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双成

  据统计,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1%上升到2006年的45%左右,平均每年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接近50%,占地税收入的55%以上。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陕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建设西部强省的生力军。尽管发展提速、成绩斐然,但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仍比全国平均水平65%低20个百分点,与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一是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二是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方式陈旧;三是贷款担保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四是国家政策落实还不到位,鼓励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待营造和提升。目前,一些限制民间投资的政策和规定仍在实际工作中起作用,某些领域和行业的歧视性政策仍在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少数部门存在“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的现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尚未完全制止。
  综合分析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纵向比,增速加快;横向比,差距不小;看发展,潜力很大。如何进一步发掘潜力,创新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点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面临的机遇
  
  今后几年,根据陕西经济欠发达而又具有后发优势的省情,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全民创业,必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省干部群众创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途径。
  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坚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和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陕西首富神木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收费标准和程序,简化注册手续,规定受理后必须在两日内办结。2006年底,该县个体工商户已达8840户,民营企业1256户,上缴税费总额19.2亿元,民营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0%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一五”规划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需要大批个体私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创业,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长处。随着区域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沿海发达地区很多企业到西部地区寻求发展,也为内地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一批国企陆续退出竞争性行业,又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随着鼓励“走出去”政策的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出口贸易和对外合作的范围更大,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也更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需要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企业随着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迅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继续实施“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战略,并在15个县开展“扩权强县”试点,扩大经济管理权限,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无疑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随着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发展模式和途径出现了新的变化,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特别是集中在西安、宝鸡等国家级高新区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陕西省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为今后的大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的思路
  
  围绕扩大发展、壮大实力,今后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重点:
  大力培植民营骨干企业。要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结合、资本运作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引导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低成本扩张,集中力量扶持其壮大规模,提高素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发展特色经济。要鼓励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工艺、产品比较优势大的个体户和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专业化生产、为大企业进行产品配套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新产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企业。
  加快发展产业集群。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开发特色资源,发展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要把扩大发展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按照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开发,搞好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吸纳更多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要从调整陕西省经济结构、转化特色优势资源的需要出发,支持个体户和民营企业扩大招商引资,有选择地承接东部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逐步形成几个有实力、有影响的产业集群。
  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不但要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改善民营企业家队伍的结构,而且要制定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选送一批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构建陕西省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措施与建议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各级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进一步创新观念、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尽快建立健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法规、资金支持、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体系。
  创新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突破口来抓。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陕西省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目录,努力开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所有制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把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产业升级、地区布局优化的关键环节,加强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与促进民间投资,调控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公平待遇,制定鼓励发展的规章和政策。抓紧制定并颁布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条例或办法,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的领域,切实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降低创业门槛,为所有创业者广开“绿灯”。要清理现有文件和规章中有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条款,明确规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进行投资参股、并购重组,允许出资人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让土地使用权、高技术成果等非货币形式出资,等等。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民营企业联合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经营,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积极推广企业信息化,积极推行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要把民营企业的节能减排列为重点,使主要行业的物耗、能耗、环保和安全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争创国内先进水平,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转变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一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争取省上有关部门重大项目投资的支持。二要积极争取省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每年由省财政从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增长部分拿出一块,从其他渠道筹集一块,建立不少于1亿元的省级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投入形式主要采取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方式,以此带动银行和社会的资金投入。三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支持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的平台,积极争取银行支持。大力推广区域内企业互助担保或融资等措施,解决企业短期融资问题。四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五要加大金融机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切实改进金融服务,扩展授信小企业范围,放宽抵质押品范围和担保条件,依据发展需要增加信贷投入。
  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和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二要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切实转到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上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非公有制经济,真正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三要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彻底清理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不合理收费,进一步规范税费征收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现象,特别要严肃查处吃拿卡要等恶劣行为,切实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四要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及其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要根据民营企业量大面广、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力求保障水平低标准,保障面高覆盖,尽量保证低收入职工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五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投资咨询、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中介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5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