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完善我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来讲非常重要,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三大群落、两大环境构成,并具有一定的运行机制来保障系统的运行与发展。我国创新生态系统还存在各类创新主体种群能力不足、创新生态环境不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问题。完善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应采取如下战略路径:培育发展三大群落、完善优化两大环境、促进形成三项机制。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主体种群;创新生态环境;战略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7-0023-0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untry. Innovation eco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communities and two environments, and has a certain operating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innovation ecosystem, such as insufficient population capacity of all kinds of innovation subjects, imperfect inno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erfect mechanism in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so on. To perfect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in China, we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strategic paths: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three major communities, perfecting and optimizing the two major environment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ree mechanisms.
  Keywords: innovation ecosystem; innovation subject population; inno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rategic path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赖于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当前,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都将其作为本国提升科技竞争力、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路径。
  1 创新生态系统及其构成
  创新生态系统是随着科技革命和创新范式变革下产生的新概念,当前,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综合相关研究,创新生态系统可以理解为创新活动中各主体种群和创新生态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主体种群与创新生态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交换,进而形成系统的平衡稳定状态。创新生态系统强调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及其他相关机构所形成的主体种群间的合作与互动,同时还强调创新主体种群与外部环境的紧密联结与互动。
  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三大群落、两大环境构成。三大群落包括生产者群落、消费者群落和分解者群落。其中,生產者群落主要指知识创造的各类主体集聚所形成的创新群落,包括从事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创新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消费者群落主要指将技术和知识产品进行产业化的主体所形成的群落,包括各类企业;分解者群落主要指协助创新技术产品生产、中试及产业化落地等的组织和机构,主要包括政府和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等。两大环境则是创新支撑环境和宏观环境。支撑环境重要指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所形成的支撑条件;宏观环境则指各类宏观政策法规。以上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创新生态系统。
  2 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对创新活动开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但是,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各类创新主体种群能力不足。我国的科技创新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掌握前沿、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说明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种群有待加强。同时,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还有待激发。一方面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缺少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持续成长机制。此外,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也有待提升,技术转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说明分解者种群还需不断发展,特别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服务能力需提升。第二,创新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的创新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如: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财税优惠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健全,政策的突破性和创新性还不够显著等。同时,在我国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建设有待强化,相应的创新容错机制囿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政策突破的力度和范围还不够大等。第三,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现有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有限,创新生态服务链接机制有待完善,未打造完整的创新创业链条;创新核心主体企业种群的创新动力不足,其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缺失,现有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3 完善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路径   创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各种创新生态主体种群和创新生态环境两部分。此外,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也是系统良好运行的重要条件,而创新创业的顺利开展,需要通过各种机制将各种主体群落有机整合,形成协同共进局面。因此,完善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路径可以总结为:培育发展三大群落、完善优化两大环境、促进形成三项机制。
  3.1 培育发展三大群落
  主体种群主要包括生产者种群、消费者种群和分解者种群。生产者种群主要包括开展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型企业,这些生产者种群聚集而成生产者群落,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有效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提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新创意的生产效率。消费者种群主要包括创业者、产业技术生产者、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企业等,消费者种群集聚而成消费者群落,在现实中体现为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等形式。分解者种群主要指各级政府组织,他们共同组成分解者群落,分解者功能的发挥,可以帮助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释放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效益返还给创新生态系统,并将各种价值反馈给社会,以促进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公立科研机构、大学、企业乃至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主体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应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3.2 完善优化两大环境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就要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支撑环境要素和宏观环境要素两部分。创新的支撑环境要素和各类主体种群的实践工作紧密联系,实践中体现为科技中介服务、金融支持以及文化教育等内容;宏观的基础环境,在实践中体现为:地区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科技环境等。支撑环境要素和宏观环境要素对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温床和条件。一方面,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扩大优惠政策惠及范围,改革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另一方面,保持开放性,提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水平。并营造尊重创业、尊重创新、尊重发明、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3.3 促进形成三项机制
  (1)促进形成创新生态服务链接机制。服务链就是以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把政策、金融等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创新生态服务链就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差异性、针对性、全链条式服务,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在一个体系内将各类资源和服务有效集成,形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具有自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企业迅速建立、成长、茁壮,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应打造一个从原始创新、技术数据库、项目池到项目培育、技术中试和产业化的完整创新生态服务链条。
  (2)打造创新内生动力机制。从微观层面来说,创新生态系统是各主体种群以企业为核心,在预期利润的驱动下相互作用,在资源配置和利益分割合理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活动;从宏观层面来说,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旨在提高区域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区域整体获利。因此,利益驱动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在自动力。因此,一方面,应该打造各类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激发企业创新以及各类初创企业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建立评价导向,引导各地政府重视创新,将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础以及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
  (3)构建创新创业支撑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支撑机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第一,打造创新创业要素支撑机制,充分挖掘和整合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创新创业基础要素资源。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融资方式,全方位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技术发现与经营机制,发挥与挖掘各类技术资源的潜力。第二,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政策体系,形成创新创业服务的支撑必要条件。应发挥政府的推动、撬动、引导等作用,扶持初创企业、鼓励成熟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用市场机制激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发挥鲶鱼效应,在资源配置和利益分割合理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活动,带动系统整体发展。第三,形成社会化氛围支撑机制。全方位培育完善双创文化,营造全社会宽容失败的氛围。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实现从观念引导到行动实现的过程。第四,形成各类平台支撑机制。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不完完善技术转移体系,链接起创新的各个环节,提升创新的效率。促进发展科技创业孵化,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局部环境和生态;加强中創空间、加速器等服务平台的功能发挥,并组建各类专业技术研发平台等。
  参考文献:
  [1]林元春.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5(03).
  [2]查晶晶,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9).
  [3]封雪韵.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及相互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4).
  [4]陈晴,陈曦.推进创业孵化链条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J].中国科技产业,2017(02).
  [5]黄润斌.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6(02).
  [6]郑娟,孔钢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MIT创业生态系统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0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