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汉城市圈建设关键词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灿华 祁石磊 余 彬

  【摘要】2007年底,武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请成功,以“两型两化”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建设即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样一个全国各地大力申请改革实验区的时期,武汉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履行两型社会建设以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对申请报告中一些关键词进行解读,并就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字】武汉城市圈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新兴城市化 新型工业化
  
  2007年12月7日,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改区。从2003年第一次以“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名义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整整4年的时间,一直期盼“将中部塌陷的帽子扔到长江里”的湖北人,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武汉城市圈区位优势明显:是传统老工业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商业发达,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熟练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丰富。但武汉城市圈的劣势也同样明显:下岗职工多,人均收入低,知名品牌少,中小企业多,试验区中纳入武汉城市圈的8个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同质竞争,武汉“一城独大”且辐射力不强。这也是中西部以至全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武汉城市圈要想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式发展道路。
  武汉城市圈在申报过程中提出以“两型两化”为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以此探索在资源、环境、人口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提法及用词,本文在此一一解读。
  
  一、资源节约型
  
  武汉过去走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水体保护问题突出。以后无论是在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还是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方面,都要以“两型社会”为大前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综合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提法与近年国家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极为类似,都强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意持续性和资源利用效率。这一提法很有先见之明,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能源危机不断加剧,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二、环境友好型
  
  对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我们大多深有体会。改革开放初期,外国制造业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受早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影响,环境问题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近年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创建“两型社会”就必须创新环保机制,依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确定优先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补偿和约束政策。武汉城市圈要统筹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一部分传统的基础行业必然会搬迁。幸存的企业如果不在环境保护、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必然会被发展越来越深入的武汉城市圈淘汰,这也是我们近年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新兴城市化
  
  传统城市化道路以制造业等重工业、第二产业为龙头,而新型城市化更注重二、三产业,即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传统城市化吸附周边农村的优质资源,如劳动力和环境资源,却没有带动农村发展;而新型城市化将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传统城市化是单体城市化,不注重城市之间的协调、分工、合作;而新型城市化要力图在城市之间建立以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实现错位发展、共同发展。
  最重要的是,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发展;新型城市化则为节约型、内涵型发展,特别是在土地、资本、环境、能源等方面。所以,在武汉新型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服务业的发展不可忽视。在当代国际大都市,有“两个70%”的现象:在大都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70%,而在第三产业中占70%的是生产服务业或者专业服务业。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时,服务业的需求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格局。2007年武汉首次成为全国13个经济规模超3000亿元的城市之一,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2%和13.1%。同时,武汉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72.35亿元,同比增长14.2%;服务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50.1%,高出上年0.7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4.3个百分点。2007年1-9月,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9%,高出第二产业11.5个百分点。因此,武汉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机会已在眼前。
  
  四、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我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样就可以不重复发达国家早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过程。
  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劳动力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要着眼于扩大就业,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五、必须注意的问题
  
  武汉制造业的人均收入低或者说劳动者的报酬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过低的劳动报酬使劳动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简单再生产),使得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素质、技能不能得到继续提高,更难以解决如医疗、住房、社保、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和改善生活状况等很多社会问题。
  对企业而言,过低的工资水平导致其倾向于选择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而失去加大科研投入与设备技术更新、优化产业结构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技术含量的动力,更无意于自主创新,企业由此停滞不前,武汉城市圈经济也会因此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纵观世界企业的发展历史,要想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并在时代前沿占有一席之地,技术和人才是关键。
  我国虽然拥有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但生产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今年通货膨胀的加剧,劳动力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原有的竞争优势下降趋势在逐渐加快。显然,这不应该是“两型社会” 试验区的选择,发展不能以低工资为代价。
  此外,武汉市经过多年发展,工业用地已越来越紧张,地价也越来越高。从近年武汉频频出现的“地王”就可以看出,一些行业已经开始向武汉周边城市发展。所以,“两型社会”试验区不能引进污染企业,也不能廉价供应土地。据悉,自武汉城市圈获准“两型社会”试验区以来,已经有600多家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但其中很多企业是因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成本上升而迁移的,也有很多是因东部的环保政策被迫搬迁的。曹妃甸国家级重化工基地就坚决拒绝企业带污染入园,武汉城市圈应该借鉴其经验,这样才会带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也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湖北人民政府网.
  [3] 经济视点网.
  [4] 武汉城市圈网.
  
  (责任编辑:朱 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2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