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本质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璐

  【摘要】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正在失去方向,如果想尽快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在当前阶段就该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为大学理念的重心,先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在此基础上再树立大学是一个服务机构的理念。
  【关键词】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学术研究;服务社会
  
  一所大学的理念就是一所大学的旗帜,是一所大学的办学方向和目标,是实施具体措施的依据所在。“当我们谈及办学时,首先是理念办学,没有理念的大学教育,等于失去了灵魂,没有科学的大学教育理念,其教育的行为是短暂的,目标是片面的,发展是被动的。大学理念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必然有什么样的办学结果,其选择方向的依据即是他持有的大学理念。”由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一所大学的理念是一所大学成败的关键,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受到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以什么为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中心呢?现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以人文精神和学术研究为中,另一种是以服务于社会为中心。其实无论是哪种观点,我们都应该以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的发展状况为依据来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挤进世界一流高校的行列。
  
  1 大学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我们所说的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1100年的意大利的复兴时期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的纽曼为代表的学者最早提出了大学的理念,认为大学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教科文组织,或是一个教化机构,其使命是培养有教养,有趣味,懂得本国或本民族基本价值和规范的绅士。大学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品格的形成,“这种教育使他们准备去胜任任何职务,去精通任何一门学科。这种教育教他们如何去适应别人,如何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如何去影响别人,如何与别人达成谅解,如何宽容别人。”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纽曼的大学理念强调大学是一个“教学场所”,是一个培育“人才”的机构,也是一个保存文化传统的地方。其理念不仅对当时大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对当今的大学教育理念仍有深深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以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教育大臣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大学不仅是个教育机构,同时应该是研究中心,并且第一次在大学提出了学术自由的概念。他认为大学应该既是积累和传播文化的教育机构,更应该是知识发展与创新的研究中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格的深化与完美,大学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发展智力,发掘潜力。他强调学术自由,即教授有自由去教任何由研究得到的成果,学生有自由去研究任何值得研究的事物。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提出了大学还是一个服务机构的新观念,指出大学应该通过知识创新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且要提供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
  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虽然产生的晚,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对现代的中国大学理念依旧能起到指导作用。中国的古典高等教育思想在《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善。”近代的北大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则提出:大学首先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从这个基点出发又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此理念不仅促进了当时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而且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以上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教育理念虽有不同,但都提出了大学首先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西方的这一大学理念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灌输了几百年,已经得到了各大学的认可和接受,并贯穿于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始终,所以才能够在第三阶段顺利提出大学还是一个服务机构,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一个人只有受到了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所提倡的大学理念指导下的教育,他所掌握的知识才能顺利的为社会服务,才能造福于人类。新的世纪,是科技突飞猛进的世纪,是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全世界的大学理念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怎样的大学理念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目前的大学理念现状。
  
  2 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现状
  从我国目前的大学发展状况看,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的大学教育理念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方向。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着或者没有办学特色,课程千篇一律,或者所谓的办学特色就是与经济挂勾。
  首先,学校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重视学生显性知识的传授,只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关注的是技术层面的知识,面对的德性内容、隐性知识则常常予以忽视。这种倾向造成了人的单向度发展,使人成为解决技术问题的“社会工程师”,使人成为技术的载体和空洞的躯壳,没有良知,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整个社会成为量化的,规范化的技术组合,学校一味追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处处以就业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以获得多少国际大奖作为一个学校知名与否的标准,而没有真正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来树立教育理念。这种单纯以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功能为理念的高等教育最终把学生变成了机器,所以出现马加爵事件不足为奇。
  其次,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完全模仿或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而不切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应该是从蔡元培先生从德国引进引进西方的先进理念开始的,所以我国的大学历史发展很短,第一和第二个阶段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在高校普遍得到灌输和认可,例如从我国高校的哲学课的开设的人数之冷清,哲学专业报考学生的数量之少就可以得到验证。哲学在西方国家是一门很受重视的学科,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是指导人们如何做事做人的科学,而在我国却是门非常受冷遇的学科。甚至很多高校教师都认为它是一门没有用处的科学,因为它不能马上产生经济效益,但是拥有哲学智慧的人对世界的影响却可以流传几个世纪。西方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中国的孔子,孟子等等,很多科学家能最终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和他们用哲学来思考问题是分不开的。而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冲击,导致了很多高校直接把第三阶段的理念作为目前的高校发展方向。认为西方的高等教育是成功的,所以就直接照搬,而忽略了西方的高等教育是在几百年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发展基础上才提出的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有人曾说过科学是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关键看是谁的手拿这把剑。如果我们的高校还没有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这把剑,就让他们把剑造出来,那等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是非常危险的。目前很多高校完全成为一所功利主义大学。把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教授出了多少著作,学生发了多少论文,作为评价绩效的唯一标准。导致教授纷纷忙于出书立说,而无时间与学生交流思想,学生忙于到处抄袭,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各系忙于办各种辅导班,以此来提高教师待遇。这种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服务于社会的教育理念的片面引进,照搬照抄是完全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而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内普遍蔓延着读书无用论,不知道为何而学,缺乏人生目标,生活意志消沉,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的问题则越来越严重。针对上述现状,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和学者们应该对中国应树立什么样的大学理念进行深刻的思考。
  
  3 中国现代大学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大学的本质。大学首先是适应中心,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机构。其次,大学还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大学不仅要保存、传播和创造知识,而且要为整个社会树立首先典范和行为准则。基于此,我们在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时,应以完成以下使命为目标:①诠释和传播一定社会的主导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并培养政治“忠诚”和“好公民”,服务于民族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这是大学教育的政治层面;②化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解决其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学习、恋爱、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层面;③塑造人格,培育心灵,使学生成为道德典范,这是大学教育的高深层面。
  通过对大学本质的分析,接合我国的大学教育现状,我们应该树立如下的教育理念,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出既有世界水准又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
  首先,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短,作为高等教育基础的人文教育和学术精神应是我们确立一所高校教育理念的重点,因为人文教育是学术的基础和灵魂,人文教育的范畴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文学科。它还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经典理念的学习,而这些是当今大学人文学科中急待加强的知识。
  其次应该发扬学术精神,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不能搞“学阀”主义,应该让大学成为教师们能够自由发表经过论证的言论,让学生做那些他们乐于通过自己的调查和观察而得出结论的事情的园地。在此基础上再树立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才能使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随时代的发展传承下去。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无不遵循这样的理念为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要想尽快跨入世界一流高校的行列,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谈如何用自己所学本领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现代大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 刘光临 《中国高校研究》 2002.6
  [2] 《西方大学职能观演变之历史考察》朱国仁《国外社会科学》1995.3
  [3] 《人与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赵俊华
  [4] 《试析大学教育理念》 刑宝君 《中国高教研究》2004.3
  [5] 《关于大学本质的思考》金泳强《云南教育》总第75期,2001 19
  收稿日期:2008-4-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517.htm