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践探讨水土保持工作中关于小流域治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小流域治理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3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修建梯田的记载。20世纪20年代水保研究处于探索阶段,50年代为发展阶段,到80年代以后为辉煌阶段。本文现在探讨的是笔者结合某工程实践对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关于小流域的治理进行以下简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效益
  1、关于小流域的定义分析
   小流域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集水单元。关于小流域面积的大小世界各国的规定并不~致,美国把面积在1000km2以下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欧洲和日本把面积50~100km2的流域或荒溪流域、山洪流域称为小流域。我国将面积不超过50km2的集水单元定义为小流域。
   小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海拔高度、流域面积、平均比降、流域性状和沟壑密度等反映了小流域外部特征。而小流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其所处的光照、空气、水、土壤和无机物等构成了~个开放、有序的生态系统。
   在小流域内,由于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人们的各种经济成分及各种社会关系在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
   在当今社会,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等行政组织和为人们提供教育、卫生、医疗和娱乐场所的部门,这些组织和部门使流域内的人们形成了~个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复合则形成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因此,小流域的治理是~个涉及自然因子、经济因子和社会因子的复杂系统工程。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是县域或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小流域治理来实现的。小流域治理又称小流域管理、流域经营、集水区经营。按照我国著名水土保持学家王礼先教授的定义,小流域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布设各项治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和动植物等资源,以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和动植物等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某工程布置及治理措施
   2.1工程布置
   项目区内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及配置:该流域上游北侧3条冲沟,采取拦挡、修建沉砂池、清淤、拓宽沟道及修建道路等措施;在流域内村屯的荒山荒坡地带种植水土保持林及在流域内封山育林面积为17.50mx106m;在淤积严重的中游河段采取的措施有修建护岸、清淤河道、改建滚水坝、修建交通桥等。
   2.2治理措施
   2.2.1沟道防护
   (l)拦砂坝。根据某河流域的情况,在沟道内泥砂沉积区与流通区交接段选取沟道断面狭窄处布设拦砂坝,减少沟道纵坡,固定沟床,抬高侵蚀基准面,缓解山洪对沟道冲刷及防止河床下切,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泥砂及泥石流下泄,保护下游农田及村庄、道路,以利下游河道的整治开发利用。项目设计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4.10m,顶宽1.0m,下游面坡度l:0.7,上游面垂直,控制基础埋深不小于0.50m。
   (2)沉砂池。为防止弃渣流失,压埋农田,淤积河沟,恶化生态环境,本次设计在渣场原排洪沟处布置1座拦渣池。将其设计为浆砌石重力墙,墙顶顶宽1.0m,临渣面为垂直面,下游边坡1:0.7,墙高3.0m,坝内埋设PVC排水管,沉砂池容积为113m3。
   2.2.2疏溪固堤
   疏溪固堤措施主要包括新建河道护岸、河道疏浚、改造挡水坝、改建阻水交通桥及人行桥。
   (l)本次对挡水坝的改造主要为保留原挡水坝,对原挡水坝进行补浆并表面批挡,两岸坝肩各设~段接头坝并新建~个冲砂闸,闸孔尺寸1.5m×1.8m(宽×高),用于生态用水及冲砂,街头坝为C15硷坝,坝顶宽度1.5~3.0m,坝高2.0~4.0m。
   (2)改建交通桥及人行桥。改建交通桥的具体做法为加大桥孔过流面积,采用预制空心板桥,跨度10.0m,桥宽4.5m,汛期洪水(P=20%)流量49m3/s,相应桥下洪水水深2.0m,桥孔尺寸8.9mx2.6m,满足行洪要求。根据河道拓宽需要对原有人行桥进行改建,将人行桥拓宽至2.5m,桥跨增至12m。
   (3)新建河道护岸。河道护岸设计根据行洪要求、河岸实际情况及美化景观的要求综合考虑,疏浚及护岸主要布设于河道淤积行洪断面不足及河岸损毁而导致耕地受灾地段。上游河段经过的某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为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河道护岸采用生态石笼挡墙,石笼挡墙高1.0~2.0m,分2层布置,底层石笼尺寸为1.5m×3.0m×l.0m(宽×长×高),以上石笼尺寸为1.0m×1.0m×l.0m(宽×长×高);在挡墙表面种植水生植物,挡墙以上为1:2草皮护坡。中、下游河段主要经过农田耕作区,考虑工程造价及取水方便选用浆砌石护坡,护坡坡度1:1,浆砌石挡墙及护坡沿横坡方向每隔10m设~道宽2cm的纵向沉降缝,并用沥青或麻絮堵塞,同时在墙身内布设直径100mm的PVC排水管,排水管水平距离1.5m,并保持倾向墙面2%的比降。
   (4)弃渣场。由于沟(河)道采取疏浚及护岸工程,产生大量淤泥、弃渣,因此需设置永久弃渣场堆置。弃渣场布置于山凹地,三侧高~侧低,设置~道挡渣墙即可达到稳定状态,渣场边坡高度蕊≤10m,边坡采用1:1.75。
   2.2.3在荒山造水土保持林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及难以自然恢复植被的荒山荒坡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
   2.2.4生态修复措施
   (l)封育管护。在封禁区的危害严重地段、主要路口设置混凝土铁刺丝围栏,防止人畜任意进人,悬挂封育治理区公告牌。
   (2)监测措施。按照预定调查方案,在工程治理前后,分别逐户调查项目区域内农户基本的农田增长情况、粮食产出情况和经济增收情况等,并详细、准确地做好效益对比分析。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该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显著,不仅保证了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该流域的工、农业更好地发展,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农民增收、社会安定,同时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起到了促进作用。项目实施后,保护区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人增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2生态效益
   实施该水土保持项目后,随着综合治理效果逐渐显现,该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高,水源得到保护,水质污染程度降低,减蚀效益明显,下游沟道及干流河道的泥沙淤积和面污染减轻。在项目治理期末,该流域林草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47.66%提高到50.58%,森林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25.94%提高到32.97%,增加了林地面积,净化、美化了环境。按照各项措施的蓄水保土定额计算,在项目治理期末,该流域的年拦蓄泥砂3.78万t,土壤侵蚀模数将由治理前的1318t/km2・a降低至693t/km2・a,减蚀量达到47%。效益计算期内将累计减少土壤侵蚀量68.4万t。
   3.3社会效益
   (l)通过实施该水土保持项目,控制水土流失对该河泥沙淤积的危害,能减轻洪水对流域两岸农田和村庄的破坏。
   (2)通过实施该水土保持项目,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可为项目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实施该项目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提高了当地的劳动生产率。
   (3)通过实施该水土保持项目,调整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4)通过实施该水土保持项目,可使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接受并主动使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农村风尚,以及提高环境容量,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总之,小流域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有利于集中力量按照各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得以充分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5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