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专家负责制 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业高校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它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条件设备,为农业、农技推广服务输送大批的农业科技人才。同时,它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源头,拥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农业技术进步。随着学校功能的不断扩展,农业高校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科研上,它还积极发挥以技术辐射和信息服务为特征的社会化服务功能,依托丰富的人才、成果和研究开发能力,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成果转化率,促进产学研三结合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有机结合。这些都为农业高校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提供了充分条件。
  因此,农业高校的第三部门属性和科研、教育、社会化服务职能的有机结合为农业高校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主体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农业高校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够转变政府职能,其灵活性能够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弥补政府的缺陷,实现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业高校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优势,提高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专家负责制模式的构建
  
  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的,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农业大学,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知识创新与扩散、高层次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长期以来,南京农业大学不断地进行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新探索和尝试,常年开动“科技大篷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以创办科教兴农网站、电话咨询、创办报刊、制作光盘、出版科普书籍、远程教育等形式,为农业和农民服务。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发挥地方主导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了多种适合不同地方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与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的合作,提高了地方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架起了学校(教师)与地方(农民)联系合作的桥梁,促进学校与地方建立全面合作的关系,为地方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现了农民增收。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在总结多年来的科教兴农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连云港市有关单位合作,在该市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到目前为止,该项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2003年,全市参与活动的107个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7.84%,高于全市农村人均增幅7.2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增收400元以上的村有45个,最高的突破600元;2004年,107个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21.3%,高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0多个百分点。2005年人均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5%,成为科技兴村、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
  “双百工程”是以专家教授为主角,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以科技教育为支撑,集校、地、村、户为一体的系统化工程,实行专家负责制。专家负责制主要通过整合专家队伍,运用项目资金激活基层多元化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从专家到农户的科技直通车,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探索一条将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更加紧密结合的科技快速转化新途径。其特点在于:
  
  加强了各专业间的协调,实现了资源的整合
  “双百工程”将整合学校各专业学科人、财、物等资源,向连云港市选定的107个村集中,围绕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研究开发等环节,充分发挥了各学科专业的特点,优势互补,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整合人力、物力和技术,发挥系统整合的总体功效。
  
  创新农业推广模式和运行机制
  以专家负责制为主线,积极探索不同品种、技术在不同地区,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方面的运行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组织保障机制。一是由副校长为组长的“双百工程”领导小组与办公室和连云港市市长为组长的“双百工程”领导小组与办公室总体组织协调,各参与院校、连云港市、县、乡、村各级部门按照相关任务协调配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有的还在乡镇专门成立了专家(专业)工作站,加强了对该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专家工作站由于与乡龙头企业、乡农推中心、乡服务公司、合作经济组织等紧密合作,在示范园区、产业基地为专业村的大户做示范讲座培训,现场指导,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明确了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责任,为参与活动的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其工作目标的实现(明确连云港市各部门的责任),主要是为专家教授下乡服务提供后勤保障,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三是各参与院系落实专人负责工程的开展,提供项目扶持、技术帮助等服务,加强项目实施中的策划、协调、组织和检查工作。
  专家选拔机制。南京农业大学根据连云港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的需求,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从全校20多个学科专业精心挑选出96名热心科技推广工作、具有相当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加上其他科研单位的11位科技专家共107人,与连云港市选定的107个村分别进行挂钩对接,担任每个村的科技经济发展顾问,帮助其制订村级经济发展规划,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队伍中既有多年参与送科技下乡活动的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更有年富力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学术骨干,技术人员实现最佳组合。选派这样一支高层次、多专业的专家教授参与此项活动,确保了科技人员的素质和各项科技活动的质量,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运转。
  项目配套机制。“双百工程”是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为保障,依托各村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作用。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集中,对示范区进行重点扶持,通过集束效应扩展并放大了各种相关项目的成效,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我校专家教授参与研究论证下,连云港市参加“双百工程”的107个村已确定科教兴村新项目139项,涉及农、林、牧、渔及其加工业等多个方面。科教兴村项目的培育和实施,实现了学校优势和当地的科技需求之间的有机结合,调动了校地双方的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下乡进村的实效性。
  经费支持机制。江苏省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划拨50万元作为项目经费,学校也相应配套了资金,用于专家教授的下乡活动经费,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都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运行。
  
  利益联动机制。对于参与“双百工程”的专家教授,除了在下乡时间、工作量、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外,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政策。如把参与工程活动作为考核有关教师与干部的重要内容,并将工作绩效与收入挂钩,及时对工作突出的师生进行奖励和表彰,对参与活动的人员在经费和工作条件方面给以优先支持,在教务安排上给予方便,在参与时间上给予保证,在工作量上给予补贴,在晋升职称上给予优先考虑。
  
  发挥示范辐射功能
  在“双百工程”中,南农大与连云港改变了工作思路,由“扶贫帮富”转向“扶强促优”,通过先抓一部分科教兴村、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以强带弱,以点带面,带动更大范围的农村致富。抽选出的村都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具有较强示范与辐射作用的村,在这些村搞项目,有利于吸引企业资金,提高技术转化和推广效果,扩大示范效应和辐射影响,以点带面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定点选拔了一批示范大户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了一批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科技致富带头人,这些科技示范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在广大农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工程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百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在“双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农户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专家教授的工作,在他们的指导下应用新科技,取得良好的成效,但仍有一小部分农民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由于农户的经济条件比较薄弱、素质仍然很低、规避风险的意识很浓,而且他们更关注一些“短平快”的技术和品种,而不愿意使用专家教授推广的生产周期较长、短时间内不能收到成效的品种。因此,他们的行为与工程的实施计划发生碰撞,导致项目实施进度减慢,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我国农村现在实行的仍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实现产业化强调的是规模经营,但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比较低,由于不同农户的家庭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对农户不能实行有效的统一组织管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障碍,也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成效。
  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双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依靠科技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目前农民的素质仍然很低,对专家教授所推广的新技术不能很好的理解应用,另外,只注重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对市场经营,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还很欠缺,不能及时地将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实现收入的快速增加。
  激励机制存在着欠缺。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但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发挥专家教授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参与此项活动的时间和自己的教学时间得到合理的安排,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对经常在地头为农服务的老师如何进行考核,他们的考核标准是否应跟工作业绩的考核达成一致?如何发挥连云港市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在各个方面积极支持专家教授的工作,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这些都需要双方领导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尽快合理解决。
  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度,专家教授科技下乡的活动经费非常少,在交通费用,生活住宿方面得不到保障,就更谈不上科技创新开发和试验示范经费,影响了他们参与此项工程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工程的运转效果。
  
  进一步完善科教兴农工作的设想
  
  据统计,目前实施较好的项目仅占总量的40%。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不懈地努力,使这项创新型的服务“三农”、兴村富民工程能扎实、持久地进行下去。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理顺关系
  “双百工程”的重点是实行专家负责制,由专家主导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这是一种全新的推广模式,要求专家不仅掌握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还要具有整合各种资源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的能力,妥善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1.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由于强调的是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政府在项目安排、经费分配、人员调度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支配力,但现在实行专家负责制后,项目、经费、人员统一由南京农业大学支配,地方政府只是起辅助作用,就会导致有些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难以接受,甚至在工作上不给予积极配合,为行动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明确学校和政府的关系,学校专家主导,政府的作用只是积极配合、提供方便、搞好服务。
  2.专家与专家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责权利之间的分配与平衡关系,要通过各种约定在经费安排、技术推广、成果享用、绩效考核等方面加以具体明确,并且要加强不同专业的专家教授之间的合作,加大向心力,减少内耗。
  3.专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规模经营与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要紧紧抓住核心示范户这一重点,通过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实现大面积的示范推广。
  4.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双百工程”刚刚起步,一些专家教授在思想观念和工作行动上把它当成是副业来对待,工作有些不积极、不主动,从而影响整个行动的实施效果。因此,一定要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该项工程的重大意义,真正认识到该工程是专家服务“三农”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是科教单位党政领导驾驭学习全局,提高领导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须从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适应村一级的科技和人才需要方面深入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创建特色性研究型大学等多角度提高对该工程的认识,以便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
  领导重视是推进“双百工程”的关键。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地双方各级领导对工程的重视程度,切实履行他们的职责;同时,应组建校级专家组,全面组织、协调工程的实施。即对工程各阶段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做出决策,进行检查、督促、筛选、调整工程项目,并进行分类指导。各参与学院也应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项目组,并确定各项目的技术主持人,由其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还要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各级领导对工程的组织管理,加大他们对工程的支持力度。为了使该工程有更为可靠的组织保障,建议学校与省、市组织部门联系,从学校选派科技副市长、副县长、副乡(镇)长,直接参与领导当地的建设,使该工程成为当地政府的日常工作议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经整合了各专业学科的人力资源,但在运作当中还存在着断层,各专家之间不能有效地衔接起来,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督促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专业的师生积极参与;还要加强各个专家教授之间的联系,优势互补,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与此同时,学校不能忽视连云港市各级部门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应加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各个管理部门在工程实施中的作用,发挥整体功效。特别要加强县、乡两级对试点单位的领导和支持。
  
  加大投入
  “双百工程”运行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委已划拨了50万元来保障项目的运转,但这笔资金是有限的,它不能持久地发挥效力。学校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不仅要用好这笔特批经费,而且应配套投入相应的经费。当然,学校仅仅是资金来源的一个渠道,仅靠它的力量不能保证工程持久地运行下去。因此,我们要通过向农业部、科技部、省政府等多渠道申请项目经费,以及引进一部分企业来投资等办法,积极争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为工程实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部分试点单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机制
  激励是组织管理中一个有力手段,有效的激励措施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教师是实施工程的主力军,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用规章制度的方式明确规定教师参与工程与教学工作量、科研补贴以及职称评定之间的关系,以鼓励更多的教师、专家,用更多的项目、技术推广到农村,为农民服务。此外,还应建立新教师到基地实践一年的培养制度,使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从事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实践能力。
  在专家负责制体系下,已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推广模式和机制,但由于工程还在实施的初级阶段,新的模式和机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
  
  优化手段
  在工程的运行中,要进一步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克服过去农技推广只靠“一张嘴、两条腿”的局限,专家在科技下乡活动中,除了亲自指导外,还要优化各种推广手段,加强电话直接咨询、开办电视讲座、计算机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推广方式,树立“以人为本”“参与式”的推广新理念,积极探索技术承包、股份合作等新型推广方式,完善各种培训机制,服务“三农”,兴村富民。
  “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是校地落实“三个代表”、“科教兴农”的有力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举措,它充分体现了科技在推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学研紧密合作,有效地实现了农业教、科、推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且有利于农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真才实干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农业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开辟学校发展的新增长点,凸显农业高校特色与品牌的好举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