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某220KV变电站基础施工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户外GIS站,占地面积10912平方米(合16,37亩)主变容量3×240MVA。该场地建筑抗震烈度为6度,建设区域内海拔高程最高+247.89M,最低237.06M,相对高差达10.83M,下卧基岩为泥岩。场地平整由于时间仓促,采用爆破抛填方式。主控楼、室外支架、主变基础及围墙均采用钻孔桩基础,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基岩。钻孔桩桩径分为400MM、600MM、800MM三种,最长桩长为26.5M,最短桩长为7.6M,施工采用机械钻孔桩,桩数638根。现在将施工期间钻孔桩出现的问题及其采取的施工措施做简要分析。
  
  一、钢筋笼上浮
  
  钻孔桩施工期间,钻孔桩灌注时由于导管下不到位,砼由漏斗顺导管向下灌注时,产生一种顶托力,使钢筋笼上浮。在导管挂住笼子,提升时牵引笼子上浮。
  主要防治措施:
  (1)钢筋笼太轻,在浇灌混凝土时容易浮起。轻钢筋笼可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焊接固定。
  (2)灌注中,当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3)浇灌混凝土速度过快而使钢筋笼上浮。这种情况下要放缓混凝土浇灌速度,甚至停顿浇灌10-15min,待钢筋笼稳定后再继续浇灌。
  (4)提升导管时速度要慢,发现有挂住笼子情况立即停止提升,分开后再提升。
  由于钢筋笼上浮产生后处理起来成本较大,而且严重影响工期,因此尽量做到预防为主,杜绝该情况发生。
  
  二、缩 径
  
  施工期间由于施工队伍工期进度压力较大,施工期间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加之回填区为抛填,岩石间隙很大,泥浆流失较多,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砼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主要防治措施: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3)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三、孔壁坍陷
  
  由于高回填区主要为抛填,土质松散,回填页岩间隙较多,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造孔机械在护筒底部造孔时触动了孔周围的土壤,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沉放钢筋时,碰撞了孔壁,破坏了泥膜及孔壁;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主要防治措施:
  (1)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必须注意保持护筒安装垂直,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2)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3)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四、卡 钻
  
  由于场地回填区为抛填,回填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大小尺寸各异的岩块,钻孔经过岩层分界面时相邻岩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及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头的行程等原因引起“卡钻”现象。
  主要防治措施:
  (1)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钻头类型。
  (2)施工期间加强监护,发现转速异常和声音有异响立即进行处理。防治卡钻。
  (3)如果卡钻,不宜强提,只宜轻提钻头。如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头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总言之,钻孔桩施工期间必须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时采取正确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制定周密可行的施工处理预案,能有效控制以上问题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4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