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铁路行包信息管理模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平 傅军栋

  ―、铁路行包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铁路行包(行李、包裹)运输是铁路客运的一项重要业务,随着社会小宗货物快速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小宗货物快速运输已经成为铁路行包运输业务的一部分,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长期以来,由于铁路行包主要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操作,与行包业务所要求的“安全、便利和快捷”相矛盾,尤其在查询、赔付等环节,已成为铁路行包运输服务水平和社会信誉的“瓶径”。虽然,目前部分车站单独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于生产与管理中,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铁路行包运输的特性,一件货物从受理发运、中转、到达交付涉及到多个车站,需要大家的“互动”才能提高效率。这些自行开发的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进行互联互通,导致信息无法共享,难以跟踪查询。因此,铁路行包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必须站在全国的“平台”上进行统一规划,建立相关标准或模型,并根据车站层次的不同,分期分批实施,最终形成覆盖全路基于网络的铁路行包信息管理大系统,实现行包运输全程跟踪,全面提高行包运输的服务质量。
  目前,全路可以办理行包业务的车站有400多个,日办理件数在100件以上的有300多个车站。由此可见,大部分车站承担着行包业务,所涉及的信息量很大,如客票属性、行包发送站、物品重量、件数、保价、包裹类别、装卸、保管、车次、时间等等,尤其是当中转次数增加时,信息量就更大。长期以来,铁路行包作业主要以手工方式进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还容易出差错,尤其是遇到路网调整或新线开通、部分线路停办或限办时工作量就更大、更难于操作,这与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极不相称,也极大地影响了铁路在运输行业的竞争力。
  建立铁路行包信息管理模型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行包运输特有业务特性,货物从交运到交付形成一条物流链,在每个节点(车站)物流状态都将发生变化,这直接反映在信息流上,因此,为了有效的管理,如结算和跟踪等,信息流也必须在节点之间进行传递,从而为管理者能够作出及时的响应;二是车站的运量、地理位置和管理水平等的差异,如上海、北京等78个车站行包的运量,与全路的70%-80%,因此不可能做到全国一盘齐,只能分期逐步实施,这就要求所设计的系统必须考虑现行铁路行包运输的现状,该系统即可单机使用又可联网使用,有利于系统的推广和普及,并且防止二次开发带来的不必要的困难。在利用网络的基础上,提供行包的跟踪,电子承运,自动应答等功能,将大大提高铁路行包运输的服务质量,并且可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使铁路行包运输成为新的物流运输形式,真正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行包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随着我国WTO的加入,运输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据《交通运输统计年鉴》的统计,1998年各种运输方式的行包市场占有率为:公路61%、铁路28%、民航7%、水运4%。可见,铁路行包运输的前景不容乐观,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已刻不容缓。但铁路行包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行包运输业务、车站分别、员工的素质等特点,其设计的一般原则应该为;
  
  1、注重业务特性,又能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铁路行包运输与一般制造型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有较大的区别,在铁路行包运输的过程中,物流是依附着车流的,当车次和线路发生调整时,行包物流可能会随着改变。此外,各车站的业务操作,如保管、装卸、交接、交付、遗失及损害等都将改变物流信息状态,因此在及时准确记录的同时还必须通知上下游信息点,以保证信息流与物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行包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还必须考虑开放性,因为在发运和到达两信息点是部分面向社会的,同时还有查询、赔付等。
  
  2、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又能分步实施
  铁路行包运输是在全国铁路网上进行的,虽然业务流向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作为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是站在整个铁路网上进行设计,假如说广州局和上海局的系统不一样,就增加了通信的难度,很多信息也就无法共享,使得整体效应得不到提高。统一技术平台是没计的前提,但不能苛求全国所有车站同步实施,还必须考虑地区差别。因此,系统业务层的数据结构不能太复杂,尽量简洁、明晰,以便于少部分车站通过电话进行信息传递和统计信息上报。此外,部分车站由于人员素质的原因,系统的使用必须有一个试用的过度期,在此期间,业务层面的单机版系统较为理想,即能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又能使整个管理适应系统的要求。所以,设计的系统必须能够做到分步实施。
  
  3、便于跟踪和统计,又有利于站间清算
  跟踪和统计是业务层与管理层交互的两类主要信息,为了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在一宗业务未结束前,业务层的信息不应多头向上传递。因为,当遇到线路临时调整时,很有可能出现相关路局的信息不一致,即使是一样的信息,也没有
  必要相关路局都储存。因此,用于跟踪的信息最好只有一个向上的出口,当用户通过Internet查询时,由铁道部管理平台通过行包编号引导到该业务发送站所属的路局管理系统。而统计信息不必及时传递,因为这类信息主要用于业务分析和结算。在路局管理层中,要设计好按统一时间自动清算的功能。
  
  4、操作界面简便,又便于功能扩充
  由于各车站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一致,业务层应用系统的操作界面应力求简便,容易操作和学习,如在界面上增加业务导航功能。在保证基本的业务功能的同时,系统设计时还要留有功能扩充的余地,尤其是在路局管理层中,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方向发展。
  
  三、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铁路行包的运输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大基本过程:行包发送、行包到达、行包中转。对于车站而言,任何开展行包业务的车站都有可能成为发送站、中转站或到达站。但同时,各车站又可能分属不同的路局,这就产生了管理的难度,如信息的发送、业务的交割等。作为信息系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首先考虑业务特性,使得信息流与物流相一致,其次也应该顾及隶属关系,以便于管理。
  第一层次:车站业务层
  
  车站是具体行包业务操作的层面,当行包物流状态发生改变时,它负责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一宗行包业务从发生到终结,经过受理发送、中转、到达交付,实际上是一条物流链,为了保证信息流与物流的一致,并防止信息冗余,在业务层的信息管理结构应该为:
  在这种结构中,整个业务过程的物流信息只在发生业务的车站和发送站所属路局之间进行传递。如果中转站或到达站与发送站分属不同路局,则中转站或到达站只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月,将统计信息上传到其所属路局。
  第二层次:路局管理层
  路局层负担着行包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的管理工作,如商务开拓、行包跟踪、数据维护、数据汇总上报、数据加工等,其结构为:
  第三层次:铁道部管理层
  铁道部层主要对涉及到全路生产的基础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数据挖潜、以及对社会的信息服务和查询等工作。整个系统结构为:
  
  四、模型的设计
  
  主要功能介绍:
  从业务流程来看,系统主要的功能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行包发送作业管理(作业信息录入、采集、生成、计算行包的运价、进行数据分析、编制仓储计划、编制运行作业计划〈进行物流分车、确定运输路程〉、发送数据到各中转站和终点站、统计行包数量和利润、经办人信息等)
  2)中转作业管理(接收发送站信息、核对到达行包数据、发送核对已到已发信息、编制仓储计划、编制运行作业计划、统计中转行包情况、经办人信息等)
  3)到达作业管理(发送核对到达行包信息、编制仓储计划、生成收货人信息、通知收货人、经办人信息)
  4)车站管理(发送管理区间里程、运价等信息)
  5)代办点管理(录入作业、发送作业)
  6)站间通讯管理(语言查询、寻呼服务、网络联通状态检测)
  7)行包查询系统(通过Web方式提供行包运输的路径、现在位置、预告到达时间、车次)
  8)财务管理系统(行包业务财务管理、审核)
  9)专家预测分析系统
  10)数据上报系统
  在模型设计时,除了上面的结构和关系图外,本文采用了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设计思想。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标准建模语言。它溶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过程。UML融合了Booch、OMT、OOSE方法的基本概念。UML主要通过定义了的图形符合和文本语法对模型进行表示,具有直观、简洁的特点,由用例图、静态图、行为图、交互图、实现图这五类图(共九种图形)来定义模型。它可以显示实际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显示连接的类型及部件的依赖性;在节点内部,放置可执行部件和对象以及可执行软件单元的对应关系。UML不依附于语言,而且它被用作是联系沟通Java、C++、Smalltalk等语言的基础工具,通过使用MUL可在编码之前规划好整个系统,并且让开发人员清楚所负责的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UML可以帮助开发者记录下从设计就开始的错误,使得开发者在设计中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
  随着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复杂,创建成功系统关键的一点是要用一种系统分析员、客户、程序员和其他系统开发所涉及到的人员之间能够理解和达成一致的方式来组织系统的设计过程,UML就提供了这种组织方式。
  首先分析确定系统的角色(actors)和用例(use cases)。
  1)主要操作对象:货主,承运经办人,仓库管理者,调度,列车打包员,运输计划管理者,行包管理决策者。
  2)主要操作程序:发货,承运,分类,仓储,交接,调度,运输,中转,到达,送货,统计,核算,查询。
  3)用例图(描述角色与用例之间的关系,部分图略)
  通过上面图示,可以看出,该方法有利于在设计中理解客户的操作过程。(其余类图在实际设计时实现)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熊一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