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产业结构变迁的灰色关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福寿

  摘 要: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分税制实施以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明确的地方收益权,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独立事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由此会出现调整制度的需求。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无疑会产生正面效应,但也有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公众利益的不一致性,据此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上海 产业结构 灰色关联分析 三次产业
  
  上海自1991年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入,现已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上海进行了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也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根据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化研究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关联关系,计算各产业与GDP的关联度并比较不同阶段各产业与GDP的关联度的变化,结合图表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实施不同产业政策的建议,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系统分析技术,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统计数列的几何关系或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别因素间的关联程度。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一)确定参考数据列和比较数据列
  参考数据列X,O和比较数据列X,i
  X0=(X0(1),x0(2)…x0(m)),Xi=(Xi(1),Xi(2)…Xi(m))T,i=1,2…m m为指标的个数。
  
  (二)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常用的无量纲化方法有均值化法(1)、
    
  (四)计算关联系数由(3)式,分别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
  Li(k)=(△min+p△max)/(△+p△min)……(3),k=l,2,…m通常p取0.5。
  
  (五)计算关联序O,并根据Oi的大小排列关联序的先后顺序
  关联度越接近于1,说明关联程度越大。γoi=(Li(1)+Li(2)+……+Li(k))/m i=1,2,……n。
  
  二、上海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可分成四个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83年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为第一阶段;1983―1991年的浦东开发开放为第二阶段;1992―1997年上海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定,确定“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为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上海提出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结构调整目标,加快形成以高科技和深加工为特点的产业格局至今为第四阶段。
  以不同时期的GDP为参考数列,相应时期的各产业、行业数据为比较数列进行初值化处理计算并汇总计算结果如下表,并以图1表示三次产业、行业与GDP的关联度的动态变化。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顺次沿着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方向演进的,同时各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一般说来,主导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一般比较大。某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大,则这一产业对GDP的影响就比较大。
   
  (一)图1显示,在上海经济发展四个不同的阶段中,第二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大于其他两个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说明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原因也可以从统计数据中找到原因,1978-2006年工业增加值在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大于或等于90%(仅1998年为89%)。为何出现两者的关联度先下降然后上升的现象?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实行对外开放,外资经济、乡镇经济、私营经济发展很快,上海直到1991年浦东开发开放时才实行对外开放,此前一直是计划经济占主要地位,旧体制约束下的经济活
  一直是主导产业,对GDP的影响较大。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998年上海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效果,考虑到政策时滞的影响,计算1999-2006年三次产业与GDP的关联度,与1998-2006年计算相比(见表1),第一产业与GDP的关联度系数(0.61655)变小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94655和0.97011)都变大了,后者比前者大,且两者都大于第一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说明1999年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大于第二产业。
  
  (二)图1显示,第一产业与GDP的关联度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说明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总体趋势是变小。这和上海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有关,因而上海经济有其特殊性,自1978年以来,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历来在上海GDP总值的比重在5%以下,影响程度很小。但1992-1997时段与1998-2006时段相比,第一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有所提高,是由于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缘故。
  
  (三)第二产业和工业与GDP的关联系数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关联度分别由第一阶段的0.95236和0.93512一直下降到第三阶段的0.78067和0.7527,然后在分别上升第四阶段的0.93380和0.94179。工业和第二力不能得以发挥,上海工业装备水平落后,表现在第二产业以及工业与GDP的关系上关联系数下降。自1991年以后,上海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进行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定“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一方面对外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对内工业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六大工业行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行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为一、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表现在第二产业、工业与GDP的关联系数上升。
  
  (四)图1显示,第三产业与CDP的关联系数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第二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与第三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之差呈现明显缩小的趋势。1978-1982年第二产业与CDP的关联系数高于第三产业与GDP的关联系数0.33995,1983-1991年高出0.16730,1992-1997年差别缩小0.10599,直至1998-2006缩小为0.02835,进一步计算1999-2006期间则变为-0.02346。说明产业结构的

调整正对上海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地位正在不断增强,对GDP的贡献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
  
  三、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认为,工业化后期,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其中信息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支配地位,甚至绝对支配地位。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在表1和图1中显示,上海自1999年以后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后期,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用高技术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上海城市定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国际性大都市,因此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从服务全国的角度来考虑。上海一方面应该发展通信服务、信息服务(包括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电子商务等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服务业,因为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服务业能产生高额利润和高附加值,同时也可以利用上海知识创新和人才聚集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技术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如物流、商贸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结构升级,最终带动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制造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提升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灰色关联分析显示上海工业和第二产业与CDP的关联系数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两者的差值较小,显示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统计资料也显示上海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5%以上,制造业是上海国民经济的支柱。
  上海制造业应定位于先进制造业。随着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制造业同构化的现象日益明显,特别表现在低端制造业上,这其中尤以长三角低端制造业同构化的现象严重。因此上海制造业定位于先进制造业甚至全国先进制造业的中心上,上海应利用其科技、人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方面向长三角和内地转移低端制造业,另一方面承接世界高端制造业向上海的转移,同时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信息化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三)促进农业转型,发展都市农业。当一个国家的城市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都市农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提供安全、鲜活、特色、优质农副产品,以及具有农业的生态环境与文化等功能;另一方面都市农业能利用都市的发展优势,特别是利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资本的大量投入和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上海已进人工业化后期,信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正在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另外,上海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具备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上海都市农业的发展应遵循服务城市、依托城市发展思路。依托上海在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一方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大宗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另一方面,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体现农业社会和农村传统文化价值,不仅有利于扩大农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还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和劳动力,为市民观光、休闲、学习与体验农业等提供场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