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等教育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莫芳秀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生;主体地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性之一就是人本化。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存、引导人生、使“人”成为“人”的活动,是把一个人在体力、钾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活动。“以学生为本”是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体现,其理念就是重视人性,把学生视为学校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和境界,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
  
  1 以学生健康的心理需求为本
  
  人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老师如果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感受、负性情感,而这些心理感受、负性情感一旦形成和发展,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生存、个人感受、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减少负性情感、消极心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出发,教师都应以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为本,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悦的、相互信任的、亲密的师生情感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表现多理解、多宽容、多尊重、多支持、多帮助。
  
  2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至关重要。
  2.1 主体参与式教学。这种教学法不局限于教师讲授这种单一的方法,而是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灵活安排,通过活动学习、发现学习、情境学习等各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中,教师的精讲、点拨、评价一般占一堂课的三分之一,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在其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如独立思考、讨论问题等,进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主体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建议,与教师一起设计教学方法,进而使学生愉快、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2.2 倡导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教师在授课时不是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而是通过精心的构思、策划,有意识地“留白”,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去推测或预测可能的结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3 问题拓展教学法。在对某一个问题进行阐述的时候,教师应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此为基点,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提出新问题,灵活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2.4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精心安排、组织,让学生在讨论中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死板、教条的教师培养不出灵活的学生,不注重发挥学生主体精神的教师,也培养不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3 通过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考试大多以考知识记忆为主,很难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很难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一考定成败”的弊端很多。教育要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其宗旨是能充分引导、激励师生进行创新性的教与学,评估标准及方法应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因此,在考试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技能素质;在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可采取以个别科目为试点的方法,允许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如: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试点、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等;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方法,增加肯定主体意识、创新能力的指标,把考试成绩只作为评价的参考,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尤其是主体性创新能力的发展。
  
  4 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的学生观
  
  将“自由、民主、平等”观念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教师自己把架子放下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真的是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是同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大同学”,他们才有真正的自由感。例如,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时,教师大胆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阐述自己认为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具备的能力,让大家在一起积极讨论,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发展学生们的思维,使学生们对务实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也使务实课能够脱离课本,不会成为一种枯燥的教授过程。教与学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切身体会电算化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拓展相关知识,活跃思想,学以致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自觉性提高,参与意识增强,给学生全新的愉快的学习感受,让他们真正享受学习,而不是“苦”读书。
  教师以爱为本,尊重和信任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不仅要熟悉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多作交流和沟通,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和人格,平等对待。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将自己摆放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谦虚诚实,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将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5 鼓励学生质疑,重视个性特色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大胆质疑在设疑引学这个环节中,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两个教学程序。兴趣往往是学生主动追求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采取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是不同的。例如,给学生传授市场调查知识时,精选一个“大学生对社会消费潮流的考虑,希望穿什么样的衣服”的案例,采用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将案例中市场调查的做法给学生完整地展示一遍。展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适当设置几个疑问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自己所感兴趣的地方积极主动地设疑。如案例中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什么?该方法适合哪些场合?它有什么缺陷吗?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调查中运用了哪些知识?应设置哪些项目才能最终完成调查目的等等,为下一环节的讨论提供了选择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特色。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默默地感染着学生,“暗示”着学生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为人。要求每位教师爱岗敬业,在品德、学问上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不满足完成教学任务,孜孜不倦地抓紧业余时间学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学识广博真,自觉的自觉成为终生学习者。同时为学生树立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榜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
  
  6 创新体验式教学
  
  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倡的创新教学,我校在教学中刻意注重教学创新,搞体验式教学。例如,在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课时,首先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专业上的入门启蒙作用,对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奠定工作技能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在现代社会,不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人,是难以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在教授人力资源管理务实课程时,要让学生们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块知识(包括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和劳资关系等),让他们理解如何做好各方面的技能与技巧,以及各大块之间的联系瑜区别,如何做才能使各部门之间很好的配合,挖掘人力的最大潜力,让学生们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具备的种种能力,以及适合做那些方面工作的性格特征。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不仅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能使他们掌握这方面的实物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好的适应将来工作种的需要,将来更能适应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理论与务实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更好的运用于实际,这是专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