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居住小区的可持续设计原则及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腾占文

  摘 要: 目前,以不损害后代利益为基本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已逐渐得到各国政府的共识与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理论上辩证的解决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并开始走向实践,参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关键词: 居住小区; 可持续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93-02
  我国政府根据国情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社会可持续发展计划、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等等,将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概念作为具体的工作目标。
  于是“可持续发展”一时间成为了时尚名词,“生态小区”,“可持续发展小区”,“绿色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风起云涌,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但是,其中却大有商业炒作,为生态而生态之嫌。所以,什么是生态小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及其到底应该以何种方式运作,应该为我们深入探讨。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尽管学术上还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公认的概念是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提出的定义,即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它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否则她们就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部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小区是人们住居的基本集合体,在居住小区的涉及和实施工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生态思想是必须的,则必须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思考。
  一、居住小区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居住小区处于城市大环境之中,住宅区用地的合理布局是形成合理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条件,是现代化城市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将住宅用地与各项产业用地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及道路交通用地综合考虑,同类集聚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异类适当分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减少通勤,既可以降低能耗,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又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将住宅用地与道路交通用地配套布局,将居住区内管网系统与城市管网系统合理结合;小区内部小生态循环系统自我完善,最大程度的自我消化废物,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扩大积极效用;结合城市长远发展要求,考虑城市的增长形态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避免短期行为,节约社会投入,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从个人来讲,节约个人通勤时间,就是降低Bf间机会成本,不仅能够为社会创造出其他更多的财富,而且降低了个人的通勤费用,为居民选择住宅区位提供了更多助选择,方便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
  2.居住小区不仅应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而且必须从历史传统,文化习惯等人文因素考虑,以建筑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环境,以满足随社会进步而变化的文化观及价值观。
  二、居住小区内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居住小区是个人与城市之间的媒质,由居住空间,人,空气,阳光,水,土壤,动植物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作为人们群居生活的依托,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1.空间
  居住区空间以其性质共有4个层次,即城市公共空间----区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由区内公共建设,广场,水池,绿化共同构成的区及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适应何种活动的要求,并为人们提供各种变化的可能,给其以多种选择和最大的自由度,形成人----空间----活动三者之间的互动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住宅底层架空,平台及公建屋顶形成多层次的,利于邻里交往的外部空间,促成符合现代价值尺度的人际关系。
  2.阳光
  居住区住宅之间距离除满足空间尺度,心理距离之外,必须满足日照间距。阳光不仅是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能够影响心理情绪。居住区内必须以住宅,建筑,树木等作为基本构件有效的组织阳光,即要使日照充足,又应防止阳光污染。要做到冬有阳,夏有荫。
  3.绿化
  绿化系统是生态小区的必备元素,绿色植物由于能吸收、阻挡太阳辐射和发光质,从而降低环境温度和眩光、吸附尘埃、提高空气净度、减少干燥等,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人们生活和工作更舒适。对于居住区的生态程度至关重要。
  (1)各种乔木,灌木,花,草坪必须搭配布置,使各种植物都能良好成长,应利用其相互之间的能量互补和物质循环原理促成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植物以及草坪的配置,要由近及远,由底到高的配置,使之有层次、有深度、色彩有变化,形态高低起伏。要考虑季节的变化,做到色变、形变和景变,使之四季常青,鲜花常开。
  (2)应适当配置对空气变化敏感的“警戒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监测器。
  3.应充分利用闲置空间扩大绿化面积,加强绿肺功能
  (1)屋顶绿化
  在较宽阔的公建屋顶面布置植物、构成屋顶花园。如按支撑墙的走向或任意几何形布置形态各异的植物形成自然式小花园。这种形式的绿化景观优美、功能齐全,供人休息、活动,除了屋顶花园外,居住区建筑一般采用灌草结合的植被布置在屋顶,这种形式的绿化在调节气温、防止污染、提高建筑隔热保暖性能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效果较好。
  (2)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要在充分考虑墙面和建筑物的造型、色彩、门窗结构的前提下,选择装饰性的攀缘植物,作好造型的设计与控制,如突出系列空心砖,砖内置土,种上花卉和蔬菜,施以水肥,保持常年碧绿,形成一片葱绿的生态墙。
  (3)棚架绿化
  在广场、道路和一些不宜直接攀缘生长植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空间,搭设一定结构的棚架进行绿化,使其可以形成绿色的走廊或厅堂,是休息、活动和赏景的好去处。在车棚,电缆杆都攀上藤蔓,可谓“见缝插针”。
  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可以避免阳光暴晒所以引起的胀缩和风吹雨淋,对建筑材料和设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景观系数,并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4.水
  通过居住区给排水管网,居住区水循环系统、居住区土地分类利用以及新型高效用水设施的综合考虑,实现区内水体的保滞,自净化,再利用。
  (1)使用低流量水龙头,高效抽水马桶等节水器具以节水。
  (2)保持渗透性土壤,充分利用非渗透性土壤,结合广场,屋顶,停车场的排水及垫层构造处理报滞收集雨水,回补地下水,大气水,实现与城市水文系统的再循环。
  (3)设置区内废水再生利用系统,将回收雨水,洗厕用水,清扫卫生用水,空调用水,景观绿化用水分质净化并分质回给,从而达到再利用,自给水的目标。
  5.空气
  居住区内的住宅走向布局必须与当地风向相适应,综合利用区内各种建筑的体型、高差,有效的组织通风,净化居住空气,削弱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如有条件,应设置风能收集装置,利用风能发电,营造景观,减轻城市供电负荷,美化环境。
  三、住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住宅是小区的组成细胞,是居住时间最长,最直接的小环境,其设计的可持续性是体现在:
  1.住宅内部空间的可变性及适应性
  正如80年代所尝试的“支撑体住宅”,通过结构基本框架,厨卫空间及管道井的稳定与起居空间的灵活可变的统一,辅之剖面上空间的相互穿插,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和发展余地,实现住宅空间的可变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随着时代的演化,住宅内部空间的自我完整性和可再生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建筑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深入研究当代居住行为和居住模式,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制的新的“支撑体住宅”。

  2.充分发挥住宅的实体材料寿命及再利用性
  住宅建设耗费大量的能量和材料,尽可能延长材料的使用期对于节约材料,降低能耗意义重大。通过门窗,隔墙,照明等设备和墙体,钢构件等建筑预制配件以及易降解的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可以促进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消耗,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住宅与外部环境的生态互动
  (1)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
  随着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高精尖技术开始运用于建筑之中。当钱用于住宅建设之中的主要为太阳能收集利用技术,其他新技术材料由于经济性原因无法广泛运用于大规模住宅建设之中。
  (2)通过建筑设计利用生态因素
  <1> 空间组织
  住宅内部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居室小环境质量。住宅设计应从分考虑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结合平立剖涉及,有意识的组织室内穿堂风,冷热空气对流,加强内外空气交换;开窗面积,位置适当,建筑外表面合理凹凸,充分利用阴影形成遮阴,并辅以阳台,利用阳台的暖房效应缓冲室内外热交换。尽可能降低住宅保温隔热所需能耗,形成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
  <2> 构造细部设计
  应用事宜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住宅的采光,通风,遮阳,隔热,排气,保温等问题,以提高环境质量,实现低耗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应当在住宅建设中大力推广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实用手段。
  a、双层构造
  利用双层墙体,双层屋面,双层玻璃以及夹心复合结构,形成室内外空气温差及压力差,引起空气对流及自然通风。
  b、高低洞口
  通过设置高低错落的洞口,利用相同原理实现室内外热交换及空气交换。
  c、可动装置
  可以控式装置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相应调节室内小气候。应考虑在住宅外墙及外窗架设可调节百叶和遮阳板。冬天其叶片白天朝北,让阳光射入以获取热能和自然光,晚上旋转叶片隔离内外,避免热损失;夏季叶片朝南,减少热辐射;如需要将其旋转打开窗户即可通风。
  <3> 室内绿色设计
  以诸如环保型内墙乳漆和常温远红外陶瓷等新型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环保材料代替化学装饰材料为主材料,利用绿色照明设备,辅以室内绿化,以生理及心理的双重标准,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噪声,空气及视觉污染,努力营造温馨,高雅,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涉及到诸多因素,必须从城市生态环境,居住区生态环境和住宅内部生态环境三个层面统筹安排,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居住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