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影响的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涛

  [摘要]本文通过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普通女大学生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分别进行血流动力流变学指标的测试,以期获得体育锻炼对普通女大学生心血管功能有积极影响的结果,使女大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她们在意识形态上更加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关键词]血流动力流变学 女大学生 体育锻炼
  
  一、引言
  现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空前满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如何保持健康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人们体质的有效手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我国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传播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点。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在我国许多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参与度不高,表现为兴趣不大,积极主动参与性不强,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女大学生的体质下降。也是一部分女大学生在参加工作以后参加体育锻炼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从认知角度出发,使女大学在校期间就能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和培养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体健康的核心是心脏的健康,作为反映心血管机能特点的血流动力流变学应作为评定人体健康状况和健身运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关运动训练对血流动力流变的影响虽有研究报道。但已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处方对血流动力流变学和测试和评价,或者是对专业运动员的血流动力流变学的研究上。本文则通过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普通女大学生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分别进行血流动力流变学指标的测试,以期获得体育锻炼对普通女大学生心血管功能有积极影响的结果,使女大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她们在意识形态上更加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测试对象
  选取就读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健康女大学生生80名,分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两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的标准按我国体育社会学学者卢元镇等人所定义的体育人口为标准:能坚持每周参加三次体育锻炼,每次时间在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活动。
  2.测试方法
  走访我校女大学生,调查我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按上述体育锻炼的标准,从资料库中选取40名女大学作为锻炼组,再选取40名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作为对照的不锻炼组。
  测试前两天通知受试者,嘱咐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饮酒,生活要按原来的规律,情绪要保持平稳。测试前要让受测试者在安静状况下休息15钟,再使用松下E-300便携式血压计测量其血压。测血压时要连续测两次,使血压波动不超过5mmHg.若在5mmHg以内,则选取第二次所测得的值。若超过5mmHg,则让受测者再休息五分后再测。
  将所得到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年龄,身高,体重一并输入安徽中科智能研究所研制的AZN-E30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中,将测试仪器的感受器放到被测者右手桡动脉跳动最强处,等仪器显示屏上出现平稳的心率波形后按打印,直接打印出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耗氧量(HOV)微循环半更新率(ALK)总周阻力(TR)等8个流动力流变学指标。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
  
  三、结果
  测试所得的10个血流动力流变指标主要反映心脏功能,血管功能,血流状况,微循环状况。其中心脏功能包括心率,每搏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三个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安静状况下经常锻炼的女大学的心率明显低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p<0.05),而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不锻炼的女大学(p<0.05),经常锻炼的女大学心肌耗氧量要高于不锻炼的女大学生,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血管功能包括血压,总周阻力,平均动脉压,血管扩张系数四个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经常锻炼的女大学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总周阻力都要明显低于不锻炼的女大学(p<0.05),收缩压和血管弹性扩张系数两者差异不明显 (p>0.05)。血流状况选取了血液粘度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锻炼者的血液粘度明显低于不锻炼的女大学(p<0.05)。循环半更新率反映微循环状况,测试结果表明锻炼学生循环半更新率明显短于不锻炼学生(p<0.05)。
  
  四、讨论
  1.心脏功能的比较
  心率与每搏输出量是反映心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变慢,这主要是因为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活动加强,而交感神经减弱的结果,是对运动的一种良好适应,降低了心脏在安静状况下的能量消耗。测试结果与此也是一致的。
  长期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增粗,心室壁增厚,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了,这些因素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泵血能力增强的表现。
  心肌耗氧量指心脏每分钟消耗的氧的毫升数,是与心脏做功成正相关的,主要受心率,心脏收缩力等值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心肌耗氧量对于老年人和有心脏病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心肌耗氧量要低于不锻炼的老年人。但对于运动对健康年轻人的心肌耗氧量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很少。由于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呈正相关,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但是本次测试中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的心肌耗氧量的值却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血管功能的比较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对运动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舒张压对冠状血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心脏的功能,当心脏处于收缩期即心肌收缩时,肌肉中的血管受到挤压,使血流量减少,因此心脏的冠状动脉血流在心脏舒张期才能达到最大。运动时心肌的需氧量是安静时的五六倍,如果安静时舒张压偏高,那么一旦进入运动状况或其他应激状态,舒张压就会持续升高,此时供给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将会受到影响,造成心脏相对性缺血。
  平均动脉压是指整个心动周期内各个瞬间动脉血压的总平均值,由于心脏的收缩期比舒张期短,所以平均动脉的数值较接近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能够比较准确表示心脏射血所提供的推动血液流动的压力。安静状况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低。平均动脉压在安静情况下较低,是对体育锻炼的一种良好的适应性表现,平均动脉压低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本次测试也是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的平均动脉压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低。
  总周阻力是反映血管阻力状况的指标,主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所产生的阻力,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总周阻力要低于不锻炼的人,总周阻力低有助于组织,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
  血管弹性扩张系数指心脏收缩排血时动脉弹性扩张的程度,动脉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即减少脉压的变化,其值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青年时不会有明显的差异,但老年时,由于动脉管壁中弹性纤维变性,主动脉和大动脉口径变大,容量也增大,而可扩张性和弹性变小,作为弹性贮器的作用减弱,动脉血压波动大。而长期体育锻炼对保持血管弹性有重要作用,因此年青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防止血管过早老化。

  3.血流状况的比较
  血液粘度是反应血液状况的重要指标,对血液循环有重要影响,主要受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容量的影响。血液粘度过高,将会对血液的流动造成很大的阻力,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体循环的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进行耐力训练的运动员的血液粘度要比不运动的人要低。这可能主要因为运动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不仅使血浆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还能降低到超正常水平,使血液相对稀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机体上一次运动时的血液浓缩,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血液机能适应后,便出现血浆容量增多,血液粘度降低的适应性反应。本测试结果也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的血液粘度要低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但两组数据的平均值都比正常值要稍高一点,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饮食比较的油腻造成的。
  4.微循环状况的比较
  微循环指的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微循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起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之间的沟通作用,微循环这种沟通作用,保证了能量输送和信息传递。因此微循环的正常运行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微循环的紊乱是许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微循环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微循环半更新率是指血液在微循环中更新一半的速率,它是反映微循环的一个重要指标。体育锻炼对可以改善微循环功能,缩短微循环半更新率,提高心血管机能。本次测试的结果也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微循环半更新率,这种对运动的良好适应可以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质。
  
  五、小结与建议
  测试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的血流动力流变学许多指标都要明显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促进女大学的身体健康,建议高校女大学生要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把体育当成是一个终身活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童立涛.当代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现状与体育行为的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6):105-106.
  [2]李志虹.对大学毕业从业人员体育活动方式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2004,27(2):182-183.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3.
  [4]乔奇 A布茹克司,汤姆士 D .法哈,杨锡让译.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6-187.
  [5]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6]黄玉山,邓树勋,郭红.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女大学生血流动力流变学若干参数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24-25.
  [7]任健生.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4):280-282.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9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