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是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一 .建筑工程检测技术
   1. 混凝土结构检测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的良好性能。 “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方法虽然都是舶来之法,但都具有了中国特色,且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已完全国产化;一些仪器的性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1混凝土钢筋配置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开始阶段,使用的主要设备是进口的仪器。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第二代钢筋测定仪,该仪器可测定120mm厚混凝土层下的钢筋,并可测定钢筋直径,其测试原理为电磁感应。目前,国产仪器可基本上满足建筑结构检测的需要。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同类仪器性能略好一些。我国引进的混凝土雷达仪采用电磁波法测试,测试速度快得多,其测试数据既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又可打印输出,可大大提高检测速度。
  1.2混凝土耐久性
  起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与耐久性相关的检测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测试项目包括:混凝土的损伤程度、钢筋的锈蚀速度、混凝土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及抗渗性和混凝土的渗漏点测定等。在这些检测项目中,有些为现场检测,有些为取样检测,还有现场检测与计算分析结合的方法。
  1.3混凝土强度检测
  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依据《回弹法检测预拌(泵送)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试行)》DBT03-2003对单个构建进行强度检测时, 在待测结构构件上均匀布置 10 个测区, 测区太小均为 0.04m2, 在每个测区内测取 16 个回弹值, 并测取其碳化深度值。从 16 个回弹值中剔除 3 个最大值和 3 个最小值, 将剩余的 10 个回弹值进行平均。由回弹值的平均值和碳化深度值可得到该测区的强度换算值, 10 个测区的强度换算值的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强度推定值。同时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
  2.砌筑结构检测
  如果说混凝土结构的检验与测试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之路,则砌筑结构的检验与测试的发展走的是“借鉴―――独创”之路。砌筑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是将测定砌筑砂浆强度作为砌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评定指标。为了改变“眼观手捏”的判断方法,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回弹法检测强度等方法的研究。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可以说,按“借鉴―――独创”之路发展起来的砌筑结构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3.钢结构检测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渗透探伤方法等。
  4..裂缝位置与宽度检测
  为对现有损伤状况及裂缝分布作出整体描述, 对各层楼板、阳台及内外墙体均详细绘制了典型裂缝图。该建筑的裂缝主要分为三类:
  (1)墙体裂缝主要集中在第 5~6 层, 一部分横墙、纵墙上有斜裂缝,
  裂缝宽度一般小于 0.2mm。
  (2)部分阳台板有裂缝。
  (3)顶层现浇板、现浇楼板及楼梯休息平台上有裂缝。除上述部位之外, 该建筑物未发现有明显可见损伤。
  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
   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 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经国务院批准, 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城镇房屋的普查工作。为配合这次普查, 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
  技术部门编制了《房屋等级评定标准》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鉴于当时缺少相应的检测手段, 待评定和鉴定房屋的数最极大, 这两标准均采用了以外观观查为主的鉴定方法, 并将房屋分成完好、基本完好、一般损坏、严重损坏和危险房屋等五个等级。这次普查使房管部门拥有了一支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技术队伍, 为随后成立的房屋安全鉴定站奠定了基础。混凝土强度、配筋、砌筑砂浆强度、砌筑用强度等级等检测技术的推广,检查鉴定工作从以定性的外观检查结果为依据发展到以定量的检测数据为依据的阶段。与此相应, 建设行业的科研基金明显向结构耐久性、检测、鉴定、加固和改造方面倾斜。在全国内形成了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技术和结构耐久性鉴定和剩余寿命评估等相应技术发展的契机。结构的安全性问题要得到普遍的重视。各地方鉴定和加固的技术和经验得以交流, 鉴定与加固技术向着标准化方向健康地发展。同时隶属于各地房地产管理局的房屋安全鉴定部门成立, 使得安全鉴定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已超出了单纯的结构安全的范畴, 包括了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鉴定与分析等综合问题。这类鉴定不仅包括工程施工质量, 还包括设计质量, 以设计规范和工程验收规范为准绳, 以国家和各地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验中心为骨干。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 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 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结构检测是对建筑物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建筑物进行鉴定与评估的基本依据。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结构验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其发展与应用在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慧敏.结构混凝土现场检测新技术[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8,l- 2O.
  [2] 潘景龙.混凝土结构性能评定和检测[M].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 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23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