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组织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立法经验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春晓 周 彦

  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备受理论界和业界的关注。本文旨在从网络组织理论出发,基于资源观、知识观反能力观的角度,对网络内组织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分析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为更好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借鉴。
  
  一、引言
  
  技术创新活动包括一项技术或产品从新思想的产生,到研发、试制和实现首次商业化的整个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随着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人们更多把视野聚焦于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通常从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而随着网络理论的兴起,企业网络作为一种介于纯市场和企业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也备受关注。有学者基于网络环境,分析网络能力等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但往往较单一,缺乏系统性。本文基于企业组织及其创新范式日益网络化趋势背景,归纳和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从资源观、知识观和能力观三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同时分析了三个层面的内在关联及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适当的建议,以提升网络化趋势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二、网络组织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一)基于资源观
  随着网络组织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及网络理论的兴起,经济学家们认为网络既是一种无法模仿的资源,也是获取资源和能力的一种独特方式,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英国Sussex大学的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SAPPHO计划,对29对创新成功和失败的创新项目进行测度,并提出对外界科技网络的利用程度是影响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王育晓(2005)指出网络关系资源是影响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企业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通过正向作用于企业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绩效提升。
  
  (二)基于知识观
  随着创新技术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发展,技术创新的成功越来越需要多个组织间的知识学习和合作,并且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与协作。创新过程的成功来自于企业之间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而进行的编码知识和缄默知识的交换;同时创新也是一个知识学习的过程,有从外部和内部的干中学、用中学、共享中学。Cohen和Levinthal(1990)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吸收能力,即识别、吸收并商业化利用来自企业外部网络的知识,对创新活动的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知识的互相学习成为影响集群网络内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李正卫和池仁勇等(2005)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这一点。对于企业内部网络而言,宋志红(2006)通过对国内11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行为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绩效。
  (三)基于能力现
  有学者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角度,即企业为适应变化的环境,进行整合、构建、重塑内部与外部资源的能力freeze等,1997),通过作用于企业的运营操作过程,间接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进行分析。诸多研究认为吸收能力,即Cohen和Levinthal(1989)首次提出的企业识别、吸收、并商业化利用来自企业外部的知识资源的能力,对创新活动的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并能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基于内部网络,杰弗里-摩尔(2007)指出有两个根深蒂固的原因造成了创新绩效不如预期,其一是公司缺乏内部协同能力,即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没有精诚合作的保障机制。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基于资源观的分析
  网络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依赖于他们同其他公司和参与者组成的网络。因为网络内存在大量的积累性资源,网络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得到必要的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并实现新产品的高效开发。企业的网络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各企业之间共享包括研发资金、技术资源、企业家资源、市场信息以及关联的其他社会关系等资源,从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节约成本,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共享的网络关系资源是影响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但是往往其通过正向作用于企业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绩效提升。
  (二)基于知识观和能力观的分析
  在网络联系的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对技术创新绩效起到重要作用,企业网络正可以为网络内企业提供强大的知识流。同时由于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而且技术往往具有前后关联的特殊性,需要在工作交流中逐步积累,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在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等之间以及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交互学习的过程,并且保持关系的平衡与协作。在学习和合作的基础上,企业形成发起、维持和运用商业关系与网络获取竞争优势的网络能力,它是企业基于内部知识和其他补充资源,通过开发、维持与利用各层次网络关系以获取稀缺资源和引导网络变化的动态能力。其中,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吸收能力的差异是决定联结关系在网络中功能的不同的重要条件。这种不同的网络关系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社会资源的积累与动态能力的拓展,强关系主要作用于企业资源积累与网络能力拓展的深度,而弱关系则更多地影响着企业资源与能力积累的范围广度。而吸收能力对创新活动的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并能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
  (三)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基于三个层面的理论回顾和分析,笔者尝试提出基于网络环境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作用分析框架,构建如下模型:
  企业内外部网络资源的共享和通过网络知识的交互形成企业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企业的正向吸收能力,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绩效。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吸收能力是企业网络资源、交互的网络知识和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控制因素,在网络资源和知识转化为现实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网络资源和知识是否更有效地转化为网络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强度作为重要的调节变量,影响着企业网络资源和网络能力的拓展。三个不同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其中网络创新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保障,网络知识的交互是技术创新绩效的动力,网络的动态能力是技术创新绩效的前提。
  
  四、结论与建议
  
  因此,企业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寻求合作者,而合作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外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对技术创新也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发展自己的外部和内部企业网络,注重在网络关系强度和关系结构,积极发展与客户、供应商、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外界实体的联系,还应注重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以提高其信任程度和沟通程度,从而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支持源。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建设内外部网络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吸收能力。使企业从外界获得的知识,很好地进行识别、消化和吸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创新绩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8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