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时代与传统的舞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晓明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湖北剧场的设计,依其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进行了独特的设计构思、功能布局、场地设计及其室同声学设计。
  关键词: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功能布局、场地设计、声学设计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e New Hubei Theater Which Has acharacteristic concept,function layout,site plannign and indoor acoustic design based in the featured history and geographic environment.
  Keywords:historicalculture,geographicenvironment,functionlayout,site planning,acoust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8537(2002)05-038-04
  20世纪末,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也得到不断重视。建筑设计上直接体现为各地的文化体育建筑不断涌现,一些老的文化设施也在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湖北省政府决定拆除年久失修的老湖北剧场,并在原址扩建新湖北剧场。1998年底,经过全国五家设计院10个方案的投标竞争,武汉市建筑设计院的方案中标并实施。新建的湖北剧场规模为1 200座歌舞剧院,基地面积为6 800m2。
  
  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
  
  新湖北剧场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基地范围东对武珞路,南到彭刘杨路,西至体育街,北至九头鸟房地产开发公司用地边界。位于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周围有龟山电视塔、武汉长江大桥、蛇山黄鹤楼、白云阁、辛亥革命遗址红楼、红楼绿化广场和彭刘杨路的繁华商业区。从时间上构成了“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文化脉络,从空间上构成了“水、陆、空”三维立体网络。
  
  构思的产生与其过程
  
  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十分狭窄的基地条件(长88m,宽68m)、复杂的交通状况,给设计出了一道难题。经过分析比较,将湖北剧场正对武珞路布置,形成武珞路尽端的对景。方案构思过程中,经过三轮不断深化的草图。第一轮草图屋顶采用出挑很大的飞檐,使之具有我国唐代建筑的韵味;剧场外立面采用玻璃与金属杆件,以取得现代感和通透感,并减少建筑物的体量感,减轻对道路形成的压迫感。第二轮草图,底层架空,后退,形成室内集散广场,以利人流疏散;正立面的玻璃向下倾斜,与剧场室内空间相吻合。第三轮草图,在第二轮草图的基础上,将靠武珞路的玻璃幕墙变成弧线,与道路关系更吻合;底层架空层高增加,形成空间更开敞的半室外广场;同时结合剧场舞台后部较高的特点,形成向上的斜弧线形屋面,使得建筑物有了一个完整的第五立面。至此,一个独特、新颖、富有创意的以“黄鹤・鼓琴・歇山”为主题的设计方案问世了。
  黄鹤――建筑物的侧立面像一只挺立的黄鹤,并与蛇山的黄鹤楼相呼应,体现了建筑的地域特征,同时也赋予建筑物强烈的动感。
  鼓琴――建筑物的主体平面外形似一面大鼓,斜屋顶的悬索象征着琴弦,寓意着鼓琴合奏,体现了建筑的功能特征。
  歇山――巧妙结合剧场的单坡立面,使主立面形成中国古代建筑歇山式屋顶的轮廊,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韵味。
  主体建筑造型为柱式托起具有古建筑大挑檐式屋顶,形象轻巧,富有动感,外墙由壁立的直面与流畅的弧面刻画出鲜明的建筑轮廊,两翼由水平的横线条构成,与主体建筑相辅相成。总之整个建筑造型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地域感,并以现代的建筑语言表现出传统建筑的精髓。
  
  
  功能布局与场地设计
  
  新湖北剧场基地面宽88m,进深68m。为满足各种大型演出的需要,设计中必须考虑剧场所应具有的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功能,并应体现剧场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总体规划设计时为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充分考虑建设用地狭窄的情况,设计方案的平面功能布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⒈中轴对称布置
  
  考虑到湖北剧场的地理位置,剧场布局及造型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手法,以武珞路中心线为其中轴线,主要立面面向武珞路。
  
  ⒉向立体化发展
  
  由于用地非常局促,设计打破了剧场建筑传统的平面设计方法,向立体化发展,向空中要面积,将入口大厅放在1层,观众厅和休息厅从2层往上布置。主体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下层是车库和各种设备用房。1层为观众入口大厅,后部设有排练厅和报告厅及演职人员入口和管理用房。2层为剧场观众厅和表演区,表演区包括舞台主台(宽27m,深20m,高28m,台口宽16m)、侧台(宽15m,深14.5m)、后台(宽22.5m,深8.65m),舞台前设有升降乐池。舞台可移动、升降,并配有可调控的面光和耳光。观众厅采用扇形切角平面,最大跨度31m,观众席1 228座,(池座616座--包括2个残疾座,楼座588座,包厢24座),水平控制角46°,最远视距29.2m。
  
  ⒊拓宽有限的外部空间
  
  为了解决室外广场过小的难题,将一层面向武珞路部分敞开,层高做到8.55m,以这种尺度的半开放空间形成室内广场,使得城市空间在这里得到延续,大大缓解了剧场从体量上对它前面来往行人、车辆的压迫感。面向主入口的整块墙面设置浮雕、壁画,更给剧场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创造了城市广场的文化时尚。剧场与红楼花园遥相呼应,共同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存与和谐,注重建筑物的天然采光,特别是剧场休息厅部分的侧面、顶部自然采光,形成半室内、半室外的环境特色。白天,观众可以从室内观赏到阅马场的景色,夜晚,灯光造型使整个建筑像一个晶莹剔透的发光体,成为该地区的一大景观。
  
  ⒋人车实施有效分流
  
  演职人员入口设在剧场的西南端,道具货物的入口设在西北端,观众的主要出入口面向武珞路,人流从室外广场步入室内广场到达各自的活动空间,机动车则从剧场的西侧沿体育街进入,在基地后部结合地下停车库开辟了一个地下车道,与剧场南北两侧的道路形成环路,大量的车辆进来后穿过地下车道有序地驶出。通过采用这样的立体分流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演出高峰期间,人流、车流的交叉混乱,同时也满足了人员疏散和消防的要求。整个建筑功能空间的安排具有秩序感和层次感。
  
  
  观众厅室内声学设计
  
  剧场内部声学设计定位以歌舞剧演出为主,兼顾戏剧、交响乐、电影、会议。声学设计以建声为主,电声为辅,500Hz混响时间设计值取
  1.5s,以满足音乐的丰满度;放电影时所需的短混响时间采用可变吸声结构进行调节;开会时采用语言清晰度良好的,强指向性的声柱供声,提高直达声与混响声的能量比例,适当兼顾语言清晰度,同时使观众厅内声场分布均匀。
  观众厅采用扇形切割钟形平面、镜框式台口、升降乐池。厅内分池座、楼座两部分观众空间,采用反射扩散天棚。
  近台口天棚采用早期反射声面,远离台口的观众厅采用反射、扩散面设计,以改善观众厅音乐,使声场分布均匀。
  为改善观众厅声学环境,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在满足技术的条件下尽量缩小面光(耳光)宽度,台口侧墙及上部采用凸形反射面,使前期反射声达到前区坐位,扩散也很好。为使侧墙墙裙充分发挥声反射作用,其表面做坚硬而光滑的高反射处理,墙裙以上,做扩散处理,后墙为避免产生回声,在装修时,按需要做稍前倾处理,既避免了回声,又增强了后部声强。挑台栏板断面做出凸弧扩散式,以消除声聚焦。
  在湖北剧场的实施过程中,投资严重缺乏,我们与业主协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重点用到建筑外装饰和观众厅装饰中去,屋顶采用了先进的铝镁合金屋面,玻璃面采用接驳式钢骨点式幕墙,入口大厅采用铝合金吊顶。目前,湖北剧场已初现雏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方案指导:张振华、李波
  主要方案设计人:陆晓明、林莉、王伟等
  作者单位: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收稿日期:2001年6月
  

  (图6)总平面  (图7)二层平面  (图8)一层平面  (图9)地下层平面

           草图一

  (图2)草图二            (图3)草图三

           湖北剧场鸟瞰

           湖北剧场方案透视

  (图10)南立面          (图11)西立面

             剖面

  (图13)黄鹤            (图14)歇山

           湖北剧场休息厅透视

           湖北剧场入口大厅透视

           湖北剧场观众厅透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1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