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事业蓬勃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中就如何做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施工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事业蓬勃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我国的公路建设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上。这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了沥青路面,但是从国内己建成的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来看,一些路段在通车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早期破坏现象,如开裂、车辙、水损害等。这些病害直接导致了路面使用性能的下降,使一些路段在建成后较短时间内就不得不进行大修,一些公路甚至在通车二、三年内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这不仅降低了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大大影响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社会形象。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技术人员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任何工程,其最终使用性能的好坏都直接取决于施工质量的高低。大多数工程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失去重点或成为形式。
  一、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由于工程施工是一个形成项目质量,并逐步体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是决定最终产品实体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施工质量控制一般分为事前控制(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和事后控制(对施工各阶段产品进行的质量控制)3种基本方式,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特点。
   我国现行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等标准中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分为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正式施工质量控制和竣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对材料和制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并确定合理的材料组成和工艺参数。正式施工阶段则根据规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材料和制品的性能进行经常性验收,保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竣工阶段主要是根据规定的质量检验标准对制品质量进行合格新验收,保证符合要求。要进行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必须明确整个建设过程各个阶段、各道工序、各项工作的质量要求。
  二、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过程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方法是通过建立各种指标的控制图,在施工中按进程将检测数据信息绘入控制图,进行异常判断。当过程无异常时,表明过程受控;当过程出现异常,进行分析,提出改进。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过程分析和过程监控。第一阶段工作主要是建立控制图,包括控制图的选择、参数选择、质控标准确定等;第二阶段主要是应用控制图,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判断过程是否受控,当出现异常要进行分析并改进。
  (1)选择控制图。
   由于控制的要求和指标性能特点,对不同的指标应选用不同的控制图。这种选择应以控制图的功能结合控制的要求和指标性能特点为依据,图以检测值动态均值±极差×管理系数,作为质控上限(UCL),作为质控下限(LCL);以规范或设计时确定的接受上下限,作为标准上限(USL)和标准下限(LSL)。当有超出UCL和LCL范围时,视为施工异常或试验数据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使系统恢复稳定,避免系统出现大的问题。当有超出USL和LSL范围时,应视为施工质量不合格。图以规范或设计时确定的参数值(目标值)±2σ作为警告限(UWL、LWL),以规范或设计时确定的参数值(目标值)±3σ作为标准限,检测值落在警告范围内则表明质量合格,落在警告限和标准限之间则表明需要承包商应检查施工环节,调整工艺,以减小施工变异保证后续施工不要继续波动超出质控限制,一旦超出标准限则表明施工质量不合格,通过上述方法发现施工过程是否出现异常,以便及时采取纠错措施,使系统恢复稳定,达到控制施工质量稳定性和均匀性的目的。
  (2)质控指标选择。
   所选择的质控指标,必须是对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并且它们的被控能保证过程的稳定性。
  (3)质控标准建立。
   若采用图,控制限的计算需要知道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值可以以设计值确定,而标准差目前国内业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对国内沥青路面施工数据的收集确定初步指标参照值,与具体工程预备数据收集结果相比较确定。比较确定的原则如下。
   ①预备数据标准范围小于参照值范围低限值时,取检测标准范围为最终标准。
   ②预备数据标准范围与参照值范围相交时,取相交范围为最终标准。
   ③预备数据标准范围大于参照值范围高限值时,则调整施工参数重新施工,直至不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以及机械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通常选用高水平承包商的情况下预备数据标准肯定会高于参照值。因此,图与图控制标准一般都可以由预备数据收集结果确定。
  (4)控制图的建立。
   确定控制标准,可初步建立控制图,然后将预备数据的描点绘入控制图,然后根据下面研究制定的受控判断准则是否受控。若不受控且非人为因素,应提出改进措施并重新进行预备数据收集;若受控,则可以延长控制图的中心线和控制限,进行下一阶段的过程控制。
  (5)过程改进。
   在确定控制图和应用控制图的时候都要对过程进行异常判断,当出现异常时,都需要进行过程改进。
  (6)控制图的应用。
   在确定每个指标的控制图后即应用其可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具体是检测数据并将描点绘入控制图后,进行过程判断是否出现异常,若无异常进入下一轮控制,若有异常要进行过程改进后再进行下一轮控制。
  (7)注意事项。
   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反馈的过程。信息反馈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施工的实际质量检测数据通过信息反馈给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经过对其加工,再将信息输入到控制模型(控制图),经分析做出决策,不符要求的要调整质量,使其符合预定质量要求。若不应用信息反馈原理,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则无法进行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是检测、分析、确定调整措施、再检测。从制定施工质量控制图开始,经过实际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实际施工的信息,比较和分析质量的波动,找出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确定调整措施,再进行新一轮的控制,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通过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使质量不断改进。
  三、结束语
   公路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技术人员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任何工程,其最终使用性能的好坏都直接取决于施工质量的高低。大多数工程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失去重点或成为形式。传统的质量控制是一种事后检验,要提高沥青路面建设质量,防止早期破坏,必须将基于可靠度的沥青路面质量理论落到实处,建立过程控制方法,对过程进行控制,实现及时控制和事先预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5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