行战略方案的过程中,企业之间形成了较强的互动联系,客观上增强了集群的内部稳定性和积极效应。另一方面则是集群内部企业与集群外部实体机构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到集群内部,根据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不同构成成分的识别,讨论它们之间的双向关系以及表现模式。
  (三)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成长机制
  对于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整体而言,需要探讨其发展特征,以及影响这些特征的内外部因素。例如集群网络的稳定性和拓展性,前者指的是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以及外部机构所形成的网络关系是否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后者则是指集群网络是否具备较强的外部拓展可能,伴随着集群的发展,如果有更多经济实体愿意加入这一网络关系之中,说明这一集群网络具备较强的成长性。这些属性特征的发展变化模式构成了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成长机制。
  (四)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管理方案和政策建议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从立足产业战略规划的层面,回答如何推动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构建和发展,并且进一步借助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发展整体上形成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这也是未来的研究
  重点之一。
  
  三、结论
  
  本文对中小企业集群研究进行了拓展,并且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视角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首先回答了中小企业集群网络这一概念是什么,进而探讨这一网络化的集群概念的运行模式和成长机制,最后针对相关决策部门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管理方案。这一研究是现有中小企业研究的有益丰富和补充,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之上,继续探讨中小企业集群的构成及运作规律,应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归纳和总结中小企业的成长模式,进而结合实际企业数据和区域发展背景来探讨本研究中的相关理论观点和研究线索。
  
  参考文献:
  1、李永刚,祝青.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财经论丛,2000(9).
  2、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C].企业家理论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
  3、李小建.经济地理学中的企业网络研究[J].经济地理,2002(5).
  4、马歇尔著;陈良璧译.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2005.
  5、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07.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科学出版社,2003.
  8、杨小凯著;张定胜,张永生译.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中国实践的创业网络理论研究与管理模式构建。批准号:7070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