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高校的联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西莉

   摘 要: 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对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西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尴尬,提出西藏自治区政府与西藏高校应进行联动,政府应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有效促进西藏自治区高校专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并加大扶持文化产业的力度,建设大型文化创业基地,开拓就业新模式,才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西藏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藏文化产业; 政府; 高校; 联动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86-02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
   一、文化产业在西藏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使命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涉及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具体可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和九个大类。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核心层,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新兴文化服务业为文化产业外围层,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相关层。
   积极研究、培育和发展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并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西藏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特别现实的意义。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西藏主要体现为五重历史使命:一是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第三产业的主力军,通过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改变着西藏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西藏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使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使西藏文化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得到更快的发展;三是使西藏文化资源按照市场要求,得到有效整合及合理配置,使文化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促进西藏传统文化产业的结构和运营方式的改变,使西藏文化产业适应青藏铁路通车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西藏旅游的文化含金量,满足游客对藏民族文化的需要,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五是促进健康有益文化进入市场。
   二、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西藏的文化资源丰富,但一直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区内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受困于四大因素:
   1.长期以来,西藏较多地将文化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重视其社会效益,很少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文化的发展和制定相关的文化产业政策。区内的文化艺术团体都属于国家大包大揽的事业单位,只重视完成指令性任务,重视宣传教育功能,不重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投入停留在依赖政府办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等、靠、要”现象。这既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文化艺术团体的创新和发展。
   2.政府部门缺乏对文化产业强有力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表现在深入调研不够,分析、预测、规划不够,主动组织、引导、开发不够。
   3.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统一协调不够,存在各自为主的现象,只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不足表现在文化产业化程度低,忽视长远发展利益,科技含量少,品种单调,规模小,作业分散,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差,影响了文化资源的整合、配置、开发和合理利用。
   4.缺乏文化产业督察、指导、服务机构和管理人才。
   党的十六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事业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强调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提出了由原来的单一管理转变为监督、指导、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型的文化管理机制。因此,既要加强对西藏文化产业的管理,又要转变管理的方式,既要建立相应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又要培养从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这是一个重要课题。
   三、西藏高校的现状及问题
   1.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存在问题
   (1)专业设置的短视行为、近期效应。专业总量增长过快,专业设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是当前高校专业建设中的通病。一哄而上,盲目求新追热、急功近利的做法使一些新增专业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课程体系陈旧,专业布局重复设置。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由于定位不明,课程体系陈旧,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专业建设中的“小而全”的观念造成了高校专业设置重复的现状。
   (3)专业口径过窄、专业划分过细。这也是高校专业建设中的一个通病。专业划分既细且名称又不统一,这很容易造成专业布点过程中的混乱,更容易造成同科类相邻甚至相容专业的重复设置,使专业结构比例失调,难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落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和发展的步伐。
   目前我区高校在教学管理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可以说这方面改革和发展差距还很大,任务也很艰巨。
   2.西藏自治区高校就业市场遭遇尴尬
   西藏是中国最后一个告别计划分配制度的省份,2007年是西藏所有高校毕业生告别计划分配的第一年。大学毕业生中开始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西藏自治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徐卫政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截至2007年6月底,全自治区已有95%的大学毕业生实现了就业。西藏今年共有高校毕业生8000多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教育系统内双向选择,在教师岗位就业;非师范类通过各类公开招考、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专升本学历深造、自主择业等途径实现就业。
   西藏劳动就业等部门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级相关部门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机构;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开通了“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信息网”,拓宽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渠道。但2008年就业机会和就业人数仍不容乐观。加之高校自身在专业设置上有一定盲目性,一是觉得自己有这种专业的老师,就可以开这种专业,二是看到社会上别的学校某专业显得很热,就一窝蜂地上。家长和学生的盲目性,也是造成这种专业冷热迅速转换的因素。他们对大部分专业并不了解,许多专业他们在中学时恐怕都没有听说过,报名的时候,只能听人宣传。
   自治区高校专业建设既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要符合教育规律,是各高校在专业设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西藏自治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只有与高校联手,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促进西藏自治区高校专业结构作战略性调整,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建设大型文化创业基地,开拓就业新模式,这一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1.西藏自治区高校新一轮专业结构要作战略性调整,专业建设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世界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我国产业越来越多深刻地融入到全球化大潮,主动参与或被动地卷入激烈的全球竞争。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正在加强学习,强势出击。对于很多产业城市,尤其是专业化的城镇(地方产业集群)来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本地优势产业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尤其重要,因此,产业城市的战略重点,往往是专业科技、专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原有教育制度的创新。
   我国2001年10月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就指出: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与内涵改造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走向和整体风貌,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应对国际化大潮,能否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此,教育部强调,本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是,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促进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具体地说: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对一些确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组进行培养。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支持那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照专业目录中的二级专业类设置相关专业或按二级专业类组织招生。
   自治区高校专业建设既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要符合教育规律,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紧跟时代潮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动态变化。积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面临的主要市场是人才市场、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这一现实要求高校对几十年不变的老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根据市场需求增设新专业。而办教育又必须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在密切注视市场需求的同时,不能脱离教育规律。
   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
   2.政府应盘活高校毕业生源,建设大型文化创业基地,降低准入门槛,拓宽创业领域,开拓就业新模式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韩国打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日本喊出了“创意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
   政策扶持是各地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利保障。日韩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各项财政、基金扶持以及灵活的投资体制。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商业性赞助和公益性的捐助是文化艺术团体经费的主要来源,其数额是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和拨款的。政府对文化事业及相关产业给予了不同的财政支持: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二是地方政府都设立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三是政府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减免制度等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如,为鼓励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赞助,相关企业可以享受3%左右的税收优惠。韩国文化事业财政预算在国家总预算的1%以上,国家设立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等多种专项基金。
   创意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更需要高端的政府服务。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我国各地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和方向。因此,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
   自治区政府在完善扶持政策的同时,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做好产业规划、协调、指导工作,结合现有市场,加快孵化园区建设,把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纳入服务范围,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辅助、创业培训、项目跟踪指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所需资金从就业资金列支。实施“创业培训”进校园工程,组织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开展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组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小组,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制定创业计划,提供政策咨询,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有政策扶持是自治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和保障。
   高校毕业生既是培育创业主体,又是文化产业主力军。政府在完善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倡导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用于毕业生创业基地建设,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信息、项目推介、创业咨询、创业指导、项目评审以及人员招聘等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设立创业基金要拿出一定比例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资金支持。自主创业且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筹经费不足时,可向当地经办银行(及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提供查询人才和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招聘广告、开展人才招聘会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等服务。
   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拓宽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各类文化、旅游经济实体,既能促使西藏高校毕业生尽快改变就业观念,实现自我就业,又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不仅能有效缓解就业矛盾,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3.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辅导,并将相关院校与企业的资源予以整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化
   在文化层面构建,政府应加强与区内高校沟通,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辅导,将文化与产业结合,使文化创意产业化,通过异业联盟策略发展出“一个地方一个特色”的文化产业。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具有规模生产和市场扩张能力,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任何已具备文化产业性质或蕴含文化资源的某个项目的设计、策划与方法,采用文化方法,主要就是侧重于整体的文化定位,并由此进行铺展与延伸,将文化的增长点变成面和线。发展西藏文化产业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文化发展趋势和规律,把包括旅游、演艺、美术、出版等产业作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重点。
   在产业开发层面,政府可在高校设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不同文化产品产业化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可采取一个带领一个的发展方式。例如,扶植一个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周边的土特产销售、民俗度假村、民族小吃餐饮、民族艺术表演团等相关产业的连动发展,以最小的力量,产生最高的效应。
   目前,西藏正处在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职能部门若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与高校联手,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合理引导大学生就业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将会探索出一条适应西藏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陈君里.西藏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J].开发研究,2005(03).
   [2] 冯骥.尼玛次仁指出努力探索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新路[EB/OL].中国西藏新闻网,2007-08-22.
   [3] 王先俊.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04).
   [4]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Z].2000.
   [5]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Z].1998.
   [6] 安宇,沈山.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