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与巴西的钢铁业竞争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丽红

  中国和巴西同为发展中国家,都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其钢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本文从产能、出口能力、产业集中度、生产成本、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六个方面对中国和巴西的钢铁业竞争力做了比较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对如何提升中国钢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巴西钢铁业的发展及其竞争力的变化
  
  巴西钢铁工业曾经历了两个投资繁荣期:第一次出现在1974―1983年,这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建立和扩张形成的,这个时期的年平均投资达到20亿美元以上;然而在1984―1993年间,年平均投资一度下降至4.76亿美元;第二个投资繁荣期是1994―1998年,年平均投资达到14.6亿美元。这个时期的投资目标发生了改变,即从初级生产转向提高生产率的全连铸以及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轧钢和镀层生产线。整个90年代有48%的投资在轧制领域,扩展了产品结构。这意味着,巴西钢铁业正在经历质变的发展阶段,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90年代巴西的粗钢产量达到2500万吨,雇员由1990年的13.2万人缩减到1998年的6.3万人,劳动生产率由158吨钢/人年增加到423吨钢/人年。
  2002年以来,巴西进入了第三个投资繁荣期。在这个阶段,巴西钢铁业的发展出现了3个特点:(1)产品结构的扩展。在镀锌钢、扁平钢、特殊钢等企业引入新的生产线,产品结构日渐丰富,且出口钢产品的附加值较高;(2)钢铁业通过重组,产业集中度高;(3)巴西钢铁工业从最初的吸引外资转向国际化经营。这些都表明,巴西钢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见表1)。
  
  
  二、中巴钢铁业竞争力的比较
  
  (一)产能的比较
  自1996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7年中国钢产量为4.89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比重为36.4%;巴西是世界第9大钢铁生产国,2007年的钢产量为33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为2.5%(见表2)。
  
  相比之下,巴西钢铁业的产能远远不及中国钢铁业。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巴西钢铁工业有较好的基础,其装备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2006年以来,巴西钢铁产能明显扩大。2006―2007年,巴西钢铁总产量增加了9.3%。根据巴西钢铁协会(Brazilian Steel Intitute, IBS)的预测,2008年巴西粗钢产量将达3760万吨,增长10.8%。
  而且,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对钢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钢铁产量的增长。2007年巴西国内钢铁需求增长了8%左右。其中,成品板材销售量从2006年的1030万吨增至1210万吨,同比增长17.3%。这主要是因为以汽车、造船和建筑业为主的下游产业的扩张拉动了巴西国内的钢铁需求。其中,汽车制造业是巴西国内最大的板材消费者,2007年巴西汽车产量同比增幅达10%以上。这些刺激了巴西高附加值钢材如冷轧卷和热浸镀锌板的需求增长;2007年,巴西政府决定扩大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as)的船运能力,其第一阶段的扩张计划将在未来4年中消费中厚板40万吨。因此,自2007年以来,巴西国内中厚板的需求呈现强劲增长势态;除了板材产品之外,巴西国内长材销售量也明显增加,2007年长材销售量同比增长了16.8%。根据巴西钢铁协会的预测,巴西国内钢材需求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4―5年内,巴西国内的钢材人均消费需求量将从目前的100多公斤增至200多公斤。这将刺激巴西钢铁产量的持续增长。
  2007年,巴西政府在其《加速经济增长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巴西钢铁业发展规划,即2008―2012年,巴西钢铁业将投入289亿美元,使年产钢量提高到6600万吨。到2013年,巴西将成为世界上第4大产钢国,仅次于中国、日本和美国。
  (二)出口能力的比较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钢铁进口大国。在1980―2005年的26年中,中国净进口钢材达2.95亿吨,净进口金额为1474.14亿美元。但自2004年以来,中国钢铁业呈现出出口逐步上升、进口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6年,中国成为了钢材净出口国。2006年,中国净出口钢材2450万吨,钢材贸易顺差64亿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出口钢材的平均单价为610.2美元,而进口钢材的平均单价为1071美元,差价为每吨461美元,这说明中国出口钢材产品的附加值还较低。
   2005年,巴西是世界第4大钢铁净出口国,其钢铁产品的41%用于出口,每年出口钢材和半成品(尤其是板坯)约1000万吨。2006年,钢铁和冶金业的出口额占巴西出口总额的11%,为巴西社会创造了4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20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2007年,巴西的钢铁产品出口量有所减少。其中,板材出口量为290万吨,同比减少了23.6%;板坯出口量降至360万吨,降幅为2.2%;小方坯和大方坯的出口量大幅减少了26.9%。这主要是为了优先满足国内对钢铁产品的需求,而暂时减少了出口。2007年,巴西政府在《加速经济增长计划》中明确提出,为了鼓励钢铁业的出口,将把钢铁产品的工业税从5%降至零。
  (三)产业集中度的比较
  所谓产业集中度,是指在某一行业生产某产品,产量排名前几位企业的产量之和与该行业总产量之比。它表明在产品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按照产业集中度的高低,可将产业的市场结构划分为4类:产业集中度大于等于70%的是寡头垄断型市场;大于等于40%的是集中竞争型市场;大于等于20%的是低集中竞争型市场;小于20%的是分散竞争型市场。实践证明,钢铁产业只有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2007年世界各主要钢铁生产国产能排名前3位的钢铁生产企业的数据计算出产业集中度:巴西的钢铁产业集中度在世界排名第1,为94.4%(见表2)。这说明,巴西钢铁行业进一步提高产能的潜力较大,具有较强的行业控制力和全球竞争力。相比之下,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则太低,仅为15.2%。
  中国现有钢铁企业196家,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81家(如果包括轧钢企业等在内,中国钢铁冶金行业企业则多达20万家),钢铁企业数量增长和钢铁工业总体规模扩张过快。虽然,中国钢铁产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2006年,我国排名前5家钢铁企业的产量占全国钢铁产量的比重仅为20.3%,而巴西排名前四位的钢铁公司产能则占该国产能的99%,日本、欧盟、韩国和美国的该比重分别为:75%、74%、88%和61%。显然,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全球钢铁业集中度的平均值。由于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中国钢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也相应较低。2008年是中国钢铁业的整合年,实施建立全国性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总体规划,推动钢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成本的比较
  巴西拥有丰富且高品质的钢铁生产的上游资源,其铁储量居世界前列,已探明铁矿砂储量为650亿吨,其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铀矿、铝矾土、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和镍矿等。因此,巴西生产的钢铁产品具有中国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由于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巴西钢铁企业的运营总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低94美元/吨。其中,铁矿石和板坯最具国际竞争力。根据巴西钢铁协会的数据,巴西生产的每吨板坯其成本只需要200―240美元,比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平均成本(300―350美元)低60―150美元。这种成本差异使巴西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独有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铁矿资源储量和产量远不及巴西,而且还存在着矿山不集中、品位低、采选成本高等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钢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产矿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只能依赖大量进口矿产资源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由于海运费、能源及其他原材料、工人工资以及汇率上涨等综合因素,中国钢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已经逐步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07年每吨原料成本比2006年增加了240元,其中煤炭焦炭成本每吨增加32元,矿石成本每吨增加178元(其中运费每吨增加105元,占成本增加比重的44%),其它品种原料每吨增加30元。根据世界钢铁动态(WSD)的数据,2002―2006年间,海运铁矿石的运费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9%,在此期间,中国海运铁矿石运费总计增长了155%。2007年8月由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运费同比增长了76%,达到每吨62.9美元;由澳大利亚运往宝山港的铁矿石运费同比增长了77.7%,达到每吨22.7美元。2007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综合平均到岸价为每吨74.64美元,同比上涨21.54%,仅此一项就使全行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188.94亿元。2007年前8个月,中国平均每吨粗钢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110美元,热轧板材的平均生产成本由2006年的每吨370美元上升到480美元,远高于2007年初全球热轧板材平均成本440美元,丧失了原有的成本竞争优势(见表3)。
  
  (五)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的比较
  一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基础是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最具盈利能力的钢铁企业大都集中在铁矿石和煤矿储量丰富的地区。可见,确保利润的关键是通过高级纵向一体化,即与上游原料产业联合,提高资源获取能力;与下游生产与加工工厂联合,拓展出口市场,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根据Integer Research发布的针对全球领先的55 家钢铁生产商的最新报告《2007年钢铁经济透视》,排在盈利能力最强前10 位的钢铁生产商几乎都是俄罗斯、巴西和印度钢铁生产商,他们由于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钢材和钢铁半成品,盈利能力最强;而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则由于生产原料成本高涨而削弱了其盈利能力。中国钢铁企业长期存在着资源瓶颈问题,对外进口依存度为51.1%。2005―2008年,铁矿石的长协价格分别上涨了71.5%、19.5%、9.5%和65%。
  报告指出,由于2004以来,铁矿石、焦炭和废钢的价格急剧上涨,钢铁公司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以适中且稳定的价格购买到这些原料。钢铁生产商对上游一体化进行投资,提升产业链控制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这样,钢铁生产商才能保证长期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因此,为了抑制生产成本的上升,保障企业利润空间,钢铁行业出现了一系列铁矿石和焦炭拓展项目,其中3 家全球领先的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力拓矿业集团(Rio Tinto)和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在这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钢铁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在境外合资开发铁矿资源的有效途径,努力扩大资源控制量,实现稳定和可靠的进口供应,确保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目前,中国的一些钢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在境外投资开发铁矿石资源,并已初见成效。例如,中钢集团与哈默斯利合资的恰那铁矿、首钢独资的马科纳铁矿,以及2007年中国宝钢和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合资成立了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计划于2009年上半年开工,2011年底建成投产。
  (六)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比较
  与全球钢铁产量排名不同,全球钢铁厂竞争力排名是考察钢铁企业的扩张产能、利用技术的能力,以及应对所在地风险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2007年全球最具权威的钢铁市场和企业调查分析机构――世界钢铁动态(WorldSteelDynamics, WSD)在评估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时,除了考察上述3方面的能力之外,又增加了3个新的评估项目:即企业规模、企业是否在高速成长的市场区域、企业在成熟市场中的控制力。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特点的企业得到的评估值较高:(1)采取积极的经营管理策略;(2)具有扩张产能的潜力;(3)产业链的整合。
  根据WSD发布的2007年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俄罗斯的钢铁巨头谢韦尔钢厂跃居第1位(2006年排名第4),其平均权重值最高为793;韩国的浦项制铁(POSCO)排名第2;刚刚合并完成的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Arcelor Mitta)排名第3(2006年安赛乐和米塔尔重组前,竞争力分别排第13和第6名);中国的宝钢集团公司排名第4;巴西的盖尔道钢铁公司和巴西国营钢铁公司分别排名第8位和第10位(见表4)。
  
  总的来说,巴西的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有所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的持续景气导致当地市场需求增长较快,使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而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排名有所下降(除鞍本钢铁集团外),主要原因是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以及产业集中度偏低。
  
  三、中国钢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企业的整合
  企业的联合与重组除了能够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避免产品价格的恶性竞争外,还能相对降低管理、销售、技术开发等费用。上世纪90年代,巴西钢铁业通过私有化改革实现了产业集中,形成了盖尔道公司和米纳斯吉拉斯黑色冶金公司等世界钢铁巨头。2007―2008年,中国钢铁业加快了整合步伐。中国钢铁企业的领导企业宝钢已出资跨地区控股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并与邯钢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总投资达194亿元的邯钢新区460万吨项目;中国第二大钢铁企业鞍山钢铁公司和第十二大钢铁企业本溪钢铁公司合并成立“鞍本钢铁公司”,其钢铁年产量达2000万吨以上;济钢与莱钢合并将组成新山东钢铁。这些举措,不仅使钢铁企业在综合成本方面取得效益,还会在行业的话语权方面取得有利地位。
  (二)加强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单位盈利水平的国内外比较中,我国产品盈利远远低于国外产品,这虽然有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产品结构和档次是重要的原因。我国进口钢材的价格远远高于我国自产钢材的价格,这说明在某些领域我国的钢铁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技术上缺乏创新, 缺乏自主产品,而且在产品的定价中也处于劣势。所以,中国钢铁企业应该捕捉市场机会,加大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从而提高产品的单位盈利水平。
  (三)采取各种措施缓解资源瓶颈问题
  1.要充分利用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筹码,研究探索新的国际铁矿石长协贸易的定价机制
  目前以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作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与日本、欧盟和中国主要买主之间这种年度定价机制,使我国钢铁企业一直处于被动跟进状态。改革这种“三对三”谈判机制的呼声在我国铁矿石进口行业内越来越高,应加大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国际铁矿石长协贸易的定价机制。
  2.创新铁矿石进口采购方式
  在国际上不少国家在大宗商品进口中都采用招标方式,而我国每年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采买大量的铁矿石,这种方式亦可运用在我国铁矿石进口采购上。国家应鼓励进口企业经过自愿充分的协商建立进口招标机制或自愿成立招标股份公司,确定每年招标品种、规格、数量、交货期等招标要件,对国际供应商和投标商进行资格审查,运用国际国内通行的招标程序,进行铁矿石的进口公开招标,公开、透明、公平地确定进口价和数量,然后在进口企业中分配进口数量,执行合同。4
  3.加大境外投资获取资源的力度
  我国钢铁企业应继续对有发展潜力的国家或地区的矿山进行战略投资,加快对外开矿力度,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铁矿资源,多途径拓宽铁矿石进口渠道,降低对铁矿石出口大国的依赖度,增加铁矿石自给能力和对外谈判筹码,以确保铁矿石在中长期内保持稳定供应。
  4.采取新的钢铁业发展调控措施
  虽然中国钢铁行业保持着高增长,但自2005年以来,钢铁行业的总体产能出现了过剩现象。钢铁行业存在着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先进产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从而造成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应采取新的调控措施,即淘汰一些高能耗,重污染,低水平落后的钢铁产能,将我国钢铁产量减少或相对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从而也抑制了铁矿石进口量及其价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8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