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养老产业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众所周知,自2000年起,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演变为家庭“空巢化和人口高龄化”。据专家预计,2050年将超过3.3亿,占世界老年总人口的22.2%,期间最高达到25.3%,这将意味着未来20~40年间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在21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趋势。我国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增长快,而且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人均GDP达5000~10000美元,而我国则刚过1000美元。“未富先老”的现实决定了必须举国之力,尽可能地开发全社会的养老资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而面对这么大的养老市场,我国的养老产业显然在人才储备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1.养老产业人才的定义和特征
  1.1 老年人的需求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和老年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建立科学的研究机制,就必须了解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因为老年群体是社会总人口的一部分,他们的需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对老年群体需求的了解和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明确养老机构的规划目标和老年服务人才的培养方向。对人的需求的研究,西方学者研究的较为系统。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后,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了继续奋进的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人类需要的高度概括,具有共通性,老年人作为社会人口的一个群体,有其特殊性,但也不例外。所以,我国学者齐芳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老年人的需求,很有特色。第一,生理需要。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老年人希望得到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二,安全需要。如生活的安定、疾病、经济、意外事故等有法律保障。老年人的安全需要集中在医、住和行三个方面。其中,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的保障,在生病、外出等期间希望有人护理和照料。第三,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于某群体的感情需要,希望爱他人,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在这个方面,老年人需要享受家庭的温暖,享受天伦之乐;尤其是丧偶老人希望与人交流和沟通,不愿形只影单的生活,希望得到情感的慰藉。第四,自尊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尊重他人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保持自己相应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得到较高的评价。老年人因为自己年龄较长,特别希望得到尊重和爱戴。又因为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听、说、行等较迟缓,更需要周围人的理解和尊重。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得到他人与社会认可的需要。许多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具有强烈的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的参与欲望,希望找份工作或进入老年教育场所继续学习,以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理想。有些老人热衷于组织和参与各种文体活动,以充实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1.2 养老产业人才的定义
  由于老年人的需求多种多样、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的老年供养体系实际上包含了全方位供养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综合系统。凡是从事、参与解决老龄问题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属于养老产业工作,养老产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其本质是服务就是对有于需求、有困难的老年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或误区,使他们能够保持独立与尊严,幸福安度晚年。由养老服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可知,养老产业人才即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接受过本专业的系统培养或培训,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对有需求、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有效帮助的人才。
  2.养老产业及相关人才现状
  2.1 养老产业的人才供给能力不足
  近10多年来,虽然我国养老产业机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较,仍存在很大的缺口。以养老机构为例,在发达国家,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左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也在2%~3%之间,而我国目前的这一比例仅为0.84%。另外,根据国际通用的老年人与护理员的比例为3:1来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000万名护理员,但是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却只有22万,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仅有2万多人,这与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差距巨大,而且也不能满足现有200万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可见,我国养老机构从总体上与老年人的需求还相距甚远。
  2.2 养老产业服务功能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通常以养老院为主,多是以提供简单的院舍管理和生活照护,基本没有开展什么文娱活动,更不要说老年教育、老年手工制作等益智活动。所以说“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就成了一句空话,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正是缺乏相应人才。
  除此之外,我国对老年人的心理咨询相关人才也几乎是空白。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浙江调查资料显示,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仅为30.3%,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率则更低,这进一步反映出我国老年人心理卫生问题是否突出,需要大批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
  2.3 养老产业人才素质普遍较低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正趋于个性化与多样化。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需求,其中排在前列的是家政服务、护理服务、聊天解闷和法律援助,而城市居家养老需求的总满足率只有15.9%。虽然我国多样的养老较产业以前已有较大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亟需养老服务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的人数较少,工作地点多集中在大城市的繁华地区。这些专业人才的服务费用较高,且很少深入社区开展服务,使得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得到专业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更是难上加难。   社区老年服务人员数量较少,而且多为四五十岁的已婚妇女,她们只具有日常生活照料的经验,大多数都不具备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专业知识,专业化程度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此外,社会养老服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很多年轻的服务人员把社区养老服务岗位当成暂时的过渡,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转出。
  2.4 没有普及的职业准入标准和有效地晋升途径
  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是一个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已经意识到对老年长期照料服务人员大量的需求以及培训的重要性,为推动我国老年养护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2002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国家标准》,同时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然而,这些培训项目都是短期的,且没有涉及很多护理的基本技巧,更没有涉及到社会及心理学以及基础伦理学的相关知识的课程。并且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一职业标准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绝大多数地区对于养老机构从业资格没有规范,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而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则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没有专业归属感,难以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直接造成人才流失。
  2.5 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对养老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一直采用非正规“自我”教育培训的方法,各类教育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设置的相关专业不多,与人数众多的养老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严峻的背景下,养老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当下最紧缺的资源。专业管理人员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养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有意投资养老产业领域的投资人苦于招聘不到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只能选择投资到其他领域。.
  3.中国的养老产业人才的建设建议
  3.1 做好制度建设
  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工作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大力开展养老产业的相关教育与研究,在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养老相关课程;加大养老产业相关人才培养的力度,增加相关投入;提高养老产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强制实施养老产业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与完善职业体系和职业标准,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养老服务职称晋级制度,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制定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3.2 加强养老产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纵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想要使养老产业,如果没有好的“领头羊”——养老产业管理人才,也是无济于事的。
  建设养老产业经营管理人员首先要保证养老产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他们应该拥有对养老产业的合理认知,以及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如果只贪图表面或是把他单纯的当做一个普通的投资项目,必然会导致其在经营上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的操作行为。其次要养老产业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开放性前瞻性主动性的整体思维,而不是被动的狭隘的“管住”。只有在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的与时俱进中,在尊重市场的发展规律中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制,才能真正的做好养老产业的发展。科学高效前瞻的管理体制才能真正释放存量领域的产能,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同时,需要经营管理者在在增量领域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科技的力量为支撑培育新的养老产业形态,拓展市场、提升附加值、打造品牌,形成良好的养老产业经济链条。
  3.3 加强专职队伍建设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的建设。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强化技能型与学历型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中专、大学专科、学士、硕士及博士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同时政府应加大扶植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输出机制。
  与此同时,学校与养老机构应广泛开展合作,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工作标准,提高养老行业的整体水平。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升相关专业在养老产业的影响力。通过加强宣传,改变目前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待遇相对较低、社会存在偏见、难以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一不利因素。
  就在教学方面,学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而言,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关键。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毕业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一条以能力培养为主体,重点培养解决实际
  3.4 推动志愿队伍建设
  我们应该整合和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还应与各种志愿者组织、大中院校等组织合作,明确志愿者服务内容和服务规范,努力发展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通过倡议、发动、引导志愿活动及建立劳务储蓄制度等方式,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健康老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提倡邻里互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4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