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儿童主体地位与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阐述了《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儿童主体地位确立的必要和教学中儿童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及关系。全文两个要点:第一,儿童是《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主角;第二,要让儿童成为与《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文本对话的主角。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儿童主体地位教科书
  2017年,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进入了全国的每一所中小学,怎么教好这门全新的课程呢?笔者觉得,儿童主体地位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以及教学中的确立,是提升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一、儿童是《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主角
  当我们第一次打开《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时,一股清新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教科书是以实际生活中儿童视界生动地展开的,每一课都是以儿童生活中的具體事件为基本内容,充分地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示范性、实践性的特征。仔细阅读教科书,我突然领悟到:儿童是《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主角,也是每一课的主角。教科书一切都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教材与第八次课程改革精神和课改的支撑性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德尊法树人。
  从已经发行的几册教材来看,在教学具体内容的安排上,每一册、每一组、每一课,都是在主题的引领下精心设计的,都是以丰富具体的、充满童真童趣的图文作了呈现,儿童都是教材教学内容的主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材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确立了儿童在教科书中的主体地位,儿童是这门课程的学习者,是这门课程的主人。
  将儿童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角,实际上很好地体现了儿童在这个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灵动、鲜活、贴近孩子的教材,可以很好地激活孩子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目的性等,就能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教材也通过具体内容告诉我们,“立德尊法树人”的课程,不只是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要行动,学生要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发现,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成长,在行动中发展。
  儿童是教材的主角,是编者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育智慧的体现,这也是孩子们拿到教材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部编本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观,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来体现的。
  二、让儿童成为与《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文本对话的主角
  以往的德育教材的基本面貌大多是单向传递知识和信息,像是一块块写满了醒目道德与规则的广告板,编者的独白填满了教材的空间。教师使用时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阅读文本,更不要说与文本对话了。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很好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在使用教科书时,教师必须从传授者跳转出来,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领者,应在充分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文本,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教学时主要应通过教材本身创设的情境,(也可以适度采用生活情境或用其它手段创设情境),来激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即让学生能动的走进课本,阅读文本,观察图画,阅读教材中的泡泡标注文字,与文本“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建构。
  仔细研读笔者发现,部编本新教材的编者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每一课中的主人公不再是“智慧老人”、“老博士”什么的了,也不再是不断晃动的各色人物了,教材中的人物“主角”都变成了与学习者年龄相仿的儿童,这就为处于学习主体的孩子们创设了与教材、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这就为学习者成为与教科书对话的主角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只要打开课本,学习者就会发现许多自己的“小伙伴”;阅读每篇课文时,学习者就会感觉是在与“小伙伴”对话、交往,就似乎听到了一个个“小伙伴”在娓娓地讲述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学习者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在不断地被唤醒,当书中的“小伙伴”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时,会引起课本前学习者的思考、议论、交流;书中“小伙伴”的活动和行动,会激起学习者去观察、访问、探索、尝试的兴趣。学习者在与教材中的儿童在相互交往、相互激发、相互作用中实现移情和领悟。
  以学生为“主角”的教科书,就应当有与此相适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应当是对话的、互动的、能动的、自主的,也应该是探究的、实践的、综合的。下面以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13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为例来说一说我的“自主六步对话式”教学尝试,这个“自主六步对话”学生是主角。
  第一步,学生与家长对话(课前提出要求):聊聊家乡;寻找家乡美的图片;搜集或回忆家乡的故事。
  第二步,老师与学生对话(激活对话兴趣):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PPT课件,简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和家乡的美景。
  第三步,学生与图文对话(学生自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与教材的图文对话(能发现教材的三个要点:我的家乡在这里,我的家乡美在哪里,我家乡的故事),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热情,调动生活积累储备(含亲子对话的获得的信息)。
  第四步,小组生与生对话(小组合作学习):我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哪里美,我家乡的故事(教师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生生对话中,并对生生的对话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第五步,生生师生对话:小组代表与全班与老师对话互动(也可以“家乡小导游”与“外来游客”的形式对话互动,对话互动应扣住两个点,即家乡最美的地方、家乡最有意思的故事;交流中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实物等;互动中鼓励向“家乡小导游”提问题;师生以说感受的方式对互动对话进行评价)。
  第六步,生师快乐互动:诵读写家乡的诗歌、演唱赞美家乡的歌曲;谈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感受与想法(升华眷恋家乡、热爱家乡情感,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是新时代为我们每一个儿童——未来的合格公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心设计的成长手册。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好教材,努力激活儿童主体地位,形象地晓之以理,娓娓地动之以情,稳步地导之以行。“立德尊法树人”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儿地行走。我们坚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华少年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就应该是这样养成、造就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