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学校日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调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探寻日语生态课堂的内涵,分析与反思现阶段日语课堂中存在的主体生态位、互动模式和共生环境的失衡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创设开放型课堂环境等调适策略。
  【关键词】日语生态课堂 失衡 调适
  一、日语生态课堂的内涵
  1932年美国社会学家沃勒(Waller.W)首次正式提出“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的概念。虽然国内对“生态课堂”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对于生态课堂中的生态因子包含教师、学生、环境等,各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维持动态平衡,相关研究呈现趋于一致的认识。鉴于此,日语生态课堂可以理解为以发展学生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学生、环境等相互关联,形成的共生的、协变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其核心是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关联”。
  二、日语课堂生态的失衡
  (一)课堂主体生态位的失衡
  生态位(Niche)本意是指在一个生物群落中,每个物种相对于其他物种所处的不同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及其在本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等。相应的,日语课堂中的各生态主体在课堂生态系统中也有其地位,能为系统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而在实践中,课堂的主体生态位呈现明显失衡的状态,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往往处于绝对权威地位,自上而下地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极少调动和利用课堂生态系统中各其他因子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由其气质类型、兴趣爱好、多元智能等形成的天然而独特的生态位在课堂中常常被忽视,学习任务与方法被统一化处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潜能难以得到合理的激发。
  (二)课堂互动模式失衡
  生态系统的运行是由生物和环境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得以实现的。同样,生态课堂中各因子之间能量、物质、信息的流动与交换,是维持系统平衡的动力机制。特别是师生、生生、师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互动模式决定着系统能否良性循环,维持平衡。现实中日语课堂上教师常常从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范围内提取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内容,单方向传递给学生,学生则全盘接收、机械记忆,师生间能量流动极不平衡;生生互动流于对话练习、情境表演,学生自主性得不到释放,逐渐丧失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课堂上教师总是独立为政,课前与课后的师师互动严重缺失。互动模式的失衡导致能量流动不畅,整个课堂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系统。
  (三)课堂共生环境的失衡
  生态学中将在人为创造的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作物适应阈下降的现象称为“花盆效应”。作物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享受花盆里的适宜环境,而一旦离开这种环境,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甚至枯萎死亡。日语课堂环境近似于“花盆”这样一个半封闭的环境,学生经过一段适应期,就会掌握的教师的讲授模式,习惯所用教材的编写体例,找到与环境相适应的自我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并自觉地重复相同动作。短时间内,学生与教师“默契”配合,可能表现出较高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从长远来看,当学生接触到外部社会环境中真实工作场景下与课堂环境大相径庭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和再学习的环境,就会感到不适,甚至无所适从。
  三、日语课堂生态的调适
  (一)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日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两大主体,二者的主体生态位调整得宜,将有助于其他关系的良性发展,达到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教师与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功能与作用不同,但是从人格尊严、地位、价值与权利上来讲,二者又是平等的。日语生态课堂中需要树立生态型的教师和学生观,即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共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据此,教师要自觉消解课堂中的文化霸权,扮演好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把课堂主体的地位交还给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另一方面,要接纳学生源于生命本来的个体差异,可将差异作为课堂中可开发的资源和可利用的能量,鼓励学生保持多样化、个性化和自主化发展。
  (二)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课堂生态系统的主导性因子,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形成有利于师生、生生、师师互相交流、信息传递的多元互动模式。第一,师生之间要强化生对师的信息反馈和输出,形成信息回路,师生双方在双向反馈中自动调节自我行为、认知与情感,教学相长,不断优化教学效果。第二,挖掘有适宜开展生生互动的工作项目、实操案例等,引导学生在共同参与、合作与竞争中智慧碰撞、互相激发,从而发现和解決实际问题,实现完成学习目标与自我提升的双重构建。第三,师师之间打破自我保护的藩篱,通过共同备课、互为助教等模式形成互助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
  (三)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
  课堂生态系统要保持平衡,必须与外部空间持续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才能带动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良性循环。开放性是日语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要规避“花盆效应”,就必须建立课堂与外部社会环境,特别是岗位工作实际的联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自觉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汲取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前沿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工和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大推力,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材料还原为可视化的仿真工作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要坚持向纵深方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利用好校企合作的资源和平台,将课堂学习与实习实训相融合,为日语生态课堂注入“活水”。
  日语生态课堂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等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系统内部的失衡问题,也必须基于生态学视角对相关因子进行调适,使其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良性状态,才能使整个系统恢复相对平衡,使课堂保持活力,从而产生有效的教育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7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