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成本控制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秀丽

  摘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系统;价值链
  
  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中,借助于成本会计的核算,通过经常对产品成本形成的监督和及时改进偏差,使产品成本的形成和各种费用的发生被限制在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范围内,以保证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
  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以完成规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广义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狭义仅限于成本限额的项目;广义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狭义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绝对成本控制;广义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故又称相对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1.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下去了。
  2.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外有同行竞争、政府课税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要求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的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些压力。
  3.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产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公用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1.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7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2.工资成本控制。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企业应制定劳动定额,实行定额管理,加强企业内部分配管理,不搞“一刀切”。应该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实行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水平双重控制,完善挂钩指标体系,真实准确地计算挂钩指标,剔除其中的水分和各种不合理的成本,以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和杠杆作用。
  3.管理费用成本的控制。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
  
  三、成本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1.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要实行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必须保证有真实的、及时的、完整的成本信息。所以,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本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基本情况。而且,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既是对信息反馈的过程,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和控制的过程。成本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
  2.强化企业单位的制度规范建设。
  (1)通过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固化企业成本控制体系。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各单位应当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指导下,完善本单位会计核算办法,这是更加有效地控制包括经营费用、成本费用在内的企业成本,提高会计核算与控制水平的契机。改革成果需要特定的企业制度方式固化。
  (2)针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制定责任核算规定。即进行系统的费用要素核算与控制方面的配套改革,使各部分经营费用、成本费用等的控制形成配套措施,提高会计对经营费用、成本费用、费用要素数据记录、确认、计量、考核的整体水平,形成系统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在会计工作基础较好、人力资源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还应该通过进一步的整合、完善、提高本单位的包括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企业会计制度。
  3.实行成本管理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我国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中缺乏市场观念,重效率轻效益的状况较多。而对一个企业而言,效益才是根本。市场是效率(成本)与效益(价格)关系的连接点。
  4.加强价值链的管理。价值链管理理论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进行经营管理,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储存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综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我们在成本管理时最容易忽视价值链的管理,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事实上,成本费用的发生有很多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制造程序、作业程序以及物流的选择则是我们可优化组合的,它们对成本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因此,企业应对其制造程序附加值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对物流的选择应通过价值链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5.采用电算化进行成本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意识到了成本控制系统的意义,但因为成本控制工作复杂而一直无人问津。要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依赖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计算机这一有效工具。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学者和专家就成本控制系统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但大多是谈到实施成本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对基于价值链的各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各阶段成本控制的集成还几乎没有研究。在实务中,一些企业都在进行MR PⅡ或E R P等一体化软件的开发。在一体化企业管理软件中包含有成本控制模块,但MR PⅡ和E R P系统中的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事后的成本核算,并没有从成本的事先控制人手以实现成本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可以说,现阶段我国成本控制系统电算化的研究与开发还基本上是空白。由于成本控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企业本身实际生产情况的各不相同,注定不同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和方法也不一样,因而不存在通用的成本控制软件。因此,必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成本控制软件,将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和核算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6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