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规避文化产业投资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文益

  经济活动只有当终极结果揭晓以后,方知风险几何。曾经掀起过热播浪潮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乌龙山剿匪记》、《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铁道游击队》、《亮剑》、《家有儿女》和《闯关东》,等等,必定也存在过播出后的惊喜与播出前的担忧。依据事后的结果来评判期初的决策,则无论最后账面是亏损的还是盈余的,都不能说是有什么风险,因为结果已是既成事实,板上钉钉,不会再有什么风险了,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由此可以推论,我们所说的风险,是一种事前判断,是对某个项目投资回报率偏差概率的理论界定,这种事前判断是根据满足必要的成功条件的多寡来决定的。
  既然生活在风险的世界里,人类就试验了各种各样的避险办法,这是生存与发展的本能需要。这些避险的工具包括哲学与文化层面的,技术领域的,物质资源开发的,暴力的,时空探索的,等等,归纳起来就是资源准备与连续创新。风险是概率事件。但是把风险理解为100%的危险,则又走向了极端,在技术左右意识形态的今天,在技术充分支撑人类信心的今天,全球的避险手段都更加丰富了,整个世界把风险的底线都调高了,实际上冒险的偏好更大了,而以往安全手段相对短缺时代的风险,在今天就已经不视为风险。风险观的变迁,风险容忍度的微调,风险砝码的加重,是历史的产物。
  今天的文化产业投资的风险,并不比任何别的产业更大,也不比任何别的产业更小。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当资金集中在某一领域时,这个行业就相对安全,参与的微观个体承担的风险则相对较小。这是一个因比较而生的说法――极端地,如果一个领域只有一个实力有限的投资者,当资源不济时挣扎的空间不大,而当资金相对密集时,风险分担者众,利润率可能降低了,但安全性却得到大的提高,股市在放量时涨与缩量时跌就是这个道理。熊彼特注意到经济发展中的蜂聚现象,实际上资源的蜂聚相当于打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平台。于是,传统商业与制造业、高新技术与信息业和运输业等的集聚区出现了,这是选择的结果,是进化的产物。
  投资者在产业集聚区寻找发展机会,就是自然而然的正确选择,在发达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投资文化产业,比起在其他区域投资文化产业,风险要小一些;在构成文化产业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创意资源)富庶的地区投资文化产业,风险又要小一些;在冒险冲动普遍强烈的经济氛围中投资文化产业,则风险更要小一些;用业已证明的安全手段投资文化产业,风险将降到一个更低的台阶直至安全着陆。笔者认为,最高的风险台阶最空虚,因为那里资源最少;最低的风险台阶最充实。人们根本没有理由认为站在最高风险的台阶上能得到最大的报酬,风险与报酬一致性的假设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因为不存在真实的安全元素基础,持高风险高回报者是不折不扣的冒险,他已经脱离了理性投资的范畴。文化产业的潜在投资人只要粗略估算自己站在那一级风险台阶上,就当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定位。
  因此,尽管电视剧的投资失败者众,尽管主题公园往往入不敷出,尽管演出产业还不太景气,但是我们也没有理由把文化产业特别地定为风险产业。一个新的文化项目并不比节能减排项目蕴藏更大的风险,一个文化创意也并不比一个技术创新的设想更富冒险性,一种新的文化产品的销售并不比农产品新品种的销售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一个文化产业新市场的开发并不比军工产品新市场的开发更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并不特别地低,甚至可能是高的,关键是看我们站在那一级台阶上。因此,我们说文化产业风险是可控的,并不缺乏哲学与科学依据。
  我们宁可说文化产业是安全的,也不应该过分强调文化产业的风险,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控制文化产业投资结果不确定的办法,这些可供选择的办法包括:1、比较研究法;2、生产力要素全面分析法;3、历史趋势分析法;4、数轴分析法;5、多因素相关分析;6、排除法;7、问题分析方法;8、进化论思想,等等。如果我们借助以上的方法都找不到避险的答案,则不能认为投资可行,至少暂时不支持。或许,成功的电视剧与其他文化产业投资有意或无意地经历了以上方法的过筛。
  作者的认识是:不要人云亦云地谈论投资文化产业的风险,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如何做到让文化产业的投资更安全,这才是积极的态度。如果我们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我们可以加强研究,发现更多更好的避险方法。这才是理性的选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0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