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机制及其前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宏 刘 威

  摘要:世界经济失衡的实质是美国与亚洲主要经济体及部分产油国之间的结构性货物贸易失衡,其中美中结构性货物贸易失衡最为引人注目。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而引致亚洲经济体对美出口返销是当前这种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世界经济失衡是否可持续取决于当前美国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体的产业转移及外国对美资本流入是否可持续。
  关键词:世界经济失衡;产业转移;资本流动;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6-0005-05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间经济失衡现象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决策部门和企业界都日益关注世界经济失衡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目前对世界经济失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什么是世界经济失衡?即世界经济失衡的实质;世界经济失衡产生的原因;世界经济失衡是否可持续。
  
  一、世界经济失衡的实质
  
  2005年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托(Rodrigo de Rato y Figaredo)首次正式提出并界定“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认为: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经济体,即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Aheame等(2006)进一步指出,目前世界经济失衡的实质是:一方面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亚洲和一些产油国有巨额贸易顺差,而欧元区国家加上英国基本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平衡。张燕生(2006)则认为,世界经济失衡的特征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它是世界经济内在的总量失衡、系统失衡和制度失衡,而不是暂时性的市场失衡。Gruber等(2005)则认为此次世界经济失衡除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外,还包括其引发的各主要经济体间的跨国资本流动,使其资本与金融项目也出现失衡。从上述定义看,此次世界经济失衡起源于美国,且主要存在于美国与亚洲主要发展经济体之间,各经济体间的贸易失衡及由于收益率差异导致的资本流出流入不平衡。
  在许多学者探讨世界经济失衡实质的同时,一些学者也对世界经济是否真的失衡提出质疑。Hausmann等(2006)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它是不存在的,世界经济是均衡发展的。
  总体而言,当前的世界经济失衡是美国与亚洲主要经济体和产油国间的货物贸易的结构性失衡,而非货物与服务贸易的总体失衡,以及由其引发的各主要经济体在资本流动、储蓄与投资上的失衡。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为7909.91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亚洲地区经济体的货物贸易逆差高达4147.25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52.43%;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贸易逆差则达到1273.82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16.10%,二者对美贸易差额之和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超过2/3(见表1)。其中尤以美中贸易失衡最为突出,2007年中国是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第一来源国,高达2562.59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32.40%。而美中贸易失衡的持续存在同时也是美中两国在资本流出人、储蓄总量与投资方向上不平衡的反映,例如2006年美国的储蓄-投资差额为-861.6亿美元,而2005年中国的储蓄-投资差额已高达52277.4亿元人民币(约合6534.68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失衡形成的原因
  
  对当前日益突出的世界经济失衡形成的原因,各国机构与学者从储蓄、投资和汇率等不同视角提出了众多观点,正如艾琛格林(Eichengreen,2005)所评述的,我们现在对世界经济失衡的认识就像是盲人摸象。这深刻揭示了当前对世界经济失衡原因的认识尚处在初级阶段。
  
  1、储蓄论。一类观点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是亚洲过度储蓄的结果,全球储蓄过剩是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Bemanke,2005;Greenspan,Kennedy,2005);另一类观点认为全美储蓄率的下降是造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主要原因,由于美国国内的过度消费,导致其国内出现严重的储蓄不足,并使得美国必须大量吸收国外储蓄以维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形成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最终导致美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失衡(Roubini,Setser,2004)。
  
  2、投资论。一类观点认为由于国际分工进入要素合作阶段,产生“要素合作国际专业化”,要素的流动、集聚和要素流动的体制偏向性带来了生产出口在亚洲国家集中和资本向发达国家流动,使得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发生实质性改变,从而造成亚洲出口顺差、美国消费过度和贸易逆差(张幼文,2006);另一类观点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是全球投资不足以及由此引致的储蓄一投资不平衡的结果(Rajan,2006);还有一类观点认为金融资产的短缺是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核心(caballero,2006),新兴经济体中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多样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缺陷加剧了世界经济失衡(Rajan,2006)。
  
  3、汇率论。一类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的低估是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之一。根据美国部分学者的研究,人民币币值在2000年被低估了大约35%(Frankel,2004),在2003年被低估了15%~30%(Goldstein,2004),由于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使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进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从而导致当前世界经济的失衡。另一类观点则认为,汇率变动只在短期内对资本流动有着较大影响,而在长期则主要通过贸易效应来调节世界经济失衡(Gregorio,2006);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不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刘伟、凌江怀,2006);人民币升值将对减少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没有什么帮助(王胜,陈继勇,吴宏,2007),而对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亦影响甚微。
  此外,部分学者还从其他角度阐述世界经济失衡形成的原因。如Chinn(2005)认为,21世纪初以来美国财政赤字的恶化与前期的低利率政策降低了美国政府和家庭的储蓄,使其消费与进口能力持续提升。Kamin(2005)指出,1996-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增加的4.1个百分点中,有1个百分点是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㈣豪斯曼等(Hausmann et a1.,2005)提出世界经济失衡还应归因于统计机构对于经常账户部分失效的统计,譬如美国黑市上出口货物的统计。然而,这些观点仅能解释世界经济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失衡原因,不能完整解释自21世纪初至今世界经济失衡形成的一

般原因。
  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单纯从某一个或几个现象出发并不能抓住世界经济失衡的本质,而应采用结构主义的思想,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展开研究,才能较好地解释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中两国储蓄一投资余额向相反方向发展,使美国自华进口大幅增加,尤其是制成品进口逐年增加,2007年美中制成品贸易逆差高达2688.09亿美元。但同时自1994年以来,美中初级产品却呈贸易顺差,2007年达到125.40亿美元(见表2),这种相反的发展趋势是储蓄论无法解释的。而结构论却可以充分阐释这一难题:由于美国和亚洲其他经济体对中国加工装配类制造业FDI的增加,使中国对原材料、矿产等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扩大,同时外资在华企业制成品的加工出口贸易也随之增加,最终形成美中两国间现有的贸易结构。因此,世界经济失衡的实质是一种美国与亚洲经济体间的结构性货物贸易失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全球产业转移的驱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集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发达经济体集聚,带来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与亚洲发展经济体间互补贸易的迅速发展,最终形成当前的世界经济失衡。
  
  
  三、世界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
  
  从近年来世界经济失衡的发展看,失衡趋势始终存在并日趋恶化,这种日益扩大的贸易失衡是否可持续也因此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Dodge(2006)认为:由于非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不适宜的财政政策、各国现存的贸易壁垒、功能不全的资本市场以及市场均衡机制无法按其正常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运行,全球经济范围内的经常账户失衡有可能将持续下去。Roubini等(2005)则认为,在美国对外债务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将持续增长。这一观点实质强调了资本流入对世界经济失衡可持续的重要作用,由于从2002年开始美国经济重新恢复增长,在美元金融霸权的影响下,2002-2005年美国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外来资本流入,持续扩大进口,这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持续,使世界经济失衡得以延续。
  但是,更多的政府机构与学者则赞成“世界经济失衡将在未来不可持续”。Taniuchi(2006)提出,伴随美元资产收益的下降,外国资本将逐步转投日本、欧盟等经济体,资本流人的减少将使美元逐步贬值,对外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经常账户逆差将向相反方向发展。Gregorio(2005)也赞成:由于美国不能永久从国外借入资金,美国的外部失衡是不可持续的。姚枝仲(2006)则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对外债务/GDP是不稳定的,且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从资本的流入意愿看,即使对外债务/GDP能收敛于94%的水平,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对外债务也很可能是不可持续的。从这些观点看,他们几乎均赞成世界经济失衡是否可持续取决于美国贸易逆差是否可持续,而决定美国贸易逆差是否可持续的关键因素是外国对美国的资本流入是否可持续。只有外部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才能保证美元霸权地位和对外进口扩大的持续。
  我们认为,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失衡是否可持续的关键因素有两点:
  1、国际贸易中的结构性差异是否持续存在。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等亚洲经济体的产业转移始终持续,那么国际贸易中的这种结构性贸易失衡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失衡将不会逆转;反之,伴随各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贸易结构差异的缩小,世界经济失衡将可能逆转。具体到美中贸易失衡,有三大因素将可能导致其难以持续:首先,中国对外资流向引导政策的逐步改变,如近年来中国开始实施的取消对多数加工装配类制造业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实施“国民待遇”,将使外资逐步从加工装配类制造业向仍在实施“超国民待遇”的高技术产业转移,使中国逐步形成与美国的一种竞争性贸易结构。其次,人民币升值效应的不断累积,将使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最终抑制美国等对中国的持续产业转移。最后,中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与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强,将使中国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到以自主研发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为主,也将进一步抑制外商对中国的加工装配制造业FDI增加,最终改变中美两国间互补型的贸易结构,使美中两国间的结构性贸易逆差难以持续。
  2、美国国内是否有持续的外来资本流入。当前世界经济失衡局面的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来资本对美国的可持续性流入和美元强势地位的持续存在。然而,资本的大量流入也带来了美国乃至全球许多国家房地产、股市等领域泡沫经济的出现。如果这些资产泡沫能顺利软着陆,那么美国国内的资本流入将持续进行,失衡局面将继续维持;反之,如果各主要经济体的资产泡沫破灭,世界经济失衡将会得到遏制,但泡沫的破灭,将抑制其他国家对美资本的流入,使这些本应流入美国的美元储备用于维护各国国内金融稳定。尤其是从2005年至今美元汇率的演变看,美元贬值已逐步形成趋势,当美元资产的收益下降时,许多国家或地区将很可能减少对美国的资本流入。
  
  四、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从下列五个方面重新理解世界经济失衡的实质、成因及其可持续性。
  
  1、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单个国家和单个地区间的经常项目失衡。此次失衡最大的特点是全球经常项目逆差主要集中在一个国家――美国,以往的主要逆差地区,如欧洲,则不在此次经常项目逆差的地区范围内。这使得美国成为要求缓解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发起国,由世界经济失衡带来的国际经贸摩擦也主要围绕美国发生。
  
  2、在短期趋势下,首先是由中美两国间结构性的货物贸易失衡对世界经济失衡产生重大影响。此次世界经济失衡的中心集中体现在中国与美国间货物贸易的结构性失衡,即中国对美国呈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制成品贸易顺差,这种互补型的贸易结构导致美中乃至全球经常项目的持续失衡。
  
  3、世界经济失衡在贸易失衡的基础上,通过汇率传导机制进一步延伸到国际资本流动、投资与储蓄的全球性失衡。由于美元霸权在亚洲地区的长期影响,亚洲经济体普遍实施的是本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为了避免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可能导致的美元贬值,进而引发亚洲地区经济体货币的竞相贬值,再次发生货币危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被迫将过剩储蓄用于购买美元债券,导致美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出现与双边贸易失衡相反趋势的资本流动失衡,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美国的国际收支项目余额整体是均衡的,而美国关注的世界经济失衡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
  
  4、从长期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失衡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新一轮产业转移带来的各国互补性分工格局形成后的必然产物,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在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将自身比较劣势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经济体而引致的,市场机制的驱动是世界经济失衡产生的内在动力。
  
  5、由于多种因素长期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使当前的世界经济失衡很可能难以持续。虽然此次世界经济失衡在短期内持续发展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从长期趋势看,由于美国及亚洲经济体对华加工装配类制造业直接投资难以持续导致的中美贸易逆差不可持续、外国对美资本流入存在转移的可能、亚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导致美亚互补型贸易结构正逐步改变等影响,此次世界经济失衡将很难持续。而一旦失衡“崩溃”,其带来的美国及全球许多国家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资产“泡沫”的破灭,不仅将使美国的消费与投资需求降低,而且世界经济也将因为美国经济减速及资产泡沫“硬着陆”带来的紧缩效应,陷入长期经济衰退。
  因此,各主要经济体应及早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渐进式调整,以预防失衡的崩溃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危机。中国也应及时作好准备,制定相应政策应对这种风险,并最终找到实现我国经济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有效途径,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校:王展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