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题组

  [摘 要] 近年来,石家庄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有了较快发展,集群经济已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3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建设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力军。然而,石家庄市的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集而不群、群而无力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家的知识水平和员工素质相对较低等困难和问题,严重束缚着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扩张。应以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育骨干龙头企业。
  [关键词]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0-0090-0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我国,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龙型产业集群隆起带,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先进产业制造基地,支撑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式。
  近年来,石家庄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有了较快发展,集群经济已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30%以上,成为石家庄市经济建设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力军。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现有中小企业3.34万个,而产业集群已带动了10 000多家企业的发展,其中生产企业9 417家,配套企业2 949家,从业人员53万人。在这些产业集群中,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集群达到38个,10亿元以上的18个,50亿元以上的8个,7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均突破了20亿元。辛集市皮革产业集群和平山冶金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则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0亿元和138亿元。然而,石家庄市的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集而不群、群而无力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家的知识水平和员工素质相对较低等困难和问题,严重束缚着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扩张和提升。而产业集群建设,正是一种按市场化方式重建产业联系,迅速提升中小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果能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不断升级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兴起。
  
  一、石家庄市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石家庄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有了长足发展,覆盖了绝大部分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形成了较大的经济规模,涌现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组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建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较大、对同行业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基地,有些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以京广铁路为线,铁路以西的山区、丘陵县(市)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生产钢铁、水泥、石材、建陶、化工等产品;铁路以东的平原县、市,主要生产皮革、淀粉、纺织、板材、医药等产品。石家庄市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化了区域经济布局,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产业集群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城市交通、商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水平低下,使得产业集群的经济功效发挥不足,进而无法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主要问题有:
  (一)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小
  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需要培育一大批有规模、有实力、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有知名度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目前,石家庄市除少数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外,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还有待进行产业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及现代物流服务业比重低。产品方面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资源型企业多,高科技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口创汇产品少;雷同产品多,自主品牌少。产业集群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少,造成对内龙头带动作用太小、对外竞争力太弱,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
  (二)经营者素质较低,真正的企业家少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的管理能力、领导魅力对于吸引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涌现了很多的创业者,他们中也不乏优秀的企业家,但真正管理型的企业家还较少,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企业员工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部分民营小企业缺乏敢闯敢干的胆识和拼搏精神。一部分企业经营者还存在着“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保守思想,不敢扩大经营,怕背包袱。
  (三)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石家庄市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的,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频繁、金额小、不确定性高,金融机构又出于规避金融风险的考虑,普遍存在慎贷、惜贷心理,贷款条件非常苛刻,贷款额度控制很严,审批程序繁琐,因此在国营大型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很低。而民营中小银行成长缓慢、民营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受到严重制约,更使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无门。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采取不规范、高风险的民间高利贷拆借方式获得发展资金。
  (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受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由于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差,导致集群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更新换代差。集群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消亡。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另外,在信息高度发达,而知识产权又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的社会中,轻而易举的模仿已经成了企业生存的习惯,在这种习惯之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创新却意味着成本的上涨,将使产品趋于贬值。
  (五)同业企业竞争大于合作,集而不群
  石家庄市的产业集群尽管已初具规模,一些集群内企业之间也建立了分工协作的体系,但从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只是同类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聚集,没有形成良性的产业市场协作联系,即缺少产业集群的“灵魂”――配套关系。产业链条短,造成大多数的企业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或附近的地方产业联系较少,分工和专业化不明显,面对市场竞争,各个企业仍是单打独斗,而非抱团作战,企业间基本上没有任何形式的合作,技术和信息也不共享,集群的规模效应和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同一产品多头研制、相互保密,既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也难保证较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石家庄市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受阻的原因探析
  
  从竞争力来说,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对本省投资者极具诱惑,对于国内产业来说也是难得的发展空间。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进而直接影响到“集群效应”的发挥,大大降低了市场效率。
  (一)一些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存在误区,某些产业集群特色不突出
  石家庄市目前的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政府弥补其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一些刚刚萌芽的产业集群,可能由于缺乏公共支持而很快夭折。一些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存在误区。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确保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有些地方主要依靠土地经营和各种政策优惠措施,纷纷圈地招商,把“筑巢引凤”作为其发展产业集群或建设工业园区的主要目的,而在依据本地特点构思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则缺乏周全的规划与有效的行动。同时,一些地方急于打造所谓本地名牌,不惜采取种种拔苗助长的行政措施,却忽视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不善于从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中发现机遇,培养本地经济特色。如产业定位不当,倾向于发展高科技集群、新产业集群,对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集群重视不够;偏重对大企业的扶持和培育,而忽略对小企业的扶持,对整个产业集群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还不够等。

  (二)缺乏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产业链条短
  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必须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使企业协同作战,才能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石家庄市对产业集群的统一规划力度不够、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另外,各地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缺少协调,竞争大于合作,企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致使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太多,支柱产业遍地开花,使产业整合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到集群战略的聚焦和力量的集中。
  (三)集群内“双赢”观念尚未形成
  这是产业集群的“软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诚信而产生的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资源,是企业之间交易与合作的基础,没有诚信的产业集群中假冒伪劣遍地,欺诈行为盛行,这样的产业集群只能是短命的。石家庄市的产业集群内尚未建成良好的集体行动规则和内部沟通渠道,集群内普遍缺乏包容开放的社会人文氛围,企业间过度的竞争造成了敌意的心态,合作共赢的集群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四)人力资源匮乏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硬伤”
  人才是持续创业的营养源,是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动力。石家庄市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多数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高素质人才缺乏,有的经营管理人员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缺乏现代管理水平和经验,再加上年龄普遍老化,思想观念更新慢,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差,各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只能以成本竞争为主,集群内不可避免地持续“价格战”,使这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人员工资维持较低的水平。京津对各种人才形成的强大“吸引力”也使得石家庄市出现了持续的“人才北飞”现象,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不断告急。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石家庄市加强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促进集群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速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38个5亿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建设比较规范的技术服务机构22个,已初步实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有制度、有设备、有职能,资产总额达到12.97亿元,开发新产品147项,推广新技术67项,改进工艺100项,培训员工11万人,引进人才380人,服务企业1 050个,新增效益2.2亿元。然而,在石家庄市的产业集群中,围绕着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体系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配套设施的发展水平仍有待增强。很多集群内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少集群缺少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在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服务配套能力,如专业市场建设、集体品牌的创造、技术创新机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也与集群发展脱节,从而影响到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三、以特色产业集群提升石家庄市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石家庄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形成了一批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优秀产业集群。石家庄市还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积极发展的原则,确定了2007~2010年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和公共服务平台布局规划,即:西部、北部山区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石材业、钙镁产业,东部重点发展皮革、纺织、洗涤等产业,南部重点发展化工、建陶产业,中部重点发展医药、板材家具产业。到2010年,石家庄市5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将达到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30个,50亿元以上8个,100亿元以上5个,营业收入将达到1 500亿元,集群经济将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
  为此,石家庄市要围绕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制定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在税收、用地、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以价值链为纽带的专业化协作网络,提升石家庄市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一)特色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优势的形成往往根植于特色,地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同样根植于特色。在浙江有成百上千的生产纽扣、眼镜、鞋类、灯具、袜子、打火机的专业村和专业镇,其中超过亿元的就有519个。这500多个专业村镇实际就是500家巨型企业,只不过这500家巨型企业的资产是分布在每个专业村镇的数千家企业之中的;江苏省镇江市重点发展的眼镜、五金工具、工程电器等九大产业集群已聚集各类企业近3 000家,吸纳就业人员35万人。2004年,九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55%,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板块,有效地提升了镇江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因此,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放手让产业发展,更要加以引导、扶持和促进。地方政府对集群的引导和规划尤其要突出特色,要充分掌握本地经济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搞活产业集群的政策、法规,来培育具有本地特色和本地优势的产业集群,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清河为了巩固清河羊绒的产业优势,创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羊绒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和羊绒产业发展局,及时为羊绒业户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并健全了羊绒及其制品出口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清河大力引导分梳户和规模企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使全县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基本形成,规模企业也变求全为求专。
  (二)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并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
  集群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大小企业相互补充,在竞争中融合发展。要努力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此,一方面产业集群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建设行业性研发中心、质检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政府可在技改贴息、科技创新补助、项目融资、股票上市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另一方面要搞好集群内产业协作与分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及中间品生产、成品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分工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终端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如以三鹿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产业集群,奶牛基地辐射全省8个市、55个县、1 600个村、2万个农户。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企业家队伍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概括为:产业为龙头,企业为主体,文化是底蕴,人才是关键。可通过制定优惠和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公共技术平台,大力构建集群创新体系;建立“柔性”引才机制,运用调动、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技术合作或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对石家庄市急需人才如高级工程师、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的挖掘和引进;同时应加快对产业园区管理人员、企业家、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开发建设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的有功人员,给予政治上的荣誉和物质上的奖励。集群发展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断创造和形成企业家。为了提高企业家素质,政府可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等形式加强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可以鼓励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到公司兼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为企业家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素有“中国钙镁之乡”称号的井陉县,引进了全国一流的研究设施,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纳米钙等项目,不断加快钙镁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了钙镁产业集群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钙镁产品总产量达145.1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

  (四)以诚信合作共筑区域经济品牌
  一个产业集群应该拥有共同的品牌,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紧密结合成共同体,为共同行为打好基础。区域经济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业主间的“信用网络”是支撑产业集群的基础网络,也是共筑区域经济品牌的文化基础。要在集群内部培养共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理念,倡导乐于合作、相互平等、诚实信任的良好文化氛围。只有在适当的人文环境下才能在集群内形成企业间关系的高度合作与协同,实现产业集群内的资源禀赋提升和技术水平提升。只有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区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提高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和创建国际品牌为目标,集群品牌的建设才有可能。浙江省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永康市、义乌市、嵊州市、乐清市、诸暨市等8个地区设立“中国专业商标品牌基地”,通过设立商标信息咨询平台,盘活闲置商标资源,开设商标维权绿色通道,培养商标管理人才,引导支持企业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推广名牌,提升层次,促进浙江省制造业新发展。
  (五)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孵化器
  孵化器的本质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人才、设备和场所等所有相关服务,使创业者只要带来创意就可梦想成真。产业集群是最好的孵化器,它可以使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即培育孵化器。为此,一方面要完善硬环境。产业集群的设施和公共产品很难由单个企业自主提供,政府应弥补“市场失灵”,在提供良好行政服务的同时,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大力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产业发展基本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对产业发展拉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软环境建设,即集群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信息收集、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国际贸易、职工培训、质量检查等。这些服务机构既是企业的帮手,也是政府的助手,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健壮,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动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3).
  [2]刘曙光,杨华.关于全球价值链与区域产业升级的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5).
  [3]曲欣.中小企业集群理论与浙江现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
  [4]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蓝庆新,王述英.产业集群的内在竞争力效应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
  (课题负责人:赵冰琴;执笔人:籍雪梅;成员:刘丽敏,吴丽霞,曹雪彦,戚建霞,孟莉)
  
  责任编辑:张增强
  责任校对:武占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8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