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分析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方面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培训方式、培训机构考核、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鼓励企业建立投资回报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培训;管理
  
  一、引言
  特种作业是指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以及他人或生产设备造成重大危害的工作。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依据《山东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是指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电工、建筑架子工(普通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和建筑电气焊接(切割)工等7个工种12个操作岗位的建筑施工作业人员。
  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一)培训的重要性
  特种作业人员教育是安全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特种作业不仅危险性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重大伤亡事故,而且对周围环境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也有重大的威胁。《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但从当前发生许多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及冒险作业等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在各类人员伤亡事故中占到80%左右,具有很大的比重。因而,特种作业人员技能熟练与否,安全意识强烈与否,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尤为重要。通过教育培训,可使他们达到从事本工种所需要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而且也能形成安全生产的观念,为他们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安全素质。
  (二)培训的复杂性
  特种作业人员归属于技术工人,由于工种种类繁多,要传授的安全生产知识涉及专业广,而且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相对较弱,这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特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的12个工种中每个工种都有它自身的特性,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工种专业的特点,向工人传授该工种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要结合该工种作业过程中常出现的违章操作现象讲解违章操作的严重后果,以强烈的刺激力加强他们在将来作业中的安全生产意识。因此,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难度大,培训方式也要讲求灵活多变,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实物配备、实操场地等方面要求也高,需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三、现状分析
  (一)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结构分析
  从目前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来看,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大多数未经过正规专业的学习。根据调研统计数据可得目前特种作业人员学历结构分布饼图(见图一)。
  
  
  
  
  
  
  
  
  图一特种作业人员学历结构饼图
  从图一中可看出初中文化水平的特种作业人员约占总数的37.81%;高中文化水平的约占38.51%;技校、职专、中专等专业水平的约占14.50%;而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9.17%。从从事的工种种类来看,专业分配尚不合理,建筑电工、建筑电气焊接工以及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等作业操作简单的工种,人员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44.43%。从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都普遍存在年纪偏大的现象。
  (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培训机构现状
  就目前现状来看,部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机构存在教学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培训机构教学能力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前提,而教师队伍建设又是这一前提的关键。但从企业反馈信息了解:一是有的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不足,未取得相应的有关部门的教师资格认可。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照着培训教案念、自己动手能力弱、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二是有的培训机构为节减开支,未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进行授课,随意减少培训课程、课时。三是有的培训单位组织培训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理论考试,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四是有的培训单位考试要求不严,以开卷考试代替闭卷考试,更有甚者是理论与实践操作考试都由他人代考。以上种种问题导致整个培训质量差,企业有怨言,政府权威性受影响,进而使得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却对培训内容事宜一问三不知。
  (三)建筑施工企业人员配备现状
  参考其他省市规定的施工企业配备特种作业人员数量标准,建议壹级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配备至少30个特种作业人员,贰级企业需配备至少15个,三级企业需配备至少5个。但是通过统计报名参加培训和申请延期复审的人员数量,发现企业人员配备不足、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以及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延期复审不及时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足关系密切。
  (四)特种作业人员特性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普遍存在随施工部位不同、施工进度不同沿施工对象流动的现象,使得企业对在职的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存在顾虑,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在企业投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后,容易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使得企业损失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不愿意在每个岗位上加强对施工人员持证培训。由此产生的问题一是一个特种岗位上只有一个特种作业人员有证,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而大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持证上岗。二是建筑施工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复审不重视,认为取到证后便能一劳永逸,不定期复审,导致每年实际复审的人数占应复审人数的比例较低。三是现场部分企业存在录用已离开原操作岗位多年或证件早已过期的特种作业人员,未进行再培训直接上岗,从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监管部门现状
  由于特种作业人员数量大、种类多,原有监管部门机构人员较少,加之法律依据不足,面对繁重的特种作业考核工作任务,逐渐形成了上级监管部门将政府考核任务逐级分解,让各企业或下级安全监管部门协同完成的现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种作业人员需求量不断上升,现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政府考核不能真正起到检验培训质量的目的。
  (六)企业层面的管理现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在发证和证件延期复审过程中的考核培训,企业还应当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检查工作,确保特种作业人员能时刻遵守各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规程。但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此方面的管理漏洞,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不重视或存在侥幸心理。
  四、建议
  (一)要讲究培训方式
  针对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性从业人员少、年龄结构偏大的现象,在培训中要注重解放思想,转变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加大由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过渡的力度,教练结合,从感性认识直接到理性认识,使学员视觉、触觉、感观同时投入学习,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使大家真正理解“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的深层含义,从事故中汲取教训。
  (二)培训机构审核要严格把关
  要制定特种工种培训机构准入标准,规范认定和管理制度,对现有培训机构资质进行重新认证,建立年检制度,优化培训机构。可以以市级为单位建立市级一站式综合培训中心,整合各地在安全生产培训上分散投入的资金,集中人力、财力办高质量的培训机构,既可避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监管难的问题,又便于政府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监管,还可避免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及不够资质的培训机构因培训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而影响政府权威性。
  (三)加大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报纸、网络等有效平台,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手段,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使特种作业人员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安全方面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使“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深蒂固,从而将造成安全事故、伤害事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大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市性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专项检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对未做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切实消除企业法人、主管领导和员工本身持证上岗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的现象。
  (五)鼓励企业建立员工培训的个人投资回报机制
  鼓励企业建立一种员工培训的个人投资回报机制,使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薪酬、晋升有机联系起来,以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投资意识,从而避免培训后人才流失现象发生。企业可设立培训总结报告奖励措施,调动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5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