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项目管理人员培训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 丹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交通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很多工程建设公司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工程单位通过投标,中标后组建项目部。在早期,工程单位施工都是由公司的职工进行,随着企业的发展,工程单位主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发展,工人越来越少,专业技术干部逐渐占主导地位。在没有工人的情况下要使工程顺利进行,我们就必须使用劳务队伍。
  劳务队伍的进入,使得我们节约了使用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做好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防范工作,就成为避免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安全培训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安全培训工作在工程单位开展并不顺利。
  
  一、项目管理中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程单位施工安全是很大一个问题,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在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安全一旦忽视了,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对于工程单位,安全事故不仅仅影响的是工程的进度,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国家就会视事故严重程度限制其在各种项目建设中的招头标次数,而招标单位也会对这种企业心存疑虑,在一定期限内很难在接到工程,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生死存亡的大事。 “安全无大事”,“工程进度要给安全让路”,这些理念在现实操作中却往往不能如人所愿。
  工程单位确保安全事故的重要一个环节是对在职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虽然公司对各项目部安全工作很重视,一再强调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并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然而在项目部执行情况来看而不尽如人意。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各种培训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公司的要求不能达成一致。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项目部员工培训,由于员工白天忙于施工生产,所以学习主要是在晚上进行,然而在晚上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白天在工地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惫,让他们踏踏实实坐下来认真的学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学习,效果也很差。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项目部也不可能为了某一项目的学习放着工作不做。从而造成了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效果较差的问题。
  2.农民工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1)民工学习积极性差 ,效果难以保证。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民工文化素质低,一些安全方面的指示他们很难理解,就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包工头不愿意花时间让他们不干活而去学习,试想如果一个50人的劳务协作队花三天时间学习,平均每天工费按40元计算,包工头所承受的损失是50X40X3=6000元,另外还得加上伙食费和住宿费,3天就要损失8000余元,这是任何一个包工头都不愿意做的赔本买卖。因此这就给我们的培训工作增加了另一道障碍;(3)劳务分包队伍人员的流动性,很多劳务队伍人员的流动性太大,几乎是每天都有人员进出,每天都去对了那些新进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4)公司项目部自身的原因,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投资在民工培训上,一个队伍花三天时间培训,20个民工队就要花两个月,这不仅是施工需求不允许的,而且培训人员本来就不是专职的,更不可能放下别的事情不做而专门进行民工安全培训;(5)有的民工队伍人员比较多,项目部也没有那么大的场所用来做培训。
  
  二、项目管理培训困难对策分析
  
  1.对于职工来说,我觉得可以在每年开工之初对他们进行一次脱产培训,即是在准备施工前几天对所有人员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培训期间不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工地施工队给他们造成精神上的牵扯。
  2.对于劳务施工队而言:首先,要把控好源头。即是我们在选择劳务分包队伍时就要关注这一点,选择正规的有安全资质的队伍,并在合同中规定劳务队在施工之前由其自行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合格之后才可进场施工;其次,向项目部提供相关的培训资料,这不仅可以帮助项目部相关人员从繁杂的农民工培训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给项目部节省了成本。
  如果劳务队伍没有条件对民工进行专业安全培训,可以让劳务队向项目部缴纳一定的教育基金,由项目部组织其民工到相关的劳务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或者由项目部安全人员自己培训,培训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书才方可进场施工,否则不予进场,这样就将培训的成本转嫁给分包队伍了。
  3.要尽量保证劳务分包队伍的稳定性。不随意更换劳务队,确保劳务队伍中人员的稳定,签定相关协议书和劳务合同等,避免因为劳务人员的流动而给项目部增加管理上的难度。
  安全是在建筑施工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事故的发生。要把安全放在施工首位来抓,防患于未然,培训恰恰就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关注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