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向阳 党胜利 刘志峰

  [摘要]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多元、协同、创新的生态空间,改善了京津冀区域间交互作用、催化影响的互动态势。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逐渐形成了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机制。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045-03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在多数学者看来,京津冀区域之间形成的经济系统具有类生物性,其中区域内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对其他城市产生影响,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协同演化的共生关系。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将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视为以功能聚类的社会经济系统,由北京、天津与河北省诸城市构成;二是将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划分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子系统;三是将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归结为区域内部城市之间通过物质、信息、技术、人员和能量的交换流通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复杂系统。从整体上看,现有研究的多是基于微观角度来探究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从区域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进行研究的论及较少。本文认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就是以区域经济与相关要素、环境之间关系为主体要素,以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物质转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为客体因素,以区域内部城市之间功能、优势和地位互补为介体要素,以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要素所形成的复杂有机系统。
  作为一个复杂共生的有机系统,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多样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诸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活动等,其中,每一个要素都不可或缺,它们既是构成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最基本要素,也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条件。第二,复杂的关系结构,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不同性质、类型、行业的经济往来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进而在内部形成一定结构,在外部表现一定秩序,区域内部任何两个城市组成的经济生态系统又是从属于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第三,特定的功能表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这是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各个构成城市的新功能,这种新功能是由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决定的,而单个构成要素则不具备。如果一个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消失了,其独有的特定功能就将被取代,它将面临消亡或解体。
  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介体要素和目标要素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多样构成要素、复杂关系结构和特定功能表现的有机系统。除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之外,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时空承接性。从空间结构来看,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教育系统、文化系统等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物能联系,这些系统的发展变化总是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制约其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变化。从时间发展来看,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北京、天津、河北省诸城市长期适应外部环境,在彼此交往协调、相互适应过程中形成的有机功能体,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绝非彼此独立、互不影响,而是一种网络式交叉的结构关系。
  2.动态适应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对所依存环境的适应与各构成要素对其所依赖环境的适应两个方面。前者既表现为系统主体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功能机理优化和运作机制健全来适应环境条件,也表现为有机体通过适当改变环境条件、有效变更资源取向,使得环境朝着有利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演化。后者表现为系统主体通过内部资源结构的优化整合,要素目标内容、丰度效度的不断改变,来提高京津冀地区的区位优势与综合实力,增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西同性与互补性,达到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和效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目标。
  3.自校平衡性。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校平衡性。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不是完全被动地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它会根据环境发展走向及时完善内部结构,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短时期大量的输入系统内部,会引起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不平衡。为了确保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通常会合理协调内部要素的结构关系,有效搭配要素组分的比例关系,充分挖掘要素的功能潜质,及时与外部环境进行多层面的交往活动。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
  
  1、在性质特征上,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外在关系的,体现生态关联、生态适应、生态共生和生态平衡并不断遗传、变异和演化的复杂自组织系统。作为经济发展生态化趋势影响下的区域经济活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诸城市以彼此经济交往的融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一种共生现象,为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条件。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诸城市之所以能形成联结共生态势,除了区域经济交往需要外。更在于这种共生态势能够产生多元复合、排列合理、组合有序的生态关系。由于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内部的协同适应性,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交往具有更加有利的生态环境。不仅如此,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还通过内部要素的有机协同与外部环境的适应互动,产生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诸城市简单叠加所不具有的新的功能,即系统整体性。在区域内部城市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自组织产生的对内和对外的共生效应,正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本质的集中表现。
  2.在形态表现上,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由要素形态、结构形态、功能形态和价值形态等多种表现形态构成的有机系统。在要素形态层面,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由具有意识性的主体要素、丰富性的客体要素、多样性的目标要素、现实性的内容要素、能动性的介体要素以及客观性的环境要素所组成。在结构形态层面,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主要由内部构成要素之间、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决定。在功能形态层面,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实质是不同要素间的物能流转和信息流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能、信息“由上游向下游”流动方式不同,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中的物能、信息流动主要是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双向可逆互动。在价值形态层面,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由外部价值形态和内部价值形态集合而成。外部价值是指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做出外向化行为需要综合考虑自身行为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区域内部结构、运作机制、经济效益的影响;内部价值是指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对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位置排列和功能组合

需要进行合理搭配。
  3.在沟通方式上,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实现经济交往、沟通的网络化系统。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通过准确定位要素功能,有效整合要素关系,合理设置内部结构,及时调整资源取向,有力构筑发展空间以及动态构建外部环境关系等方式,来达到区域内部经济交往活动内外相渗透、纵横相交错、动静相结合的健康互动效应。较之传统的区域经济交往,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在沟通方式上实现了系统内外信息共享的网络化。随着经济发展、体制重组、文化变迁和教育进步,京津冀区域经济越来越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多表现为一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共生,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融通叠加的复杂态势。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可根据外部生态环境状态,构建内外高效互动渠道与平台,打破传统区域经济交往的时空局限。
  4.在整合机理上,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是通过内部物能整合、信息整合、结构整合以及功能整合等方式。成为结构与功能最优协调化的有机整体。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内部构成要素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多重的、非线性的复杂关系。虽然构成要素之间的容错性、自组织性,以及相关经济制度的和谐交互机制能够有效整合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但由于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动态自组织性和不可重复性,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会随着要素关系的重新组合而不断变化,准确判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最优功能和最优结构就显得非常困难。为此,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整合机制来有效规范和协调每一个构成要素的经济行为,维持经济发展秩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增强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凝聚力。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就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优化内部构成要素结构、整合外部环境资源结构、协调自身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动态过程和作用机理。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机制。
  1.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是三种动力――政府的拉动力、京津冀区域的自动力和环境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交互影响和均衡发展而形成合力的过程机理。(1)政府的拉动力。政府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发展演化的重要拉动力量。(2)京津冀区域的自动力。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通常会强化市场意识和产业观念,合理设置发展目标和内部结构,适当调整发展规模,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能,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内涵式发展。(3)环境的推动力。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在管理绩效评估方面全面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结构优化方面充分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系统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持续发展和生态循环;在功能塑造方面注重吸纳社会力量、培育市场经济、引导系统再造、整合资源结构。
  2.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整合机制。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整合可以视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一体化的过程或这一过程的终极状态,其具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结构整合、物能整合、信息整合和功能整合等。大量的彼此存在交互关联性的区域内部城市聚集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上,所形成的集群系统功能优势,使得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来有效规范和控制其中每一个城市的行为,以提高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群体凝聚力。所以,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整合机制必然成为保护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维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动平台。然而,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整合机制具有双向性,即整合程度不足会诱发系统成员产生离心倾向,使其陷入发展的沼泽之地。相反,整合程度过高则会导致系统成员发展活力不足,发展步伐迟缓。
  3.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创新机制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以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外部环境为依托,建立一种新的内部结构关系与资源整合模式,以实现竞争优势提高的能力机制。随着以战略变化和组织适应性为研究焦点的战略管理潮流的来临,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发展原先所依赖的因素会导致其发展轨迹的路径依赖性,可能成为系统持续发展的障碍。由于受到原有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展观念、管理制度和行为偏好的“锁定”,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或许得到继承和沿用。然而,更能体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则是其独特的创新机制,尤其是对于系统的全面创新。全面创新是指在网络环境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和方法,激发系统主体要素的创新热情,通过战略、文化、制度、组织结构、技术和市场等要素创新,整合系统内外关系及资源,提高区域竞争优势,推进区域持续发展。
  4.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控制机制。为了避免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误区,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必须启动控制机制,科学设置控制目标,有效确定控制主体,准确锁定控制对象,不断强化控制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对系统和要素的行为活动及战略措施进行导向指导和适当制约,确保行为绩效的正常发挥。事实上,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控制机制具有丰富的内容,在时间维度不能仅限于对近期行为及绩效的控制,还要注重对主体要素长期行为及其绩效的关注;在空间维度要着眼于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关系的控制;在价值维度要加强对系统内部主体构成要素价值的控制整合,统筹考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有机协调;在投入维度要着力提高对人、财、物资源投入与各种政策法规投入以及二者间关系的控制力度。
  5.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根据内部结构的发育程度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态势,遵循内部构成要素成长规律、系统演化规律以及环境变化规律,逐步建立健全促进系统内部要素生存发展,推进系统有序演化的机制体系。保障机制是一项内容复杂、目标多样、手段丰富和体系健全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要从生存层面、发展层面和竞争层面的一体性入手,合理构建保障内容,实现保障内容的全面化。在目标上,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发展演化以及要素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准确把握保障目标,实现保障目标的多元化。在手段上,要将立体式的救助网络、多层次的维护网络、全方位的扶持网络系统结合起来,灵活掌握保障手段,实现保障手段的多样化。在体系上,要将政府、系统管理者、系统主体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政府-系统管理者-系统主体要素”三级联动的保障体系,实现保障体系的层次化。
  
  责任编辑:昱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6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